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敏?
摘要:《东方朔和猛犸象》是日本近代大文豪幸田露伴的怪谈作品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文学元素,出现了诸多的中国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人物轶事及其古诗词名句等,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从其中可以看到露伴文学创作中对于中国文学的受容,同时也体现了露伴深厚的汉学造诣。对其作品中中国元素的梳理、考察,不但可以韵味作品独特的美学价值,还可以感受作家汉学造诣的广度与深度,并可为研究近代中日文学的交流与相互影响提供一个范例。
关键词:幸田露伴;东方朔和猛犸象;中国文学元素
日本近代文豪幸田露伴因与尾崎红叶、坪内逍遥、森鸥外引领了明治时代日本文坛“红露逍鸥时代”的盛况而广为人知,而在作家之外他还兼有汉学家的身份。露伴具有深厚汉学功底,无论对于中国文化还是中国文学他都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对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乃至艺术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在他的文学创作中都有所表现。在露伴的文学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就是中国元素对其创作的影响。日本当代学者伊狩章曾经评价露伴,“不论对中国古代思想还是古代文学的研究,露伴的造诣之深,在同辈人当中是无与伦比的”。《东方朔和猛犸象》是露伴的怪谈作品集,书中收录有《观画谈》、《怪谈》、《中国的灵异现象》、《神仙道中一先人》、《聊斋志异、芝加哥观察报和魔法》、《东方朔和猛犸象》、《今昔物语和剑南诗稿》、《蛇和女子》、《金鹊镜》、《不可思议》、《传说中的真相》、《鹰》、《扶鸾之术》13部小说及随笔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佛教思想、老庄思想等中国传统思想的缩影,汉文化鼎足而立的儒、释、道的许多元素成为露伴精神世界的重要内涵。同时作品中出现了诸多的中国古代典故,历史人物,人物轶事、古诗词名句以及其它中国元素,这些中国元素不但反映出露伴汉学造诣的广度与深度,同样对作品的思想意义及艺术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深化作用。总体来说,《东方朔和猛犸象》中所蕴含的中国元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儒、释、道三足鼎立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家的人格理想和价值取向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面貌。考察幸田露伴的人生实践与文学创作,可以看到儒、释、道文化都对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这其中应该说儒家思想是露伴最先接触到,也是最先影响到他的思想。露伴从小接受汉学教育,六岁入会田塾,背诵《孝经》,受《孝经》的启蒙教育。青年时代其学习、阅读的汉籍也主要是儒家经典,曾在汉学家菊池松轩开办的私塾迎曦塾攻读朱子学。露伴精通儒学,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经世饥民的道德观念和建功立业、修齐治平的人生目标成为其精神世界的基础,对其人生道路、政治观念和人格追求产生了深刻的内在影响。在《怪谈》这篇随笔中,露伴开篇就直接引用了论语《述而篇》中“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描述。孔子主张君子当正道在心。如果自己不以正念做主而去崇拜鬼神,那就要为鬼神所制。孔子的这一主张也影响着露伴,露伴研究怪谈,谈论怪谈,但对怪谈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头脑,其对于怪谈的研究一直在无神论的前提下展开并进行的。
二、道教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中,以老庄思想为主体的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互为补充又互相依存。道教文化当然也影响着露伴。他的作品自始至终都渗透出道教及道家思想,道家文化的顺其自然、反对虚饰、为而不争,超越现实、向往心灵自由的思想深深影响着露伴。露伴曾专门撰文谈道教。出生在大家族,经历了幸田家由盛而衰,日渐窘迫过程的露伴,从小就体味了道家“无常”之说。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思想影响着露伴,露伴作品中渗透着这样的思想,不以心评价事物,而只以物解物。在《蛇和女人》这篇随笔中,露伴批判了西鹤时期起将蛇作为执念很深的恐怖之物加以对待的观点,认为其不过人心所为,这种观点过于矫揉造作,失去趣味。露伴不仅在作品中体现着强烈的老庄味道,他本人的处世之道也颇有老庄之风,对权威一向持怀疑态度,老庄思想的嘲周孔、讥儒墨、蔑视三代精神相通。露伴也常常对权威持怀疑态度,这种怀疑心促使其对很多文学现象进行考证,试图通过考证找到真解,露伴也是一位优秀的考证家。
