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诗
【摘要】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当前形势下,高校的思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参与基层宣传工作的人员,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宣传思想工作外部环境发生的显著变化,必须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相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舆论生态的变化,思考“微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变革之道,思考如何运用“三微一端”最有效地发声,在关键处发力,进一步依托新媒体推进思想宣传工作。
【关键词】思想宣传;理念变革;立德树人;新媒体;多元思想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策略研究的意义
(一)在多元思想碰撞中占领主阵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的侵扰更加严重,现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政治判别能力并未成熟,涉世未深的他们极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加上新媒体的发展虚拟性和现实性并存,有时两者界限并不明晰,从而造成正确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受到冲击的结果,大学生们的思想容易受到误导,高校意识形态的导向难度加大,这种情势不容乐观。但挑战也是机遇,新媒体也可成为高校思想宣传的利器,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本土化”,改变了传统“说教”的模式,推进宣传工作打破时空,使高校管理者、负责宣传的人员在开展工作中能够及时回应学生诉求、及时答疑解惑。其次,新媒体交互较强、信息传播能力大,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合理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它的效果将被发揮到最大。
(二)增进“校-生”沟通,增强情感归属力。在新媒体时代中,每个人都有“麦克风”,都可以传达自己思想、行为。就现在的传播平台讲,这些简化的流程促进学生更勇敢地表达内心当中的真实想法,利用新媒体,可以拉近 “管理者-教师-同学们”间的距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圈,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互相尊重,可以在融洽的交流氛围中,缓解消除师生之间有时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隔阂。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在此基础上,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得到保证。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策略探讨
(一)变革思想宣传工作的载体。在创新工具方面,高校管理者应主动融入新媒体时代,采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完善“发声”平台,如构建“全媒体”工作新平台,运用校园内部网、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群聊等交流窗口,建立多元立体、功能相契合的全媒体平台,实现信息采集的立体化、多样化,推进传送平台的多媒体、多终端化,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努力接纳同学们的建议意见,学习青年大学生话语表达样式,“多接地气、少些官气”,多重手段交叉重叠,尽力将宣传范围全覆盖。在宣传形式上,可以汲取校报、校园网站和广播等传统媒介的优秀经验,它们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然是宣传工作的主要阵地,可以与新媒体优势结合。例如,打造校园公共网络信息平台,鼓励同学们提供有关校园新闻、校园文化的媒体线索,发掘的身边事、身边人,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形式在多媒体上对典型人物和事例进行宣传。
(二)革新宣传工作理念,贴合实际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创新思想宣传的工作方法,最终的目的是教育学生,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鼓励和引导学生用于展示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参与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在具体工作中真正认识到新媒体的工具性质。例如,对新媒体上的信息进行甄别是极有必要的,新媒体上体现出信息、价值观良莠不齐,高校思想宣传工作者要及时鉴别那些不能推进人生观价值观良好发展的信息并拦截,鼓励那些富有求实创新和服务奉献的精神内容,以此减少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污浊势力。
(三)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者在新媒体时代的参与能力。相关工作者应当立足于新媒体时代基本特征,积极主动拥抱新媒体,清醒认识到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体性、系统性。“夫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好、利用好先进的工具,积极主动学习微博微信微视频制作、传播技能,掌握H5、PS、PR等新媒体产品的基本制作工具使用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应当注意,在使用这些新工具时,应该尽力做到扬长避短,要研习一些基本的新媒体宣传理论,积极参与定期组织培训或进修,从而提高宣传工作者的新媒介素养。
三、结束语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我国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随着外部舆论环境、媒体运作方式规模、学生思维习惯的变化影响,必须结合实际、推进改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真正做到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参考文献】
[1]蒋菲,杨凯,张艺兵.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创新调查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5(5):19-22+25.
[2]郭源阳,李瑞军,吴松.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宣传工作改进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2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