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负压胃肠减压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液引流量、CRP浓度及胃管留置时间的影响

2019-07-25 09:39:36丁亚梅唐小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5期
关键词:减压器胃液胃管

丁亚梅,唐小丽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胰酶激活而出现的一系列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出血及坏死的炎症反应,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或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1]。临床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血清淀粉酶增高等为主要表现,具有病情凶险、并发症多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急症。因此,对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尤其重要。胃肠减压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通过胃肠减压可减少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和胰泌素的分泌,并减轻腹胀和胃潴留,是患者功能恢复和机体恢复的重要保证[2]。以往传统的胃肠减压是通过按压负压引流器的高度形成负压进行吸引,使用过程中只能凭借操作者个人经验,缺乏客观指标,且留置胃管时间较长,因而效果欠佳。鉴于此,本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可测负压胃肠减压器治疗,探讨可测负压胃肠减压器治疗急性胰腺炎对胃液引流量、CRP浓度及胃管留置时间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实施胃肠减压提供参考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3~78岁,平均(61.4±8.9)岁;病程3~42 h,平均(20.5±3.2)h;致病原因:胆道系统疾病23例,药物或酒精14例,感染10例,暴饮暴食13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1~80岁,平均(62.3±9.2)岁;病程4~45 h,平均(21.1±3.5)h;致病原因:胆道系统疾病20例,药物或酒精17例,感染12例,暴饮暴食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致病原因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3]中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1.2.2 纳入条件 ①符合上述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②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CT及彩超等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③患者年龄40~80岁;④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⑤意识清醒,能正常沟通并配合各项治疗;⑥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自身免疫性疾病;②持续胃肠减少<72 h;③细菌导致的非感染性炎症、全身炎症性反应;④有恶性肿瘤疾病者;⑤中途转院或死亡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抑酸、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1.3.1 对照组 本组患者给予常规挤压负压引流器治疗。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生产单位:电白县卫生器械厂,规格:1 000 mL)和胃管,无负压指示标志,将负压引流器挤至2/3形成压力进行吸引,负压保持在1.47~2.94 kPa,一般负压不会太大,若胃管或接头处堵塞,可用手挤压或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阻力消失则表示已畅通。负压吸引内胃液较多时,应将引流物及时清除干净,并重新将负压吸引器压下2/3[4]。胃管置入深度:由患者耳垂—鼻尖—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处,置入深度:45~55 cm。

1.3.2 观察组 本组患者给予可测负压胃肠减压器治疗。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和胃管,在负压引流器与胃管末端之间连接压力表(生产厂家:上海天川仪表厂),将压力表范围设置在-10~-3 kPa,对胃肠减压器的压力数值实施动态监测,若吸引压力不在-7~-5 kPa范围内,应采取冲管、调整胃管位置、检查负压吸引装置是否漏气及挤捏管道等处理措施,胃管置入深度与对照组相同[5]。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胃肠减压72 h后胃液引流量;②于胃肠减压前及胃肠减压72 h后取患者晨起空腹上臂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浓度;③记录两组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④观察记录两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及堵管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液引流量比较

观察组胃肠减压72 h后胃液引流量≥800 mL者占56.67%(34/60),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5.00%(2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3,P=0.017)。

2.2 两组胃CRP浓度比较

胃肠减压前,两组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减压72 h后,两组CRP浓度较胃肠减压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C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减压前后CRP浓度比较(¯±s)

表1 两组胃肠减压前后CRP浓度比较(¯±s)

组别 n 减压前 减压72 h后 t值 P值观察组 60 214.29±23.18 102.91±15.67*#236.369 0.000对照组 60 216.75±20.05 127.24±17.10*163.911 0.000 t值- 0.662 8.125 - -P值- 0.535 0.000 - -

2.3 两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胃肠减压后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4 两组并发症、堵管发生情况比较

置管期间,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难、胃黏膜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堵管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腹痛腹胀缓解时间(h)血淀粉酶恢复时间(d)胃管留置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 60 25.75±4.11* 5.58±1.23* 4.27±1.25* 7.05±1.19*对照组 60 31.92±5.06 9.15±2.12 6.83±1.30 9.47±1.96 t值7.331 11.282 10.995 8.175 P值-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并发症、堵管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胃肠减压是通过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作用的原理经胃管吸出胃肠道内积聚的液体和气体。因急性胰腺炎患者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胃肠减压可及时将酸性胃液吸出,并减少胃肠道受食物的刺激,使胰腺中的胰液减少,以减轻胰液对自身组织的消化,以缓解胃潴留和腹胀,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6]。有研究指出[7-8],胃肠减压效果与负压吸引压力密切相关。临床大多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以往传统的胃肠减压方式是将负压引流器挤至2/3形成压力进行吸引,虽能观察到引流液的性状和得出负压引流器压力值,但评价引流效果缺乏客观依据,在统计吸引液量时可发现引流不畅、流液黏稠等问题,甚至按操作者个人经验挤捏、调整负压引流器回弹的高度及冲洗胃管,操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若吸引压力不合适,不仅达以达到治疗效果,反而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难、胃黏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9]。

近年来,笔者经临床实践发现,可测负压胃肠减压器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中具有较好的胃肠减压效果。将负压吸引压力表装置于负压引流器与胃管之间,可动态监测和调节胃肠减压负压吸引压力的数值,有利于判断胃肠减压的通畅情况、引流装置是否漏气及负压吸引的效果,便于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10-13]。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可测负压胃肠减压器在胃肠减压72 h后胃液引流量≥800 mL的患者多于给予常规挤压负压引流器的对照组。结果表明,可测负压胃肠减压器可提高胃液引流量。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全身性炎性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血液中以微量的形式存在,CRP敏感性较高,其水平会随机体受炎症刺激而迅速升高[14]。因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时机体受炎症刺激并出现感染,在24~48 h内CRP水平会迅速升高,甚至达到峰值,但采取治疗措施后CRP水平会迅速降低并恢复正常[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胃肠减压72 h后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通过可测负压胃肠减压器的动态监测,有利于适时调整,并确保负压引流的有效性,可促进炎症反应消退[17]。此外,将压力监测装置加于胃管与一次性负压引流器之间,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可更好地把握负压范围,便于观察负压吸引的压力值,可显著改善胃肠减压效果,促进症状缓解,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和堵管现象的发生[18-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难、胃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堵管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可见,采用可测负压胃肠减压器进行安全有效的胃肠减压,可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可测负压胃肠减压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有利于提高胃液引流量,降低CRP浓度,促进症状缓解,减少胃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及堵管发生率,可作为胃肠减压的常用方式。

猜你喜欢
减压器胃液胃管
胃管体外部分破裂的处理小技巧
安徽医学(2024年3期)2024-04-23 05:43:20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气体减压器自动校准方法的探讨
减温减压器故障分析与改进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28
蒸汽系统减温减压器质量分析及解决措施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2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