三、佛教文化的影响
露伴从青少年时代广泛涉猎经书、佛典,去北海道担任技师期间在异乡结识一位僧侣,将庙中所藏经卷读遍。青少年时期的阅读积累首先使他具有了同时代文人所无法比拟的丰厚的佛学功底。其作品中使用的佛教术语、佛教典故比比皆是,如在其《观画谈》这部作品中,就使用了“太古到金未来际”,“他力宗”,“比丘之人”、“龙女成佛”、“迦叶夫妇”、“佛舍利感应”,这样的表达。在其成名小说《风流佛》中,露伴更是将经文作为每章标题。另外,佛教思想也影响着露伴,在《观画谈》中露伴使用了这样的描述,“他觉得自己已不是过去的自己,而是变成了另一个世界的另一个自己。虽然绝不是死后进入了另一个天地的那种不同,但也总感到一种至今不曾感受过的奇妙。”这恰恰是佛教“虚无”思想的体现。佛教思想不但影响着露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为露伴开展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小说《风流佛》就围绕着主人公珠运精心雕刻佛像的故事展开,佛像在其笔下被描绘得神態逼真,栩栩如生。另一部小说代表作《五重塔》也是以天王寺庙为背景展开。可以说佛教为其文学创作敞开了一扇大门。
四、《东方朔和猛犸象》中的中国元素运用
以儒、释、道思想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露伴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等的形成,这些影响是间接的、隐性的,需要经过辨证考证得以知晓。除此以外,《东方朔和猛犸象》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中国元素是显性的、直接的体现出来的。其在怪谈中有这样的描述,“对于中国人是人类中最具有常识的存在的评价,大多数人没有异议。中国人是善于劳作、擅长烹饪、多生育、爱和平、尊重金钱、名誉、道德,喜欢善始善终的优秀国民。”在其作品中他从不吝惜对于中国的称赞。他曾引用陆游“听鸣声为姑恶而胜似姑获,吾感其声有不详、凄凉之感,其实为鸟而非妖怪焉。”的诗句,来佐证“姑获鸟”即为“姑恶鸟”的说法。
在《东方朔和猛犸象》这部散文集中,有多篇文章露伴专题谈论中国的人、中国的物、中国的事。“扶鸾之术”原为中国古代占卜之术,露伴专题讨论扶鸾之术,从“扶鸾之术”、“扶乩之术”、“乩”这样的说法表达开始,使用考据的方法对其缘起、演变的过程进行了论述。露伴还专文谈论中国的灵异现象。除此以外,在作品中言及的人物、作品更是数不胜数,既有被大众所熟悉的《聊斋志异》、《三国演义》、《剪灯新话》、《水浒传》、《西游记》、《说文解字》、《阅微草堂笔记》、《左传》、《论语》、中国经典作品、老子、关伊子、陆游、苏东坡、纪晓岚等被大众所熟悉的诗人、文人,还有像《无鬼论》、《夷坚志》、仇九州、林灵素这样非学者、文人并不了解的作品、人物。其言及的作品、人物更是横跨中国历朝历代,这些都体现了露伴作为汉学家的博学。
综上所述,露伴精通汉学,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修养,也有这着一颗“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情愫。”其长达60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开“中国”对其产生的影响,其作品中几乎都提到了中国,中国的人,中国的事。露伴重视中国文学对于日本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作用,他曾说:“日本人若不能领会中国诗味,那就等于对日本的和歌、俳谐等一切文学都不能领会,亦即对世界文学也无一人能够领会。”露伴也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它将《红楼梦》等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日本读者,促进了中国文学作品在日本的传播。对露伴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会为我们研究近代中日文学的交流与相互影响提供很好的范例。
參考文献:
[1]白海涛.对幸田露伴(幽情记)中汉学元素的考察[D].外交学院,2015.
[2]黄丹.论露伴散文中的庄周之风[J].文学教育,2014(7).
[3]黎跃进,王阳.《我是猫》的中国文学元素运用及其意义[J].东方论坛,2012(04).
[4]商倩.战争语境下幸田露伴的中国认识[J].外国问题研究,2019(01).
[5]文洁若.幸田露伴—一个有气节的日本文人[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5(8).
[6]马岩.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元素解读[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11).
[7]黎跃进.夏目漱石的汉学修养[J].亚非研究,2018(8).
[8]王昕.幸田露伴硬汉小说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研究[J].黑河学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