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胜
【摘 要】创客理念作为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观念,对于实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口号意义重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客理念内涵亦发生相应轉变。本文介绍了创客理念的产生,再对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从而对创客理念下的电子类课程改革与实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创客理念;创客教育;电子类课程;教学改革
一、创客理念的产生
创客最早起源于2001年美国的Fab Lab创新项目,目前在美国有近一半人都自称为创客,其他国家也在以不同的方式推行创客运动,培植创客文化,并在教育中大力推行创客教育。例如英国、日本、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而到了今天,我们中国很多人对“创客”一词不再陌生了,因为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客的各类文章数量激增,各种创客空间、联盟,各种创客比赛纷纷登场,全民均积极地成为“创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创客理念也进一步延伸,已经由最开始的以创新为主逐渐扩展为以创新、行动、分享三者相结合为主。笔者认为,创新是社会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原动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创客创新内涵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行动是将思维观念转化为作品的重要手段之一,永远停留在行动之前的创意或创新是毫无意义的;分享是合作精神的外化表现,是资源整合与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只要坚持分享就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2018年提出“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打造‘双创升级版”,并期待激发青年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目前很多学校也开始创客教育,例如清华大学的i.Center、杭州师范大学的阿里巴巴学院及北京邮电大学基于创客教育的专业导论课改革[1-4]等。2017年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5]也提出要强化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由此可见创客理念已经开始进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那么如何在中职学校电子类课程中结合创客教育,是我们一直值得思考和不断改革完善的课题,这种创客不应该是最初的创客学院或创客空间,它的内涵发展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之路方兴未艾。
二、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目前困扰老师们的教学难题是,如何让学生打起精神,在学校中放下手机,认真听课,脱离他们喜欢的虚拟网络的瘾。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电子类专业的课堂里教师声嘶力竭,学生集体沉默。为何课堂如此安静?他们沉浸在睡眠或者虚拟空间中,有的学生偷偷玩手机,有的干脆不给玩就睡觉,但是对学生压制性的没收手机或者不给携带手机也并非治本之法,因为“00后”学生群体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往往线上活跃,线下沉默。互联网时代让知识更容易获得,知识面更广,但是中职学校往往无法掌握好该看什么知识,该看什么内容,学到的都是散乱或无用的知识。所以教育者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去改变现状,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以此与时代接轨,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专业教育着重于强调专业知识与基础实践的系统性培养,缺乏对学生的主动思考及主动创新意识的激发。因此,电子类课程的改革需基于创客理念,注重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调动全体教师投身其中,覆盖每一名学生,并贯穿中职学生3年的全过程中方能获得成效。
三、基于创客理念下的电子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创客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但这种理念不意味着我们这些教育者必须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一名创客,而是对人才的培养中,把教育视角做一个创客理念的转变,把学生当做个体,当做创客进行培养。具体地说就是培养他们成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那么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重视创客教育,在全校内宣传教育,师生都对创客理念有实质的理解。另外,各专业再进行课程改革,以电子类专业的课堂改革为例,课程改革时必须强调“创客的主体地位”,围绕创新创业意识唤起和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核心,通过发挥“创客”自身的创新潜质及主观能动性,实施教学改革,课程的设置、教师的素养提升、师生的考核评价等方面改革,都以塑造学生创新品质、激发学生创业潜力为出发点,教育结果在于使学生具备创客的意识和能力,达到“人人皆创客、处处有创意、时时可创新”。
(一)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新增创客课程,提高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指形成有创新意义的观念、方法,或产品设计的一种高级复杂认知能力。创客课程以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整合多技术工具进行项目探究的综合实践课程。它融入多学科、日常生活、传统课程,通过创客课程学习和项目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职学校应将创客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开设有助于提高创新思维的课程。以电子类专业的改革为例,分为几方面进行,首先,要有创新的通识课程,例如开设以往没有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方法的讲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其次,增设创客的基础专业课程,例如,3D打印机、手机编程入门、创意机器人、电子产品装配调试与创新改造、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等创客课程。最后,设置一些创客电子类比赛,以赛促学,引导学生组建各种技能创客团队,让他们既可以做一名自由创客,又有团队意识。启发学生对原有的竞赛项目进行改装,通过把项目改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其实,在中职学生中,他们自我创造,不会太在乎比赛结果,更关心的是创客们的其他评价,但是因为团队的合作能力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要让他们形成团队进行比赛,在团队中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最主要的是知道如何驾驭创意,大胆设想并努力尝试,充分体会创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引入创客教学法
