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资 李中焘
【摘 要】在奈达的翻译理论中,动态对等翻译观对国内外翻译界影响最为深远。本文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几方面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了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笔者通过在《中國初级教育现状和目前改革》的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认为将奈达的翻译理论更好地运用于翻译,使翻译作品力求尽量与原文接近,将是今后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动态对等奈达;翻译实践
奈达作为西方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他的翻译理论在国内外翻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动态对等翻译观。本文对他“动态对等”理论的重点分析,并将其理论运用在实际翻译过程中。
一、奈达及其动态对等理论简介
尤金·奈达,1914年,出生于美国,是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2011年,在比利时与世长辞,享年96岁。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接着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1]。
奈达理论的核心翻译理论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不只是对文字表面进行翻译,而要对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动态地转换,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动态对等。
二、动态对等
动态对等即为:要求“接受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应与原来的接受者和信息间所存在的关系保持相当程度的一致”。虽然没有永恒的翻译原则,但是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成为了翻译界一种重要的翻译模式。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强调的是以完全自然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是追求和源语信息最接近、最自然的翻译。由此看出,要达到“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境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即为: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运用动态对等进行翻译过程中,译者本着表达出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上的一一对应。下面将基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对《中国初级教育现状和目前改革》译本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探讨。
1.词汇对等
例1:貧困山間部では、集落が分散している上に規模が小さい。その上に集落間を結ぶ交通網は整備されていない。このような実情のために、授業実施形態の多様化が進められている。例えば、全日制の学校、半日制の学校、隔日制、交替制、走読制(生徒は自宅通学)、寄宿制などである。
翻译:在贫困山区,村村之间分散且规模小。并且村落之间交通落后。基于这些实际情况,广西教育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例如:全日制、半日制,隔日制、交替制、走读制(学生放学回家)、寄宿制等形式。
分析:“交通網”一词在日中字典里的解释是交通网,但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如果翻译成交通网不发达会让中国读者感觉翻译的十分生硬,而翻译成交通落后,就十分简明流畅。
例2:しかしながら、こうした動きはむしろ格差拡大に繋がることも懸念されている。
翻译:但是,这样的变动会引起差距扩大让人感到不安。
分析:“懸念”的意思是心里面不安,担心,放心不下的意思。如果只是根据字面意思翻译的话,会误翻成“悬念”,这样这句话就会生产歧义。虽然日语借用了我国大量的汉字,但没有一个词语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又例如:手紙的汉语意思是卫生纸,而在日语中则代表“信纸”的意思,所以译者不能以其字面意思来翻译,应该深入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
例3:財政的な面で便宜を図ったり、僻地には、寄宿制のクラスを創り、特別困難な地区では、授業科、雑費などを免除した。
翻译:在政府财政的大力扶持下,偏远山区开设寄宿制学堂,并对特别困难地区采取免除学费和杂费等费用措施。
例4:原文:教師陣の整備の面において、1979年から「民弁教師」の整備、資格不足教師の辞退の資質向上などを中心に教師陣の整備に取り組んだなどである。
翻译: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完善,从1979年正式开始,以‘民办教师队伍的建设、辞退资质不足的教师等方法来提高教资力量,以达到真正开展以提高教师资质为中心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分析:例3和例4都是处于特殊语境中的例句,这里的特殊语境表现在两个例句中的‘便宜を図ったり与‘「民弁教師」の整備具体词组的翻译,其中‘便宜是“好处、益处”的意思,‘図ったり则是“以···为目标”的意思,但是考虑到上下文语境,将‘便宜を図ったり翻译成“财政的大力扶持”比较恰当。‘整備是“完善”的意思,但是例5的语境是讲教师队伍的建设,所以‘「民弁教師」の整備翻译成“民办教师队伍的建设”比较恰当,使得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2.句法对等
