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导学模式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2019-07-24 10:33马晓丹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实证研究

马晓丹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微课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创新能力。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SPSS方差检验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方面的明显区别,印证了微课导学的实际运用效果,也为后续的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微课导学;市场营销学;实证研究

一、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微课导学的概念

微课导学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学习”的微时代背景下,以“微课”和“导学案”为载体,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终端、利用碎片时间、根据个体需求随时随地进行便捷、高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典型的翻转课堂,但又与它不同。“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堂中知识讲授与知识内化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含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而微课导学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课后”阶段,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课前自学、课堂内化、课后延伸”的三阶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微课导学模式的特点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协作意识及创新精神。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上,教师的教学始终贯穿该思想。

课前,教师首先根据学生情况,分析学情,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导学案,利用多媒体直观性、鲜活性的优势,弥补传统学案导学法呆板、无趣的缺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构建网络平台(目前尝试的有“微助教”、“学习通”等),利用网络的即时传输和数据共享功能,实现导学案在网络平台的共享,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开放式交流,解决专业课知识容量大与课堂时间紧张的矛盾。课中,教师根据课前学生访问情况及疑问,在课堂上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引导,组织学生依照导学案展开交流讨论,并适时对重点难点进行精讲释疑。这样就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给予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不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这种方式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开发了其创造性的自主学习热情和能力。课后,通过任务单上设置的习题,再在平台上进行在线测试,检测其学习效果。学生也可通过平台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复查看。

二、微课导学模式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

(一)实证研究目的

通过对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检验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教学中是否能发挥出积极效果,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新能力等5个方面是否具有显著效果。

(二)实证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了传统教学法和微课导学教学法两种方式的对比研究。为了能够保证对比的有效性,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内容均与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保持一致。研究选取的教学对象为大学一年级下半学期学生,为了进行实验对比,分别选取了电子商务专业2017级1、2、3班和4、5班,1、2、3班为微课导学教学法班级(实验组),4、5班为传统教学法班级(对照组),两班实验人数分别为89人和67人。

本研究借鉴了罗晓(2016)在《中小学翻转课堂中师生行为互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一文中所使用的关于教学效果调研的问卷。该问卷经其测定构建效度良好,总问卷的信度系数高于0.9,适合本文的实证研究。问卷采用的是李克特5点量表进行计分统计,5个计分点分别表示:“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本次问卷发放156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达到96%。

(三)实证结果分析

1.微课导学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效用实证

为了直观表现学生成绩整体分布,把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试卷成绩转换为5个等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统计出各个级别的数量如下图2-1。

对照组学生成绩正态分布渐好,而实验组的学生成绩U型左侧不及格人数却渐起,说明实验组学生成绩没有显著提高,考试成绩与微课作为复习资源的没有明显相关。

为了加强分析学生成绩是否与微课使用相关,使用SPSS对两组成绩进行方差分析,其方差分析基本描述统计量和因素方差分析表见表2-1。

从表2-1中的描述统计量看,对照组平均分高于实验组成绩平均分,且方差较小。更主要的是从表2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可以看出F统计量0.862,p=0.35,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能拒绝原来认为两组实验无显著差别的假设。

实证发现,微课导学法没有明显改善学习者学习成绩。尽管教师利用微课导学加大了教学投入,但微课的使用效果短期内不能从学生卷面成绩中体现,因而需要从其它教学因素中进一步探寻该课程微课导学教学使用效果。

2. 微课对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新能力的效用实证

(1)描述性统计结果

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四个维度得分进行了均值统计,具体结果如表2-2所示。从表可以发现,在四个维度上,实验组学习兴趣均值为2.71,高于对照组2.40;实验组自主学习均值为3.36,高于对照组3.11;实验组协作学习均值为2.93,高于对照组2.85;实验组创新能力均值为3.16,高于对照组2.92。在四个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主学习得分均值最高,学习兴趣均值最低。

(2)方差检验结果

运用方差分析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创新能力四个维度进行实证,发现两组间的差异(如表2-3所示)。结果表明,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实验组均值都高于对照组,F大于临界值,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这说明实验组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学习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表明,使用了微课导学教学法后,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提高的效果。但在协作学习维度,实验组均值虽然高于对照组,但F值小于临界值,显著性水平为0.459,大于0.05,因此,在该维度的實证方面没有取得有力证据证明实验组有明显改善。

三、研究结论

首先,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短期内对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并不能发挥显著作用,这也与当前的理论教学考核模式有一定关系,提示教师在变革教学方式的同时,应该同步思考新的考核方式,特别是对学习过程、应用能力等隐性方面的衡量。此外,除了教师为主的考核外,可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如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评价结果既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真实情况,又能给与学生及时的肯定和认可,调动其积极性并充分发展个性。总之,教师需从实践中去总结和探索,尽快建立与微课导学教学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其次,采用微课导学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什么、怎么学、何时何地学都取决于教师的安排,而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微课导学教学法下,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的角色与作用。学生从被动的倾听者,变为课程的主体,在课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动手与实践、合作与交流、主动提出问题、进行任务展示、总结与提炼,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证研究结果也发现,使用了微课导学教学以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方差分析F值显著大于临界值,学生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学习效果是得到了显著提升的。

教师在采用微课导学法教学的过程中,还应积极思考如何完善平台的搭建、任务的安排、组员的激励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实现该教学法在提升学生协作学习能力方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尚云鹤.大学英语教学中慕课资源的运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7):125-130.

[2]展丽萍.移动教学平台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9):163-164+174.

[3] 罗晓.中小学翻转课堂中师生行为互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学实证研究
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