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健脾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ITP临床效果观察

2019-07-25 09:39:36王芳苑玉存张媛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5期
关键词:益气健计数复发率

王芳,苑玉存,张媛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以缺乏明确、特异病因的单纯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迄今其发病机制医学界尚没有统一认识,临床表现多以皮肤黏膜广泛出血、骨髓巨核细胞发育不成熟、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出现、体内脏器出血等为主[1-3]。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作为一种消化道主要致病菌,以往认为其感染只会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但近年发现机体感染H.pylori后产生的抗H.pylori抗体会与自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其攻击靶点包括血小板,会导致H.pylori感染者继发ITP[4-5]。最新研究证实,部分ITP患者根除H.pylori,能够不同程度改善血清PA-IgG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也从侧面说明H.pylori感染可能是ITP的致病因素之一[6-8]。本研究从中西医结合治疗角度出发,以国医大师李振华、刘永年等[9-11]主张的ITP病机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统摄无权、气不摄血的理论为基础,采用益气健脾、补血摄血之法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H.pylori相关性ITP,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98例IT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16~53岁,平均(34.7±3.4)岁;血小板计数(11~47)×109/L,平均计数(19.89±1.05)×109/L;病程为0.5~38个月,平均病程(20.2±4.1)月。对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8~55岁,平均(35.3±4.1)岁;血小板计数(12~49)×109/L,平均计数(18.55±1.77)×109/L,病程为0.5~40个月,平均病程(21.1±4.7)月。两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制定的ITP诊断标准;②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阳性;③年龄≥16岁;④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②患有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③合并消化性溃疡者;④对试验药物过敏者;⑤妊娠、哺乳期妇女;⑥其他不适合本次研究情况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g,bid,14 d)+糖皮质激素(强的松1 mg/kg,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健脾中药(黄芪20 g、雷公藤10 g、仙鹤草10 g、党参10 g、当归10 g、白术10 g、枳壳5 g、炙甘草5 g)治疗,每日一剂煎汤,早晚分服。两组患者每周均进行血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达到100×109/L后,适度减量强的松用量,维持5~10 mg治疗用量2个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complete response,CR):血小板计数≥100×109/L(相隔7 d以上测定2次),同时无出血症状;有效(response,RR):血小板计数≥30×109/L且为治疗前的2倍以上(相隔7 d以上测定2次),同时无出血症状;无效(no response,NR):血小板计数<30×109/L或为治疗前的两倍以下(必须相隔l d以上测定2次),或伴出血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多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0%,1年内复发率为11.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4%,1年内复发率为29.79%。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1年内复发率比较 [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变化

经过治疗,两组外周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升高;治疗组治疗后不同时间节点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比较(¯±s,×109 L-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比较(¯±s,×109 L-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 治疗后6周 治疗后8周 F值 P值治疗组 51 19.89±1.05 50.32±2.74 69.53±2.52 79.36±1.85 99.38±2.35 140.20±1.86 560.064 0.000对照组 47 19.50±0.91 39.67±2.42 50.00±2.46 68.77±1.81 79.50±1.81 98.59±1.80 464.908 0.000 t值- 1.432 14.857 28.283 20.819 4.733 81.901 - -P值- 0.158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 -

2.3 两组H.pylori根除率和PA-Ig相关阳性率

经过治疗,治疗组的H.pylori根除率达到88.24%,PA-IgG、PA-IgM、PA-Igg阳性率分别为11.76%、15.69%、17.65%;对照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61.70%,PA-IgG、PA-IgM、PA-Igg阳性率分别为29.79%、34.04%、36.17%。治疗组无论是H.pylori根除率还是PA-Ig相关阳性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H.pylori根除率和PA-Ig相关阳性率比较 [n(%)]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ITP主要表现为由血小板减少导致的皮肤和黏膜的广泛出血,尤其以皮肤紫癜最为常见,故国内常称之为“紫癜病”,大约占到了出血性疾病的70%[12]。虽然ITP发病广泛,患者数量巨大,各种医学指南普遍推荐糖皮质激素作为ITP首次诊断治疗的首选药物[13],但是至今其发病机制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

目前,ITP虽然缺少统一治疗方案,但是国际医学界对ITP治疗目的却基本有了共识:减少出血事件,降低出血风险[14-15]。临床治疗中多会以患者血小板计数作为主要依据,来判断和制定是否需要治疗以及需要怎样的治疗干预。若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可等待观察,不需给予治疗;若血小板计数在(20~50)×109/L,但没有出血倾向及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的高危因素,也不需要紧急处置,一旦存在出血隐患,建议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至(40~50)×109/L;若血小板计数<10×109/L,无论有没有出血倾向,都应立即提升血小板计数≥30×109/L[16]。血象尤其是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在ITP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早在1998年H.pylori感染与ITP发病有密切关联的观点就已提出,认为H.pylori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诱导机体产生自身血小板抗体,破坏血小板,血小板数量急剧降低诱发ITP。近些年国内外的临床研究也证实,H.pylori阳性的ITP患者通过根除H.pylori感染,血小板计数升高,ITP临床症状得到有效好转,与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临床效果更加令人满意[17-18]。H.pylori感染相关性ITP逐渐得到医学界的认可。美国血液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ASH)在2011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循证实践指南中就已明确提出:建议对所有ITP患者进行H.pylori感染筛查,并对发现H.pylori感染(基于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或内窥镜活组织检查)阳性的ITP患者进行根除H.pylori感染治疗[19]。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中医学认为ITP的临床表现属于“血证”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机体普遍的出血症状正是体内气机逆乱的体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统摄血液,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充足,统摄有权,血行脉中,周转不休;脾气虚弱,无力统摄,血行脉外,而成出血之症。常氏等[20]中医大家即倡导从脾论治ITP,所以《血证论》中就说“可知治血者,必以脾为主,乃为有要”。

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采用益气健脾法联合西医治疗H.pylori感染相关性ITP疾病。结果显示,服用了以益气健脾原则组方的中药制剂,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案的治疗组患者ITP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0.20%、1年内复发率为11.76%、H.pylori根除率为88.24%,明显优于采用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糖皮质激素的单纯西医治疗方案(P<0.05);而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的血小板计数以及治疗后PA-Ig相关阳性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益气健脾法治疗H.pylori相关ITP临床见效快、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对中西医结合治疗H.pylori相关ITP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益气健计数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古人计数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中等数学(2020年8期)2020-11-26 08:05:58
古代的计数方法
益气健脾法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①
益气健脾补血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医师在线(2019年4期)2019-07-22 06:07:56
这样“计数”不恼人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