句法对等即为在翻译过程中,对句子中的语法进行的对等翻译。在日汉互译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在日语中表达动宾结构是宾语在前,动词在后,以及省略主语、敬语表述十分丰富等情况。而这些在中文中却完全不同。
例1:学校現場で教師は初歩的な「児童生徒を尊重する」姿勢を持っているが、児童生徒の主体性は確立されていない。
翻译:在学校,教师尊重中小学生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教师能意识到中小学生的主体性这点还没有形成。
分析:“児童生徒を尊重する”就是将宾语放前,动词放后的例子,这在日语中十分常见。日译汉时,需调整句子结构,将动词放前,宾语放后,这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されていない”在这句话中是表达被动的意思。如果直接翻译出来会让人觉得很奇怪,这时就应该运用减译,更好体现了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更为通顺流畅,同时也体现了句法对等中文化语境的对等的原理。
例2:そしてそれが田舎の県、さらに広大な農山村、僻村と行くにつれ、様相はまったく異なるものになって行き、高い教育水準と素質教育の恩恵に与えること自身が「夢のまた夢」という現実が横たわっているのである。
翻译:还有,在偏远的县,特别是越往广大农村山区、偏僻地区,情况就越不一样,高水准的教育和“素质教育”所带来的改善在这里入梦境一般,完全得不到体现。
分析:这句话是文章中的难点句子,句子结构复杂,在进行翻译时,译者要明白目的语中对这种结构的句子是如何表达的,同时还要清楚其结构的使用率。例如,“……につれ、……になって行き”这个结构在中文中不仅要表达出“越…越…”的意思之外,由于有“行き”,所以还要表示出一种和原状况越来越背离的感觉。
3.篇章对等
篇章对等即为:上下文、情景和文化三个方面语境对等。通过对上下文语义的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加译、减译、分译、倒译或合译的方法来确定语义的翻译转换。
例1:郷村の財政難のために教師の研修費用が長期にわたって不足し、加えて交通不便で教師は集中的な研修への参加も難しく、教師研修は基本的に空白の状態になっていたと言える。
翻译:由于乡村财政不足,导致了教师的培训经费长期紧张,另外,交通落后也使得教师参加集中培训不方便,最终导致教师培训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分析:例1中的复合副助词にわたって没有实际的意思,考虑具体的语境,在这里只是强调时间的长度,因此,这里对其进行了减译,并没有翻译成‘经历了长期的不足,更好体现了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的结构和逻辑顺序一目了然,同时也体现了篇章对等中文化语境对等的原理。
4.文体对等
不同文体的翻译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征。只有在完全了解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的文体特征的同时,并且能熟练运用的情况下,译者才能翻译出真实体现源语风格的作品。
例1:原文:少数民族地区の児童生徒の入学率、定着率、進学率の低さ、特にミャオ族、イオ族などの少数民族が集中している貧困山村の女子児童就學難が依然として大きな問題となっている。
翻译:在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在校率、升学率都很低,特别是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村,女童入学难仍然是个难题。
分析:例1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论述了广西地区学龄儿童的入学问题以及针对问题自治区所采取的各种方法。例1属于表达型的文本,十分贴切地表达出本文作者的目的,通过表达广西初等教育的现状来以求改观的一种心理诉求。因此实际的翻译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翻译文章,做到文章翻译的入乡随俗,而不仅仅拘泥于原文章的产生背景。
三、结语
对于耐达的翻译对等理论,笔者通过在翻译过程中的实践和运用,认为对于文章的语句和段落以及语法的理解能力还是有所偏差,这些都是造成笔者的翻译不够更好地体现原文的含义,使得译文不够流畅、严谨的主要原因。同时,掌握和灵活运用翻译理论的程度还有待提高。因此,翻译要力求尽量与原文接近,这样才能促使自己去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更好的完成翻译任务。
【参考文献】
[1]谢天振.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3)
[2]《日本語翻译》 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
[3] 李田心(2004),奈达翻译定义之我见[J],《外语研究》,(06):31-35。
[4] 李田心(2005),不能用“等效”原则解读奈达的翻译概论[J],《外语学刊》,(02):72-74。
[5] 谢天振(2008),《当代外国翻译理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6] 陈维嘉(2009),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鲁迅小说《阿Q正传》[J],《翻译研究》,(03):79-81。
[7] 许钧(2009),《翻译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