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旷怡
摘要:为庆祝清华大学120周年校庆而拍摄的《无问西东》经历五年审核后终于上映,观众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该片以不同年代年轻人的四段故事讲述了六次传承,也串联起近百年的清华历史,其传递与表达的内涵与精神都耐人寻味。本文试从影片讲述的故事、影片细节所体现的百态人生以及影片所传达的精神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探讨影片背后的精髓。
关键词:《无问西东》;细节传递;精神传承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四句话是电影《无问西东》中最后四句话,亦是在朋友圈刷屏率最高的一句话。作为一部记录清华百年校史的青春“命题电影”,李芳芳导演并没有受到這一题材的约束,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清华百年传承的芳华,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留下沁人的余香。
影片以四代人的青春串联了清华百年历史。影片名称选自清华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英文名称“Forever yong”更是点明全片的主旨——听从本心,无问西东,永远年轻。
一、四段故事,六代传承
第一段故事是在1923年,处在“实业救国”的风潮之中。清华学子吴岭澜尽管文科超群却依然随众选择了实学。实学转科的建议让他重新思考自我存在的价值。梅贻琦对这个迷茫的年轻人说了这样的话:“什么是真实?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与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接着,泰戈尔在清华图书馆的演讲更是打动了这一群卓越的年轻人,也正是这样对自我真实的探求,让吴岭澜以真心教诲传承着下一代年轻人。
第二段,是吴岭澜已在西南联大任教,出身三代五将的沈光耀在国难危急时刻,想要投身空军。母亲的深切劝阻让他内心极为纠结,在敌机炮轰的最后一堂课,吴岭澜重温他的青春,向正值热血的年轻人说道:“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要始终对自己保持真实。”沈光耀毅然弃笔从军,成为一名飞行员,训练之余,不忘空降粮食救济孩子们。沈光耀是完美的标杆,家庭富裕,成绩优异,在战斗中用尽所能击败敌机,最终燃料耗尽与敌机同归于尽。正如飞行教官所说:“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沈光耀空投的食物救活了一代孩童,其中就有下一代清华学子陈鹏。陈鹏面对批斗成“坏分子”的爱人王敏佳,用自己的爱牢牢地拖住了她;面对祖国的培养,陈鹏毅然投身核研发。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陈鹏带着青春的爱恋回到家乡。在他的青春里,他无畏、他同情、他充满爱。
李想略带自私的举动让他选择用余生来奉献。一心支边的他,在小组活动中为救队友而牺牲,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还记陈鹏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逝者已矣,对活着的人好点儿。”被挽救的队友正是张果果的父母,他们每年坚持看望李想,这便是爱的报答。张果果是现代清华学子的代表,在父母的影响下,张果果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四段故事,六代传承。梅贻琦与泰戈尔“真实”的劝导,启发了麻木求知的吴岭澜。吴岭澜从教传承真实,让内心纠结的沈光耀选择了救国报国的从军路,飞行教官也劝导年轻人成为“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的人。带着真心与同情,沈光耀救助了陈鹏等一代孩童,陈鹏带着爱与信念长大,拖住了爱人王敏佳,影响了好友李想,更是为祖国奉献了青春与热血。李想传递爱的火炬,用自己的生命帮助了张果果的父母,张果果的父母告诫儿子知恩、知爱、知晓内心。张果果也终于在四胞胎健康成长的笑脸下,露出许久未展的笑靥。
二、细节入骨,百态人生
非线性叙事方式,四段故事串起百年历史。尽管故事的穿插与连接并不达完美,甚至在影片开头四段故事由近及远的顺序让观众不理解影片的意义,直至最后才理解影片中真实的内涵。但不得不说,李芳芳大胆的尝试是成功的。作为导演必须学会抓住细节、使用细节,通过镜头语言表现细节,最终为故事的讲述服务。这部影片始于传承,传承百年爱的力量,但不止于这些,影片中除主人公之外的细节,也在影片中闪闪发光,闪耀着百态的人生,复杂的生活。
关于母爱。在处理米雪扮演的沈光耀母亲这一角色的时候,细节处理非常得当,不仅仅从方言与装扮上有所体现。在光耀牺牲后,大林小林看望光耀的母亲,母亲一身素白,亲自为两位年轻人端了莲子汤。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注意,母亲的一个摇晃加之一个裙底的镜头,表现母亲是裹脚的女人。而裹脚的母亲却为了儿子的一个念想曾千里迢迢探望儿子,母爱之大尽显其中。探望时母亲对儿子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本就是人生的乐趣。我们希望你享受到生命的快乐,不让你当兵,不是因为你是独生子,而是怕你还没有想好你的人生要怎么过,就已经结束了。”沈光耀母亲的一席话饱含了浓浓的母爱,三代五将,荣华富贵自不缺少,却希望儿子能够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止于世俗。
关于婚姻。很多人在看到刘淑芬打骂丈夫时为许伯常感到不平,可是静下心来反思,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刘淑芬?是婚姻的悲剧。刘淑芬挣钱供许伯常上大学,许伯常接受高等教育并成为中学语文老师,思想上的升华让他与工人刘淑芬的精神层面已发生断层。可刘淑芬以为只要在一起爱情终究还会回来,许伯常却记恨她的束缚,虽同住屋檐下却同仇人般相处。得不到爱情与尊重的婚姻无疑是失败的,刘淑芬是爱丈夫的,可面对丈夫的冷脸她心灰意冷。面对王敏佳的“批斗信”,她终于忍无可忍,而面对王敏佳的“死亡”,她感到深深的无望与恐惧。在那样的年代,许伯常离婚或许会背负一生的骂名,而王敏佳的死更是与刘淑芬脱不了干系。跳井而亡,就在这个对生活丧失热情的家面前,了然结束。
关于历史。影片除了四段故事之外,更令人叫好的便是影片结尾长达七分钟的彩蛋。“彩蛋”中记录了在影片中悄然出现、被人熟知,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名人与国学大师:梅贻琦、朱自清、钱钟书……他们出现在影片中不被注意的一角,就像不经意地出现在每个人生命中。还有选自真实历史的“清华大师”:发现第一具恐龙化石的杨钟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马约翰……这部影片的确是作为清华大学校庆120周年纪念的影片,可它同样也是记载中国人心底最为真实的精神传承的佳作。曹郁的用胶片还原了百年芳华,李芳芳用《无问西东》传承了美好。
三、历史冥思,现代展望
导演李芳芳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电影无论在时空跨度还是情感维度上,格局都更加广袤。”然而影片播出后,很多人不理解张果果故事的意义,其实在四段故事中,张果果的故事并不是最感人最催人泪下的,但却是离我们最近的,最引人深思的。影片以张果果的故事开篇,以张果果的故事结尾,何为?
张果果代表着当代清华的学子,毕业后在广告公司小有作为,却被上司设计而离职,曾经想让客户奶粉公司救助的四胞胎也没了希望。无论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和平安稳的年代,我们都终将面临无数抉择。扫墓时父亲回顾往事,告诫张果果真诚的面对自己,忠于内心。父辈传承的真实力量终于让张果果下定决心:他拒绝了同事让他帮忙收集资料的请求;吸取了被上司让他“改变真我”的教训;为四胞胎的家人找了工作,做阳光下敢于无问西东之人。
张果果的故事,是离我们最近的故事。我们也许今生不能够成为清华大学——这个中国最顶尖学府的一名学子,但我们却能够吸收一份传承的精神与力量。正如影片最后张果果的独白:“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参考文献:
[1]潘桦.影视导演艺114[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4(第1版).
[2]半岛网《导演李芳芳解读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