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丽娜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有好多都是真谛,好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至今对现在社会起到促进作用。对现在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它不但具有民族特色还是充实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当时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受到西方世界侵略,然而,在西方世界侵略和影响下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动荡的社会状态。从此,西方的文化传入颠覆了中国的一些封建保守思想,不得不使中国思想观念处在水深火热中艰难的摸索。近现代,在广大人民的努力奋斗中尤其是几千年优秀的思想文化得到发扬与传承。中国的这一平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了极致,它需要我们国家的这块肥沃的土壤使它不断发展,同时为中国的发展指导实践。这也是马克思中国化的原因所在。中国传统文化转型正处于迷茫中长不到方向,马克思主义就像的一盏灯塔一样照亮了中国的发展前程。共产党始终考虑怎样才能将西方同中国文化有力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特色并与中国国情联系在一起,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关系
现在是一个转型期,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政治和文化也在发生变化,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东西是很难发生改变它是深入到骨髓的东西。所以说把这种根深蒂固的东西的改变那真是难上加难。所以说改变也是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改不能太快,欲速则不达。使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马克思主义,同样马克思主义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中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也就是适应现代实际情况,把西方文化为当代中国所用适合其发展,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而且它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辨析
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人们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就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联系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是有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必须符合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根深蒂固传统文化用很大的关系。
马克思中国化在中国的发展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与发展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效。在本国目前的理论探究中,学者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看法:第一种观点是马克思中国化是围绕本国的国情是适合发展的迫切要求。第二种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根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特色民族的特点从而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第三种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在实践中摸索。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融合发展的过程。第四种观点多学者的理论辨析,是从多种方面去分析可以概括为马克思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以及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化思潮,都是在阐释马克思中国化的一些建议与观点。从以上这几种看法立场来讲,就是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理论指导、促进中国革命和发展。工作中存在守旧的思想那也是在最初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从其根本上说,这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符合国情的实践理念,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应用的过程。将理论与代表中国先进性的社会实践主体的有机统一是实现的前提条件;决定成败的决定因素是能否使群众掌握理念,并运用理念指导自身的行为,最终达到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融合点
马克思能中国化说明两者之间的文化存在着普遍的真理大众所认可遵循的真理,符合古代哲学家的理论观点。一是弘扬社会高尚道德风范。中国自古就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说法,这种坚强不屈奋斗终身的精神是相通的。二是维持社會正常秩序。古人往往将“天下大道”作为追求目标,把“道”一切行为标准规范,即使是社会发生大的动荡、国家危亡、民族遭难之时也不例外,道几千年文明传承是适合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让人民的行为有道可循。二是确立以民为本的统治思想。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曾提出“理势合一”、“天人相分”“以民为本”等唯物史观,“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明确指出了物质生活是第一,其次是精神生活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突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中国古人的观念中体现出了很多唯物主义思想,有的甚至具有辩证思维特征,比如“物极必反”、“有无相生、难以相成”等等,结合上面思想古代哲学家的名言名句也存在着辩证思想,只是说法不同,虽然古代哲学家的思想难以理解但通过辩证分析,好多的思想是相通的。正因为它门有相通的地方有共同点融合点,所以是很有必要的把两种文化的统一起来,把中西方的文化精华融合到一起更能促进中国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适合的理论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根扎于中国传统文化心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与发展的结果,必须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实践革命与发展实现。正确合理地评价封建文化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中虽然有些文化思想是保守的阻碍了发展但也不能隔断历史,传统文化是否适合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是精华还是糟粕需要去分析研究,把那些落后的思想当作一面镜子提醒人民。由于存在一些消极的落后的封建思想,我们绝不能对不加选择的全盘吸收,有必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封建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区别开来,从中吸取有用的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融合创新是实现结合的基本方法。“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以贯之的思想路线,它要求将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开拓创新。我们要立足实际,从实际出发,探索总结相关规律,以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为突破口,指引我们的行动。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灵活的运用就是必须实现与交流融合与发展。西方文化能够为我所用是我们研究的根本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变化前进的步调实现与中国现代化的结合。首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人民改革实践发展,不仅丰富了的内涵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实现马克思中国化,让它在祖国的滋养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实现与中国具体国情实际的有力结合;西为中用,综合创造新的理论用于实践,从而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三、结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生根发芽,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大地滋养中发光发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指导的革命实践,为现在化发展指明了道路。它是代表广大群众利益,是为人民谋求幸福的科学体系,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有着指导的意义。另外中国古代哲学家如孔子老子的思想能够传承至今,说明它是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辩证唯物的思想。因此在进行实践、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党和人民始终要面临着本国的现实国情、时代特征、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并发挥指导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在新时期,更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深入的去研究剖析探索出适应中国发展理论依据,使人们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接受、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并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不断地丰富、创新、发展,使之融入中国文化,显示出生机活力。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探索哲学文化的精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M].人民出版社,2002.
2.方可立.现代新儒学与现代化[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