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寒
【摘 要】为了从根本上遏制中国的战略崛起,维持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干扰中国经济正常发展。在取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直接采取加征关税措施,制裁中国高科技企业等方式,打击中国经济,破坏中国高科技产业进步。目前看,不排除下一步美国政府会变本加厉,同时对中国金融市场施加负面政策,从深层次、根本上破坏中国宏观经济整体环境。对此,中国政府和社会应如何加以应对,变被动为主动,使经济建设重回健康和平环境,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介绍。
【关键词】贸易战;贸易摩擦;金融市险;金融风险
2018年以来,中美两个世界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之间,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博弈,直接形式是相互加征进口关税,相互进行技术和资源方面的出口管制,2019年全球经济也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少国内外专家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下降2.4个百分点,由年初预测的4.6%调整为2.2%。就目前情况看,贸易战的规模和深度并未达到最终状态,大有进一步升级扩大的趋势,引发国内外多方强烈关注。两国贸易战的进行,给双方的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比较直接,进而对经济主体运行产生连带效应,市场运行风险明显增大,需要政府及早考虑应对措施。下面,就双方贸易战的发生背景、金融市场风险的主要特点,以及必要的金融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中美两国贸易背景
(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长期目标。从此,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中国经济开始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相互融合的社会主义新阶段,世界经济也随着中国的加入而展现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技术落后、管理水平落后、市场结构不完善、资金缺乏、人才缺乏、政策缺乏,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至少存在30—50年的综合差距。但是,中国在政策、劳动力数量和价格、用地成本、自然资源分布、社会安全稳定、潜在发展空间方面,有着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此背景下,外商外资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开展实业。很快,中国经济在沉睡了多年以后,重新启动了,并且以多年来GDP年平均增长率高于12%的速度递进式发展,以致于我们用了30几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走过的路,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GDP由1978年3678亿元增长到1998年的8.52万亿,20年增长了近24倍。2008年,中国GDP达到32万亿,同1998的GDP总值相比,10年间增长了3.7倍。正是依托这样的高速发展,2010年底的时候,中国当年GDP总值首次超过日本,达到6亿美元的规模,是美国14亿美元GDP的42.8%。这一数字2018底时变为66%,美国20.5万亿美元,中国13.6万亿美元,从中可见,中国经济追赶美国经济的速度非常快,而且随着中国經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这种追赶是逐年加速的。
(二)美国对中国定位的战略转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随着欧洲战场上德国的失败,亚洲战场上日本的失败,以当时苏联、美国和英国为首的战胜国首脑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会议,重新划分世界格局。从此,美国开始走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心,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了长达50年左右的竞争角逐。经济领域,1944年,在美国的主导下,44个同盟国的300多名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召开国际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议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也就是史上所称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双挂钩机制,即世界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通过不同汇率实现货币价值等量交换关系。另一方面,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央行可以随时通过美元兑换黄金。该体系的建立,使美元第一次充当国际货币,以后,虽然又建立了雅买加体系,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没有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后来几十年间美元经济主导世界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后来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货币组织,实质上也都是以美国控制为核心,起到现在,基本形态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在军事领域,美国和苏联进行了多年的军备竞赛,两个超级军事大国疯狂进行军事扩张,双方都想在对抗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这种情况下,中国自然成为美苏两国都想争取的对象。于是,20世纪70年代初,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密秘访华,并发表正式建交公报,掀开中美关系第一页,此后,双方一直保持战略合作的状态,国际政治事务中相互协商,务实配合,经济上相互补充,中国提供市场和资源,美国输出技术、产品和服务。中国在与美国接触交往的过程中,也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互发展多边外交关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渗透融合,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特别是中美之间,融合程度最深,范围最广,相互受益最大,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然而,在两国漫长的走近合作过程中,美国也对中国的发展壮大深感忧虑,特别是1991年东欧巨变,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苏联解体,来自欧洲的压力瞬间消失,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对世界的控制权空前加大。美国需要这样的国际环境,不希望世界上再有其他地方生出来一个构成挑战的对手,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军事上。因此,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美国开始全方位关注中国,遏制中国,阻碍中国崛起。2017年1月,商人出身的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就职不久,就把战略重心调整到遏制中国的重心上来,第一次明确将中国定位成战略竞争对手,而不是战略合作者。起初,美国政府躲在后台,挑动日本、印度、菲律宾等一些亚洲国家,从领土、领海等方面对中国实施干扰,并鼓动台独势力,破坏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础的“九二共识”。但这些做法并没达到原预期效果,于是,美国政府直接跳到前台,撕下面纱,通过关税、控制高科技产品准出等措施,拖住中国经济发展,扼杀中国制造2.0规划建设。
