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野,潘苏玲
广州市番禺区第六人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 511442
软纤维瘤又名纤维上皮细胞性息肉、皮赘、软瘊,是一种有蒂的良性肿瘤[1]。颈部软纤维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大部分患者皮赘数量非常多,分布散在,目前常采用电离子、激光、火针[2]等物理方法治疗。通常在进行激光治疗前,最好先行麻醉,以减轻患者治疗时的疼痛。常规的局部注射麻醉虽然相对安全,但是需要注射的次数多,频繁针刺产生的疼痛患者往往难以接受;如果不麻醉,激光治疗时产生的疼痛次数多且持续时间长,患者更难接受。外敷复方利多卡因对患者没有任何刺激,且在理论上可以达到止痛的目的,该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诸如美容治疗调Q开关激光去除太田痣,纹身,鲜红斑痣等浅表激光手术。该科自2015年9月—2018年8月选取67例门诊患者,采用外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麻醉方法在激光治疗颈部软纤维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均来该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分为外敷组34例,注射组3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皮损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31例,女36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1年~13年;瘤体大多为芝麻大小,最大约绿豆大小;瘤体数目约20~80个,平均为40个左右。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个别患者有瘙痒。
入选标准:入选病例均表现为颈部泛发肉色或褐色质软赘生物,表面光滑,米粒大小,数目在20个或以上。就诊前2周内未使用任何口服药物、腐蚀性药物以及物理治疗。治疗前患者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剔除标准:①患心肝肾及其他严重疾病者。②表皮破损或局部感染者。③伴有其他传染性疾病者。④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性疾病。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⑥血小板减少或空腹血糖超过7.0 mmol/L的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将67例患者分成①外敷组:34例,在患者颈部皮肤表面涂上一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大约1.5 g/10 cm2,上盖密封敷膜,涂药时间1 h。1 h后,用生理盐水清洁患处,再用碘伏常规消毒皮肤,然后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设备为JZ-1B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直至瘤体全部去除。术后再次用碘伏消毒皮损,无菌纱布包扎,院外采用外涂百多邦(莫匹罗星)乳膏涂患处,4次/d;②注射组:33例,患者颈部碘伏常规消毒皮肤,用2%利多卡因在瘤体基底局部皮内注射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后,激光治疗及后续处理与试验组相同。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即标尺法,又称为线形视觉模拟评分法[3]: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然后由评价者用尺子测量出疼痛的数字,分别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强。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7±1.04)分;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8±1.41)分;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1±1.35)分。
以患者能顺利完成激光治疗为标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外敷组为(2.35±0.30)分。 注射组为(7.31±0.87)分,注射组明显高于外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 1。
表1 两种麻醉方法患者VAS评分[(±s),分]
表1 两种麻醉方法患者VAS评分[(±s),分]
注:与外敷组比较,t=21.92,*P<0.01。
组别VAS评分外敷组(n=34)注射组(n=33)2.35±0.30(7.31±0.87)*
外敷组有29例完成治疗,接受度为94.12%。注射组有12例完成治疗,接受度为36.36%。外敷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注射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 2。
表2 两种麻醉方法患者接受程度比较
皮肤软纤维瘤是人类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有人认为软纤维瘤与糖、脂代谢异常具有相关性,也有学者报道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HPV11型可能和软纤维瘤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软纤维瘤常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颈、腋窝、腹股沟皱褶处,以颈部最为多见[4],也有发现长于乳头[5]或阴茎[6]等部位。随着皮疹数量的增多对患者的形象影响逐渐增大,进而影响病人的人际交往,而物理治疗软性纤维瘤几乎不留疤痕[7],因而我们临床上通常采用激光治疗,且无需做病理检查[8]。临床上激光治疗前常规使用局部注射利多卡因达到麻醉止痛的目的,但是这种局部麻醉单次注射的疼痛程度为中等以上,且次数相当多,很多病人难以接受,如何有效并让病人尽可能少痛苦地得到治疗是皮肤科医生应尽的责任。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表面麻醉药物,每克软膏含丙胺卡因25 mg,利多卡因25 mg。麻醉时将软膏涂于无损的皮肤表面并覆盖密封的敷膜,其作用机理是释放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到皮下层和皮层,二者阻滞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所需的离子流,从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各种疼痛的镇痛[9],其他科也有外敷利多卡因凝胶作为术前麻醉的先例[10],这是我们试验的理论基础。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外敷组患者在术前颈部敷复方利多卡因镇痛时无任何痛苦和不适,疼痛评分为0,而在治疗时,患者有轻微疼痛,与其他皮肤科治疗使用复方利多卡因麻醉镇痛效果类似 (其效止痛率为74.38%[11]),但绝大部分患者能耐受,顺利完成治疗,表明患者对这种麻醉方式认可度高,从上面的数据可知,外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患者接受程度高达94.12%,远远超过注射组。注射组患者注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全部患者表示每注射一次疼痛的程度都超过了中度疼痛,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多,21例患者因疼痛无法忍受最终放弃了局部注射麻醉,转而改用外敷复方利多卡因,虽然在进行激光治疗时有轻微疼痛,但这部分患者表示完全能接受,因为这种疼痛程度和注射麻醉比起来不值一提。虽然注射组在治疗时的疼痛评分为0,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但其麻醉时产生的疼痛程度为重度且持续时间长,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导致这些患者就算完成了治疗,也表示这个过程太难受,以后不想再经历,可见这部分完成了治疗的患者虽然把他们归类到接受治疗数据里,但和外敷组患者比较而言,术后的感受完全不同,注射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依然沉浸在痛苦中,而外敷组患者完成治疗后感觉轻松愉快。在麻醉的操作上,外敷药操作简便、耗时短,只需要把患处消毒后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直接涂在表皮上,表面覆盖薄膜即可完成,为医务工作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患者在整个麻醉过程中无任何不适,因而易于被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接受,符合当代镇痛理念,提高患者术前麻醉和术中的感受。但在利多卡因注射麻醉时,操作频烦,每一颗软纤维瘤都需要进行注射,然后再止血,长时间反复操作的结果是医生非常辛苦,耗时很长,所需要时间是外敷麻醉的数倍,因此效率低下,与此同时患者却非常痛苦,且需要忍受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让患者非常难接受。在不良反应方面,虽然有复方利多卡因过敏的报道[12],但外敷组患者未出现任何皮疹或瘙痒,也未出现身体等其他方面不适等不良反应,麻醉过程顺利进行,而注射组产生的疼痛感让患者痛苦万分,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血压升高等症状,使得大部分患者不得不中止注射麻醉。
综上所述,在激光治疗颈部软纤维瘤时,无论是在麻醉时还是在治疗时,外敷复方利多卡因进行镇痛为最佳选择,达到了安全有效并让患者舒适治疗的目的,符合当代人文关怀的医疗理念,让病人乐于接受的同时,也因操作简便、耗时短、效率高赢利了医生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