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历史和文化

2019-07-24 13:43文/潘永荣
人与自然 2019年6期
关键词:侗族村子品种

文/潘永荣

侗族是百越民族的后裔,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族群之一。而糯稻的种植一直是侗族人的传统,糯稻文化是侗族人的稻作文化。贵州黄岗村是一个以香禾糯种植而闻名的侗寨,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浓郁的典型侗寨。黄岗地处黎平与从江两县交界地带,至今依然完好地保持着白己的传统文化。全村90%以上的稻田种植糯稻,全村人喜食糯食。稻、鱼、鸭共生的种植传统依然盛行,90%以上的人穿着自己的传统服饰,各种习俗礼儀、生活习惯等传统方式都没有多少变化。浓郁的侗歌文化在这里十分盛行,一种古老的生存方式、文化传统在这里得以延续。

吴政国老人今年已有80多岁,是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寨老,村里很多问题他都参与处理,他在村里的主要身份是歌师、寨老和种田能手,可以说是黄岗侗族文化传承的核心人物之一。

老人家对于黄岗村能守住二十几种糯谷的品种非常自豪,一谈到糯谷品种老人就对20世纪60年代“糯改粘”和70年“双季稻”等在社区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黄岗推行‘糯改籼村民很不接受,一是黄岗侗族人世代都吃糯米,已经习惯了,吃籼米感到很不适应,没有人喜欢吃籼米饭,觉得口味太淡,吃了过后很快就感觉饿了,而且我们的稻田离家都很远,吃籼米饭不但不耐饿,而且籼米饭也很不便携带上山,吃饭时需要下饭的菜又多;二是黄岗村的稻田土质和气候适应糯稻种植,而不适宜籼稻种植,我们黄岗村的稻田种植的籼稻并没像其他地方一样高产,相反地种植糯稻却比较成功。”

“什么样的田适合种什么品种。记得当时的品种有‘地扪‘东腊‘就那‘阳线等。‘地扪适合海拔较低的田,后来这个品种在70年代消失了。‘东腊品种的谷粒没有芒刺,这在糯稻品种中较为少见。那时我记得稻种有二十几种,但现在很多都失传了,几次‘糯改籼让我们失去了很多糯稻品种,我们也为了保护这些品种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当时干部认为我们种植糯稻产量低又费工,想全面推动种粘稻,但是村民都意识到,全部种粘稻,以后哪里去找糯稻种子?于是村民都偷偷地在山林中种上少量的糯稻,这样黄岗今天才有了留下的糯稻种子。记得当时有一个品种叫‘苟阳荡,侗语的意思是香稻,这种糯米蒸起来十分的香,只要一家人在蒸这种饭,全村人都会闻到香味,村人都非常喜欢这个品种。这一糯稻品种适宜生长在丛林深处、水温、土温较低、土壤贫瘠的烂泥田中,生长期较长,有200多天。大家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这个品种。当时不少乡民舍不得这个珍稀的糯稻品种,一直瞒着外面,在隐蔽的烂泥田中偷偷种植。种多了,在留种之余,个别人家忍不住私下烹煮食用,白然被外来的人发现,于是整个黄岗村查了个遍,结果怕事的乡民只好把谷种老老实实地全数上交。”

“我们村现在的年轻人,最喜欢种‘列珠糯,这个品种适应性广,什么田都适合种,又香,产量也高,芒也短,放入打米机打也不会卡。我们老人常告诉年轻人: ‘你们还是根据不同的田选择不同的品种吧!我们常听老人们说,每一品种都种一点有它的好处,就像我们人一样,每年都有人生病,或每次瘟疫来,总有一些死去,还有一些人活着。同样,糯稻每年总有一些品种遭虫灾或病害,有些品种却一点没事,多品种种植才有保障!可年轻人不太相信。后来有一年,我们糯稻就遇到了虫灾,其他品种一点事都没有,唯‘列珠糯稻受杂交水稻病虫害影响严重受灾,单一种这一品种的农户,当年都大大减产。现年轻人稍微相信我们的说法了。”

“我根据我的田,除了大面积种‘列珠糯外,还种有‘老牛毛糯和其他几个品种。 ‘老牛毛糯前几年只有我一家种植,近一两年来,人们都意识到多品种植的好处,纷纷拿着‘列珠禾把来跟我换‘老牛毛糯去种,现在种‘老牛毛糯的人也多起来了。”

“老人吴老旦家长期以来种有‘小牛毛糯,很多村民为种这些品种都同他们家换。我家还有‘金洞糯品种,很多老人都换我的‘金洞糯去种。当然,还有其他家的老人种有别的品种,太多了,说也说不完。总的来说,有老人的家庭,种的品种始终比别的家庭要多一些,因为老人担心没人种会丢失种子。我们侗族不是常说‘牛死留角,人死留名吗?人老了,把名留在世上多好。另外,我们侗族还有句谚语:‘饿不杀蛋鸭,饥不食禾种,何况我们现在生活这样好,多种些种子,为儿孙留下一些种子该多好。”

“改革开放后,我们陆续从其他侗族村寨找回部分品种,有的品种其他村寨也没有了,所以现在低山地区种的品种,还没有找到像以前种的好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黄岗村还保留有19个糯稻品种,但是也面临很大的外部挑战。侗族传统上要与外面的村子交换品种,一是为了防止本地品种的退化,二是喜欢多样性的种植以防止灾害。但是目前黄岗村传统交换品种的村子很多已经不再种植糯稻,传统的种子交换圈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如果只有一个村子坚守老品种,久而久之这些品种也会慢慢退化并消失。同时,也有人猜测,一些超级稻的飞花与本地稻杂交后,可能会损害本地稻的生殖基因,本地稻种植几年后可能会慢慢退化无法种植。

社区伙伴活动从2015开始实施,目的是拉动来白不同环境、不同海拔的五个侗族文化圈的村寨走在一起,希望能帮助不同的村子重新建立种子交换的渠道和网络。在这些交流的村寨中,榕江的两个村子已经放弃种植糯稻很多年,在交流活动的带动下,今年有几户人家又开始重新尝试,而黄岗村的村民也在与传统上不太走动的村子交换了几个品种,并且得到其他侗族村民极大的赞誉。在此基础上,社区伙伴活动也希望唤起村子回忆和恢复糯谷与传统生活的关系,激发年轻人重新学习种植糯稻的热情。

猜你喜欢
侗族村子品种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侗乡学子爱家乡
刘老汉的烦恼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望娘滩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