所以,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当前中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决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民族利益、民族保护、民族发展的问题,从这个层面去看,很容易得出结论,美方的战略意图是迟滞中国发展,维护自身绝对优势地位,只要是有利于此目标实现,美国会使用各种可利用办法。中国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挑战。
二、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
(一)金融市场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广义上讲,风险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遇到所有不确定性的总称,特别是指有负面效应的情况。金融市场作为宏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业务风险,比如:市场操作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外部冲击风险,等等。所谓市场操作风险,指代表政府执行货币供给和管理的部门,在某个特定时期为了一定的金融指标的获取,采取必要的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预期不相一致的情况的发生。比如:央行在国际货币市场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以稳定汇率和国内利率,保持宏观经济平衡稳定发展。利率风险是指货币供给部门根据市场或政府核心层意志实施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对于利率的升降控制幅度可能达不到或超出过多的情况。利率的变化对国内经济活动影响敏感,可能直接导致经济萧条或经济过热。由于货币的调控效果的显现具有一定的时间扩散特征,一般经过6—10个月才能显现出来,而在这期间,可能内外部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利率风险极易引发,控制起来也比较复杂。外部冲击风险指由于国际市场发生了剧烈的经济波动事件,比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直接引发全世界金融系统失掉平衡,对国内金融市场环境也造成了巨大冲击,我们必须的努力稳定金融市场,通过内部经济活动将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化解掉,以保持经济基本面正常。
金融市场风险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普遍性,无论金融市场发展到什么程度,金融市场风险总会存在,且不斷变化,具有很强的动态特征。二是关联性,各类金融市场风险相互影响、嵌套,一种风险事件发生往往会同时引发其他风险事件。并通过市场预期因素,引发市场主体经济活动行为的改变和调整。三是可控性,一般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改善市场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使金融市场运行稳健,抗干扰能力提高,保障宏观经济整体运转。
(二)贸易战可能引发的金融市场风险
贸易战以两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为媒介,通过直接对双方进出口企业数量和规模的限制,抑制输出口的货物流进流出,从而破坏目标国的经济运行节奏和原有产业体系资源配置,进而引发连锁反应,给目标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消弱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战略遏制目的。按照这种传导机制,贸易战可能对目标国金融市场造成的主要风险有三个方面:首先,进出口企业利润流中断,在国内金融市场的债务偿还能力下降,比如商业银行的贷款不能及时足额返还,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回流,加大同业拆借规模和时间周期,极易引发挤况风险,引起金融恐慌。又比如,进出口企业经营中断,市场竞争力消弱,企业在债券市场筹资能力下降,若是上市公司其没票会贬值,引起证券市场波动。其次,由于外贸进出口数量和规模下降,国内宏观经济活动减弱,国内市场货币过剩,利率有下降趋势,货币贬值压力增大,同时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对人民币的需求会减少,也会产生货币贬值压力,因此,中央银行必须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发行债券,收回货币,紧缩银根,但由于市场购买力疲软,因此,债券市场消费能力不足,金融市场陷入萧条状态。
三、应对贸易战冲击的建议措施
整体上讲,贸易战给我国金融市场和整体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主体上还是清楚的,这有利于我们尽早采取防范措施,将其负面影响作用降至最低。
短期方面,政府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拉动内需,帮助出口企业实现一定产品范围的转型,由原来的面向美国市场,转为面向国内市场,保持企业基本支出平衡,使其在适时间内度过难关。同时,积极拓宽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贸易伙伴,为出口企业开拓新型市场,要努力构建多元化出口市场结构,发挥市场组合效用,降低单一出口风险。
长期方面,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度,特别是对于底层的芯片级制造技术,国家要加大投资扶持力度,打造自己的正胎,摆脱国外厂商技术垄断,避免今后发展中再次受到国际歧视和冲击。国内企业要加强在基础创新方面的产业投入,在市场磨砺中不断成长壮大。
四、结束语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任何国家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都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走和平、合作、互惠双赢的发展道路。中美贸易战的发生,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经济建设与整体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今后经济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从更高的层次上对产业结构布局提出规划,对于关系到整体国民经济健康、稳定、自主发展的方面,要从国家利益的视角进行考虑。
【参考文献】
[1] 李晓君.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