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带娣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做好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就要从本质上把握数学教材。只有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不断地进行教学的深刻反思才能逐渐把握数学教材的本质,进而做好数学教学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在钻研数学教材方面的措施,以顺利地展开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钻研教材 把握本质
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仔细钻研教材,才能吃透教材的本质,进而展开教学工作。要深入钻研教材,教师不仅要从宏观上对数学教材有整体的把握与了解,还要在微观上了解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和知识细节,认真分析不同章节的结构,经过仔细推敲,才能理解编者的意图,实现对教材的把握。
一、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做好教材的辅助
《教师教学用书》是对数学教材的辅助,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必须要研读的教材。因为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难以透过课本教材把握教材的本质,理清教材的逻辑思路以及重难点,所以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教师教学用书》这一重要的辅助工具,实现自己对教材的把握[1]。《教师教学用书》从编者的意图出发,详细描述了每册每单元的教材说明、教学目标、内容编排特点、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等,更好地帮助教师把握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以及重难点等知识,教师研读此书,可以使其专业知识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对这一教材的学习。在研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科组或级组研读、共同探讨的方式,以便集思广益,实现对教材的把握。
例如,在研读一年级数学的《教师教学用书》时,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就可以建立一个教材研读年级小组。例如对于“数一数”这一部分的知识,教材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通过学生计数图中人和物的數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观察事物的方法、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奠定基础。教师们要共同探讨这一教材编写意图,并交流研究出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导案,让学生真正学会数数。
二、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整体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对教材的研读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小学数学教师要实现对教材的研读,首先要从宏观上掌握每一册教材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编写意图,明确每一册教材之间的联系,避免教学过程的脱节[2]。其次,在明确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后,要实现对每一册教材的重点研读,深入分析自己所教的这一册教材,掌握整册课本的基础知识以及重难点,并对每一章节的例题以及课后习题进行分析和练习。最后,教师要对所教教材每一小节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每一小节的教学目标,根据其重要程度展开不同时间的教学。只有教师吃透教材,实现对教材的解读,才能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实现课堂的高质量教学。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要对教材进行研读,首先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部分的除法内容是学生对除法学习的入门知识,是学生对除法学习的基础,关系到学生以后的除法计算能力,因此需要加以重视。在教材中,本单元主要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参观科技园活动为主题而设计问题情境,教材中涉及到的分糖果、分橘子、分火腿肠等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通过提出问题:“你遇到过分东西的情况吗?”,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的价值,这也是学生认识除法、学习除法的基础;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部分的教材中,教材设计了猴子分桃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推理探索出求商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方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对教材的整体与细节进行分析和掌握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情境中,进而展开教学。
三、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结构性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是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完全按照教材展开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教材的限制,难以实现教学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实现对教材的灵活运用,不仅要研读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还要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实现对教材结构的重新整合。
一般来说,教师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又要了解每一章节的内容和层次。对于一个单元来说,教学内容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由简单到复杂逐渐的展开,以便学生逐渐认识并掌握教学内容。在这一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对教材内容新的认识。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负数”是学生对数的认识范围的再一次扩展,这是为初中学习有理数作准备,这一部分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熟悉性。因为负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学生也经常有机会接触负数,但是对于珠三角地区的学生来说,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学生对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教师通过深度研究这一部分内容,可以重新创设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展开教学,体现地域差异,合理重组或补充教材资源,实现对教材的灵活运用。
又如,在学习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紧接着为学生展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将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提前。通过这样灵活运用教材的方法,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帮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特点,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注重教材的发展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材以及教师的讲课方法中,更多的是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目的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在学习几何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在研读传统的教材时,其教学目的侧重于让学生学会对几何的认知以及其周长、面积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当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传授之外,更注重学生在空间观念以及空间逻辑思维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强化其对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等方面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可通过对长方体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此,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的练习题可以如下:
教师为学生展示3个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礼盒,先让学生观察礼盒的每一个面,然后问学生:“用这3个长方体礼盒,你能拼出新的长方体吗?”学生在听到教师询问的问题时,就会积极地展开思考,并会在小组内讨论,有的学生甚至自己拿出了图纸进行实际的操作,经过不断的探讨和研究,学生最终会发现:可以沿着长拼、可以沿着宽拼、可以沿着高拼,新的长方体有些面变了,有些面不变。
由此可见,这一有意义的操作练习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并提高了教材知识的传授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有着本质的认知,只有不断地研读教材,理解编写者的意图,根据这一意图展开对学生的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对教材进行研读时,要注重对《教师教学用书》的研读,并从宏观以及微观两个方面把握教材的逻辑思路以及重难点,从而把握数学本质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 施立云.用好人教版新教材提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102-103.
[2] 任全红.教材钻研的“深入”与“浅出”——关于师范生钻研小学数学教材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04):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