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探索

2019-07-24 10:33张舒媚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

张舒媚

【摘 要】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德育教育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起着主阵地作用。本文列出核心价值观融入在中职思政课堂中的重要现实意义、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策略,旨在推动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中的融入,进而提升中职思政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思想政治教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24个字进行提炼,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上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上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上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将其融入中职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学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思政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促进中职思政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中职四门必修课教材内容的确加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但作为全党全社会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目标却未能作为教材主线,且零乱分散在各个章节中,未能同步中央办公厅对社会主义核心观最新最全面的解析。针对中职德育课教材与修订严重滞后现今理论发展的客观问题,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学中无疑是促进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

(二)推动中职生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相互融合

国务院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上中明确指出要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在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国家大力倡导的职业道德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不谋而合,都共同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上。中职思政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让职业道德养成功能更加突出,推动“德技并修”职业人才目标的达成。

(三)应对网络信息化时代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发展变革的大时代下,多样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西方不良文化也正无声地在信息化时代蔓延。中职学生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心理年龄不成熟,在应对多元价值观上会缺乏辨别力和抵抗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无疑能更好扩大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思政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文要求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的大趋势下,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教师开始关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对24个字的价值观能有所识记等,但笔者通过同行的交流及一线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实际的思政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理论研究不足,教研力量薄弱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思政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但是目前中职学校思政教师专职化程度不高,其他基础课老师或行政领导兼任的现象时有发生,未必所有思政教师都是专业对口。比起专业课程的建设,学校对于思政课作为公共基础的课程建设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教研激励和督查机制,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学的系统培训较少或没有。老师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研究主题兴趣不大,自身认同度不高,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不够。

(二)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实效不高

中职课程在主流价值观的宣扬和传播上有其独特的课程使命,需要教师创新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体验中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但日常的思政课,在核心价值观上的讲授灌输依然是大部分老师的选择。由于教学内容的特殊,且教学方法上未能立足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至于让他们树立了思政课是“洗脑课”的刻板印象,并对该课程兴趣不大,从而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教学中的融入。

(三)教学素材单薄,资源整合不够

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盛行极大丰富了思政教学资源,但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要求仍有差距。未多措并举教学资源中的硬设施和软文化,校园大环境、家庭教育、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等容易被忽视,在网络更新时代,部分陈旧资源未得到很好的更迭。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联动学校、家庭、社会等的资源整合上仍有極大进步空间。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思政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理论研究,提炼整合教材内容

学校要重视并通过制度体系保障思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升思政学科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情感认同,继而研究融入课程的新思路新对策。中职思政教材是课程日常教学的载体,四门必修教材(以授课学期为顺序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是最大程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但教材的修订编写方面比较滞后,思政教师在夯实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需对每门课程的教材内容进行提炼整合。

1.从整体出发,分析整合每门课程在核心价值观上的侧重点

教师可从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的大整体和国家、社会、公民三个方面的小整体出发分析整合思政四门必修教材。首先,教师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每门教材中的出现之处有初步了解,整理教材中出现“富强”“民主”“文明”等字眼之处将其系统性呈现;其次,价值观基本内容是各自有所侧重出现在每门课的教材,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学情、课程大纲、教学目标等分析每门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侧重点。

2.从局部出发,梳理挖掘具体价值观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

在对核心价值观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还要将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局部分解,挖掘具体的价值取向与教材的结合点。

(二)突出学生主体,创新优化教学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和国家提倡的价值观固然离不开“讲授法”的理论讲解才能保证理论的正确无误,但这并不是价值观教育的最终落脚点,甚至可能会降低中职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因此,在德育的认知规律指导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课程大纲、教学目标等创新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可尝试使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活动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地让学生在体验感受中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也可结合信息化手段制作微课,微视频等“研学后教”对课堂进行翻转。

比如,在“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敬业”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结合汽修学生的专业特点创设了活动探究情境“诚信汽车修理厂金牌员工小王成长记”,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问题的讨论并自主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将“敬业”的内涵细化落地为“修好每一辆车,为亲人造好车”。

(三)寻求多方联动,丰富充实教学资源

一切能提升教学效率的素材等可被利用的条件都能让核心价值观在课程中的渗入事半功倍。教学资源不仅包括多媒体、教材、教室桌椅等硬件设施、校园文化环境、家庭氛围等软件设施,还包括教师和学生自身,身边的人,优秀传统文化等一切“隐形”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多措并举,联合学校“大德育”的主场地,让校园的每处角落、每次活动无声渗入核心价值观教育;立足生活密切联系社会,让身边榜样、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等成为学习核心价值观的有力素材,让核心价值观教育更落地亲近;通过社会实践、实地参观等在教室外接受价值观的熏陶,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的多方联动,共同丰富教育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

【参考文献】

[1]刘佳明.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以德育课程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6,(06).

[2]孙德魁,胡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践对策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7,(01).

[3]张俪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05).

[4]黄坤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7,(1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