什么是创客教学法?这个有的学者提出叫做五步教学法,它是做中学的进一步发展,它强调教与学方式的转型,提倡创造即学习。创客教学法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中,具体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创意、设计、制作、分享和评价。五个步骤环环相扣,看似轻松,实则是对教师指导能力、课堂把控力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第一,创意。电子类课程中以3D打印机课程为例,可以让学生随意设计自己想打印的物品,可以是实用的或者虚构的,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还鼓励他们尝试动手,进行下一步的制作。在“创意”这一步骤,教师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这并不代表让学生在没有指导教师的情况下“放任自流”。再如在教学《电子技能与实训》时,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主题,给学生定一个任务,再对知识分解为各种小任务,明确提出我们此次课程的创意目标是什么,让学生充分理解后,再有目标性的进行,寻找贴近生活、生产实际的物品,为学生提供创意灵感。第二,“设计”是将创意变成实物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先提出创意的主题,例如打印一个空中楼阁,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流程图,再让学生思考老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自己也可以想象后,进行自己的创意设计,再如在教学《电子技能与实训》时,教师可根据之前设定的项目主题启发学生设计感兴趣的电子产品,如光控路灯电路。在通过对以前所学的《电子CAD》课程中所学的电路板设计技术,把电路原理图展示出来,说明是如何设计出PCB电路板的,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设计。第三,制作。创客教育主张将创意付诸实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设想层面。所以,到这一步骤,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他们之前设计出来的方案,选取几个最优的,小组以方案为依据进行实际创作,这种创作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和文本中,例如,《电子技能与实训》这一门课中,根据设计好的光控路灯电路方案,引导学生根据设计出的 PCB 图,然后要求他们分小组合作做出PCB电路板,再买需要的其他元器件,做后面的安装、焊接、调试和包装工作,到此为止,创意就会成为真实的物品了。第四,分享和评价。创客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创新与分享的快乐,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成就幸福的人生。因此,创意物品转化为实物后,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则需要给学生创建一个展示平台,可以在校园内定期做一个展示台,同时通过网络分享到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各种新型社交媒体中,使他们在在分享中感到快乐,在评价中获得进步,享受作品完成的成就感、胜利感,这样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动手的积极性也将持续下去。
(三)打造电子类专业的创客教师团队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创客教师的创新指导,创客教师缺乏是当前创客教育发展的瓶颈。创客教师既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创客,又是设计创客项目,指导学生创客活动的创客型教师。电子类专业的老师很多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的知识是些陈年的旧知识,已经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另外,对于创客的认识以及实践能力还大大缺乏,还处于在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的阶段。因此,要培养电子类专业教师,建设一个创客教师团队:首先,要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系里领导请专家来做关于创新创客教育理论的讲座,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公开课,教授其他年轻老师有关创客课程教学设计开发及创客相关技术等方面知识;第二,注重提升专业能力,可以聘请跨学科能力的创客教师;第三,定期送教师到校外创客基地参观学习,或者到一些创客平台去实际工作一段时间;第四,建立交流平台,共享创作成果;第五,从社会创客空间引进高级创客专业人才,可以采取兼职到学校授课的方式,提升老师和学生们的视野。
【参考文献】
【1】王德宇,杨建新,李双寿.国内创客空间运行模式浅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5):33-39.
【2】纪阳,吴振宇,尹长川.新生工程教育问题与引导方式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55-60.
【3】纪阳.高校自主创客社群模式初探[J].创新人才教育,2017(4):78-83.
【4】刘洪沛,李莹莹,纪阳.高校创客教育模式探究—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导论课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90-97.
【5】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EB/OL].
(2017-6-21)[2018-7-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707/
t20170703_30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