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方言疑问语句探究

2019-07-25 04:41陈宇澜
北方文学 2019年18期

陈宇澜

摘要:泰州地处江苏东部,三水(长江、东海、淮河)交汇之处,区位优越,其方言是吴语与淮语的过渡语言,属于官话中的江淮方言区。本文通过观察、描写生活常用或惯用语,探究了泰州方言疑问语句的句义及语法结构,以期为泰州方言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泰州方言;疑问代词;“个+X”疑问句

泰州地处江苏东部,三水(长江、东海、淮河)交汇之处,区位优越,拥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美名;2100多年的建城史,享有“儒风之盛,夙冠淮南”之雅称。明代陈第指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泰州方言折射了该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特征及风俗文化。

《左传》曰“秋,卫侯会吴于郧,公及卫侯、宋皇瑷盟,而卒辞吴盟。吴人藩卫侯之舍……卫侯归,效夷言”。杜预注“郧,发阳地。广陵海陵县东南有发繇亭”。这说明,当时的海陵县即现在泰州以东地区说的话系仿效吴语。永嘉南渡,大批北方移民南迁,在古海陵设置侨治县,由于人数较多,且比较聚集,所以当时本地土语渐渐被中原汉语所同化,由吴语向江淮方言过渡。总体而言,泰州方言是吴语与江淮官话(淮语)的过渡语言,属于官话中的江淮方言区。

泰州方言是一种相对稳定而又复杂的方言体系,但她与仅一江之隔的吴语相比,研究成果甚少。本文通过观察、描写生活常用或惯用语,探究泰州方言疑问语句的句义及语法结构,力求真实展示泰州原居民淳朴自然、安居乐业的百姓生活。[1]

一、泰州方言中疑问代词[2]

问时间:用“甚的时啊、多刻啊、几时啊、哪点啊”表示“什么时间”,可用于已发生或未发生事件时间的询问,具体或模糊时间均可;当与对方确认已发生事件时间时,常带有一定的怀疑语气。

问地点:用“哪哎、哪块啊、哪下、哪的呀”表示“哪里”,“哪哎、哪块啊”用于询问人对所问事物所处的地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大概方位的询问,回答的位置可以是较大范围;“哪下、哪的呀”一般用于询问人对所问事物已知晓大概方位的情况,回答的位置应该是比较精确的。

问人物:用“哪个啊、甚的人”表示“谁”。“哪个啊”用于普通选择疑问,一般已知大概人选;“甚的人”用于询问者对于询问对象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十分关注或有防范、警惕的心理。

问事物:用“甚的搞在、啥的搞在、甚搞在”表示“什么东西”,一般用于询问对事物属性、特征一切未知情况。

问原因:用“怎嘀呀、怎么啦、怎搞的、甚妮说向、为的哪家”表示,“怎嘀呀、怎么啦”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怎么、为什么”,用于询问原因或理由;“怎搞的、甚妮说向、为的哪家”一般用于对事件因果关系疑惑不解,或与询问者所预期的结果不同所表示的追问、质问、质询,语气带责备的口吻。

问目的:用“做甚呢、弄甚呢、怎弄向”表示“目的是什么”,“做甚呢、弄甚呢”询问目的,语气带有责备的底气,询问时一般语速较快;“怎弄向”语气相对平缓。

问数量:用“都少、几”词汇,“都少”与普通话“多少”相当,地方书面语言或报告时常用;“几”在使用时一般要加量词,“几+量词”的结构更口语化,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

问程度:用“咋样、甚妮样子、甚妮程度”表示,“咋样”与普通话“怎么样、进展如何”相当,用于一般询问,表达语气平和;“甚妮样子、甚妮程度”用于较轻松幽默的询问事件进展情况,包含一丝调侃意味,以达到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目的。

二、泰州方言中“个+X”疑问句

泰州方言的疑问句与普通话一样,有四种:选择问、特指问、是非问和正反问,其中正反问与普通话区别最大,主要表现为其正反问有着明显的口头标记“个”[3]。

“个+X”表述:(1)表示未然事件,用“个+V+啊/啦/呀”表述,如:个来啊?(来不来?)、个会唱歌啦?(会不会唱歌?)。(2)表示已然事件要不要持续或继续,用“个+V+待/嗲”表述,如:个吃待?(已经吃了,问还要不要继续吃?)、个洗头嗲?(昨天洗过,今天还要不要洗?)。此类问句要回答“V”或“不V”,不能用“是”或者“不是”回答。

“个曾”表述:“个曾”相当于普通话中“某动作是否已发生”,表示已然状态的询问。如:你个曾吃过饭?(你吃过饭没有?);在老派泰州方言中,“个曾”两个语素连续,读作“逞”,如:水逞热呀?(水热了没有?)。

“个是”表述:“個是”相当于普通话中“是不是”,疑问语气带有倾向性。如:他个是又喝醉了?(他是不是又喝醉了?)、明天你个是吃过早饭就去?(明天你是不是吃过早饭就去?)[4]

方言是种熟悉的味道,是份淡淡的乡愁,是烙在灵魂上永不褪色的家乡印记,无论天涯海角,一句方言即可成为共振的语言秘码。本文着重探究泰州方言疑问句表达,归纳总结疑问代词使用,分析地方特色的“个+X”疑问句语义语境,以期为泰州方言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李晏墅.泰州文化[M].凤凰出版社,2014.

[2]顾倩.海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J].文化研究,2018(4).

[3]丁青.泰州方言中正反问的句法语义分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3).

[4]张盛澜.泰州方言中的“个+X”语法现象考察[J].语文学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