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2019-07-25 05:47陈政佳
今日财富 2019年1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互联网+人才

陈政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类的生活和学习中,尤其是对高校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模式下高校对于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特点,并为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融合而提出人才培养机制,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现阶段,传统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和企业对于素质型人才的需求,而“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则能够有效缓解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学习负担,不仅实现了大数据技术、移动网络等与现代企业的融合,而且优化了传统行业的产业链结构,这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储备和管理技能均提出了创新要求。若想为高校学生提供大众创新、全民创业的新思路和动力,必须有效推动互联网、云计算等金融服务行业的开端,促进国内生产领域和研发领域的创新升级,才能为开拓国际市场而培养更多的工商管理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互联网+ ”背景模式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

(一)开拓水平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思维多采用“垂直”理论来实现系统信息的层级传递性,也就是根据固定的三维定律来判断事物的原理,而“互联网+”发展模式则突破了逻辑性思维的限制,采用水平思维模式或维度来实现跳跃性发展。目前,随着时代的更新变革,高校和企业越来越重视培养创新创业型素质人才,更希望高校学生能够从原有的思维模式跳出来,借助互联网的时代特点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换个角度和思维来看问题”,往往多方位的角度分析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思维能力。互联网具有“多产业重塑融合”和“开放性创新驱动”的特征,工商管理专业对于人才的发展要素集中在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提升上,这就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业空间,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均离不开网络的产业衔接功能,这也是水平思维所必须考虑到的主观意识。

(二)储备丰富的领域知识

互联网在产业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价值,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在课余时间丰富各科领域的知识需求,才能实现产业的顺利跨界和创新发展。“互联网+”实质上是对传统行业领域进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这不仅仅需要添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元素,还需要为高校学生制定完善的知识储备课程,同时提高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现有的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一)专业课程影响人才结构培养体系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需求,大部分高校教育将外语课程和计算机技能应用到专业课程中,从而形成经济管理学、财务知识以及工商管理专业等相互融合,然而近些年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往往缺乏一定的实质性要求和操作技能,设置了大量通用课程和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并没有明显效果。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高校学生对于专业就业计划和培养策略仍处于迷茫期,加上教学选课系统没有形成统一的集成规划,导致学生所能接受到的知识课程并不能有效融入实践领域中。此外,“互联网+”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在高校学生的潜意识中是用来学习网络营销或者电子商务的工具,并没有深入了解互联网行业对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作用。

(二)专业素质人才与新时代脱轨

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不会使高校学生产生突破性的思维模式,对于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并没有体现在课程体系标准中,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规划中,明确提出学生需要对专业课程和管理技能具有自主性探究能力,以及对各学科知识进行跨越式融合,通过对创业项目的设定与实施,才能利用水平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然而这是传统教学理念所不能实现的。新时代下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需要融入不同的领域元素,实现理论与技能的连接,在吸收丰富的课程内容上才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三)基础性教学资源有待提升

现阶段,高校基础型教学资源缺乏是制约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不到位,二是教学质量有待提升。高校尽管设立了网络教学平台,但是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并不齐全,而且无法给高校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渠道。高校教师多具备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安排,而缺乏一定的实践技能,相对来说实践经验也少之又少,高校教育应当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出发,不断为教师提供校外实践和参观企业指导的创业经历,才能在后期指导中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创业项目。

四、“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融合专业培养重构理念

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快速更新,高校教育逐渐形成以“互联网+”为背景模式的校企协同作用机制,不仅仅是在传统人才培养制度上实现跨越式变革,而是结合新时期下“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从而满足企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无论是从专业内容设置、专业培养计划,还是从课程结构体系出发,均需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模式对高校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重构和改革是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结合校企融合理念不断调整和设计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旨在适应新时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质性要求。

(二)鼓励教学创新改革

“互联网+”发展模式对于高校教育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宽阔的自主性学习渠道,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互联网立体体验。“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校教育以“教授”和“考核”为目的的课堂,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教育平台,鼓励学生去探究和发现社会经济体制走向,而且现阶段普遍采用微課或者视频网络教学等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课堂生活,既能充分了解企业对于该专业的需求趋势,又可以提高自身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于管理型人才的需求。

(三) 扩大校企支持力度

为确保新时期高校教育为社会或企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首要问题是获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支持,并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完整的创业培养计划,提出相关的激励机制,为高校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创业机会。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中坚力量,需要遵循“互联网+”发展的时代特点帮助学生实地考察企业的创业项目,同时制定完善的项目实施意见和管理方案,鼓励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发挥创新型思维,积极创业,并为其设置专项启动资金来保障高校学生的创业项目。

(四)开展多元领域的选修课程

高校教育中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要求是需要学生掌握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性的管理技能,能够为企业领导层提供正确的决策意见,这就需要为其设置以管理项目为主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或者以发展创业型人才的职能需求来设定专门的集成课程。比如在“互联网+”背景模式下对某一项创新技术的生产原理和信息化传输手段进行专业设置,从而根据设计原则来掌握先进的互联互通技术,同时将所能涉及到的知识信息整合到一个系统文件中,便于后期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教学环境,使其掌握了解更多创新性领域知识。

五、结语

结合“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背景,以市场需求为专业导向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提出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高校教师应当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长效服务机制,从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以此带动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管理技能。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中融入互联网等大数据平台,有利于学生提升专业职能素养和储备多元领域课程知识,进一步实现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互联网+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毛遂自荐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