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梁燕
【摘 要】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屡创新高,就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本文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转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及运行机制不断变革与创新,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如何有效的筛选人才,并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力,不仅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紧密相关,更直接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合格人才,这无疑成为当前系带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2018年9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加强需求、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全链条统筹,推动就业与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的有效联动。”由此可知,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形成迫在眉睫,从而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在770万以上,加上出国留学人员以及处于待业的往届毕业生,2017年超过1000万人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2018年,高校毕业人数达到820万,而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34万,和2018年相比又增加了14万,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我国2018年的社会就业状况并不理想,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战问题尚未解决,国内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很多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增加,因此,201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准备不足,生涯模糊。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准备,一年级自我了解,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而现在很多同学,到了大四还不是十分清楚自己毕业以后想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参加招聘会都会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
2.依赖性强,创造力弱。进入大学,标志着人生进入新的阶段,应该学会独立,不能再像中学一样事事依靠家长,而调查显示,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仅占40%。在调查中还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研讨,在走向社会前,大学生应像报考大学时应对高考准备一样,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形成研讨习惯,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化及企业产品的情况,在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
3.理念滯后,能力危机。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为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在调查中,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理念也存在误区,比如,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等。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里去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看待。
4.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每万人中大学生的占有量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另外,今年来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级技术型劳动力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
5.单位存在用人偏见。近年来,受人才高消费观念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偏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人单位人才消费高。不少单位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学历和出身,动辄非重点院校大学生免谈,甚至还有非硕士、博士不要的单位,迷上了严重的高学历崇拜症,认为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在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不如重点高校的毕业生。
三、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1.树立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观念。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是,自主择业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必须符合社会的现实需要,不能单凭毕业生的自我设计,否则就难以成功。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高素质人才。正是各个领域数以千万计的职业活动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用人单位招聘的工作岗位都是当前社会各领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每个大学生要就业,就必须把自己放在某一招聘单位的某一工作岗位上,拿自己这块料去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去为用人单位创造新的价值。择业是双向选择,用人单位要选择能推动本单位发展的劳动者,毕业生要选择能施展个人才能并获得经济收入的单位,双方各有所需。但是,由于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而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有限,占据择业主动权的不是毕业生,而是用人单位。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首先必须符合社会需要,不能过分强调个人理想。
2.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全国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毕业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就业,这对每一个毕业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如果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把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准备和积极参与应聘的行为,显然是难以顺利完成就业的。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总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一些不平衡之处,同一种职业往往有较多的择业者期望获得,择业者要想实现自己的期望目标唯有竞争。
3.提高综合素质,发挥自身优势。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经常看到不少毕业生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盲目放弃专业,盲目追求热门职业而忽视专业特点。在选择岗位时,一定要慎重考虑,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专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事实上,有些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他们坚持这样的理念,只要给每位毕业生以同等的机会,他们都会尽力做得最好。
4.客观定位,及时就业。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大发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毕业生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社会需求以及毕业生资源配置矛盾日渐突出。从学校情况看,重点学校需求集中,一般院校需求相对较少。社会紧急的快速发展使高层次专业人才日益受到单位重视,但有些单位在用人问题上缺乏科学性,脱离实际,盲目追求高学历和名牌产品,造成人才资源的高消费。这种做法人为的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使毕业生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形成虚假的供需矛盾,误导了一些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从而使低学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这就要求低学历毕业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客观定位、放宽视野,及时就业。
5.树立面向基层的就业观念。当前大学生毕业之后很多选择去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去发展,固然,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但是一线城市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很多毕业生到那以后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和特长,而不得不为了生计干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无法发挥自身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人才的浪费。与此同时,边远地区和基层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低,对大学生有十分强烈的需求。毕业生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到基层去,到中西部去,不仅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且还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可以放开手脚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成就自己的事业。
【参考文献】
[1]吴淑梅,陈双双.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路径探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
[2]高增玉.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02).
[3]宋丹.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