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梓宸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放管服”改革的作用,认为该项改革措施是促进当前市场发展以及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服务型政府与“放管服”改革的关系分析得出,“放管服”改革是我国政府建成服务型政府的必要一步。最后除了总结该项改革措施近年成就之外,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给出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
一、引言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服务型政府同时也是衡量强化公共服务以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标准。因此在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放管服”就是一种政府体制改革。政府减少并且限制其一定的权力和监督职能,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活力。
二、服务型政府与“放管服”
服务型政府指的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追求,以社会公众为本位,以管理就是服务为理念。在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下,提供公平、优质、廉洁、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为标志的政府形态。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满足公共需要和公共利益。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放管服”改革,其实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很好的具体措施。
“放”指的是简政放权,也就是相对于官僚主义、低效率的政府而言我们需要机制调整,简化审批与工作的流程。其次,“管”指的是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改革不是要政府什么都放掉,什么都不管。相反,这是针对原来政府的职能转变。原来的政府参与到生产中指挥产量,而如今政府做的是“管全局”。“服”指的是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这是政府与公民关系的一个转变,原先政府好像是人民的上级管理者,如今政府应该成为真正的“人民公仆”。上述三点正好符合对服务型政府的三种理解。可见“放管服”改革可谓是我国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第一步。
三、“放管服”改革措施
“放管服”改革的方法同樣是符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容。
首先“放”方面是要求政府做到公私分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当前应该捋清的重点。明确必要的审批范围: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审核。审核的目的应是致力于解决市场经济的外部性。放权更多的是要发挥社会自我规制的作用,可以通过社会途径进行审批的应该交给一些如同中介或者行业组织进行,政府只需对相应情况进行登记与备案。另外,放权除了对个体审批的放权,同时还体现在政府垂直体系中的放权。一些手续不需要部门层层上报,上级部门的放权是为了更好地优化府际关系以及分级治理体系。这可以很好的解决不同部门的扯皮与效率低下问题,避免交叉审批。
“放管服”中的“管”应遵循如下内容。为实现稳定的社会与市场秩序,首先明确管制不是为了政府创收。任何管理要以法律法规为约束,不能侵害个人合法的利益与自由。管制的方式实行必须公开、公平、公正。管制的依据必须具有合法性。任何管理与管制必须是在“阳光”下,时时刻刻接受人民的监督。必须承认的是,政府并非万能的,政府对一些市场问题也存在着解决不了的情况。此时政府应该做的是进行引导与疏导,将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最后“服”方面的措施更是符合服务型政府建设需求。政府提供的服务往往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到了新常态,政府更需要根据时代需求改变其服务水平。在“放管服”改革中,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理清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主体也是政府管理的对象,本着服务理念,政府应改革原先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部分。时刻为企业着想,提供更优质的政府服务。革新服务体系
政府在不接受任何反馈的情况下,单方面的提供服务并不能很好地持续跟进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政府只有诚信接受社会监督,虚心接受社会评价与建议才能更好地促进政府服务的发展与改革。
四、我国“放管服”改革现状
2016年“放管服”概念提出以来,该政策的成果有目共睹。根据人民日报数据,截至2018年10月8日,“放管服”改革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超过3万亿元,减免、取消、停征1100多项中央省级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类市场主体量增加近80%。与此同时,“放管服”改革促进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增长10%以上。
近年来,各部门也扎实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18年11月29日起,为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公安部施行便民利民的6项措施。措施涉及简化企业设立程序、压缩开办时间,减免企业办事证明材料,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建立企业内部安全随访制等内容。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为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
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放管服”改革的确解决了之前存在的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如繁文缛节以及臃肿的行政审批。在势头如此猛进的改革推进下,我们还应关注到在此次改革中的存在的问题。
五、“放管服”改革中的问题
首先,一些政府没有很好的把握中央推出此次改革的目的。一些地方对于“放管服”改革的反应,更多的是“放”并没有关注到“管”其实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个别地区打着“放管服”改革的幌子,松动部分必须掌握的权力以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这严重违反了此次改革的初衷,使政策沦为了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工具。
接着,由于此次改革并不是针对全中国提出的具体政策,故各地区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改革的公平问题并引发部分社会问题。部分地区由于手续过于宽松,而手续相对严谨的地区公司“一窝蜂”到宽松地区审批。这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同时还造成了审批上的“恶性竞争”。
最后,“放管服”改革只停留在制度改革,真正的公共管理者以及办事员并没有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基层办事员是人民直接接触政府的环节,是树立政府形象的第一步。不少市民反映,审批环节虽然少了,但人没变,态度依然恶劣。可见服务人员的态度与服务质量也是“放管服”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六、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放管服”改革是为了解决当前政府问题、市场问题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改革措施。通过分析服务型政府与“放管服”改革内容可以得出,“放管服”改革是作为我国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实质性改革。通过2016年以来的数据可以看出,该项政策在实施与成效上有着不小的成就,但是通过细致分析改革的问题我们也不难发现如同过度放权、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低等的问题。因此,本文根据上述分析与问题给出如下建议:
1.针对“放”与“管”不到位的情况中央应加大政府各级部门培训,使各部门更好地贯彻学习“放管服”改革目标与准则。
2.对于“放管服”寻租问题以及公平问题,中央政府应加快出台“放管服”改革配套的法律法规。完善改革生态体系,将违法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3.对于基层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提高,各部门应注重人员的培训,严格把控选拔体系。推出配套绩效考核体系,将服务态度与质量加入到考核体系当中,从而更好地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夏杰长, 刘诚. 行政审批改革、交易费用与中国经济增长[J]. 管理世界, 2017(4):47-59.
2.张淼. 简政放权、企业寻租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8, 34(5):171-175.
3.戴黍, 刘兆帆.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基于F市外经贸系统的实证考察[J]. 中国行政管理, 2011(7):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