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下各类婚恋交友类节目层出不穷,形式、内容花样百出,这类节目不断强化娱乐性、戏剧性,却丧失了原有的情感服务功能。在受众、媒介、市场三方力量的作用下,婚恋交友类节目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其必须坚守节目宗旨,不断提高原创水平,增强责任担当,才能赢得受众、赢得市场。
关键词:婚恋交友类节目;娱乐性倾向;受众心理
“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起源于1965年的美国”,[1]直到1998年才出现在我国。20年间,我国各类婚恋交友类节目层出不穷,不断创造关注热潮。一方面,婚恋交友类节目具有情感类节目的特征,节目主题、环节设置、价值导向等都与“两性情感”这一话题紧密相关;另一方面,此类节目在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真人秀属性,体验化、泛娱乐化成为其发展趋势。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典型婚恋交友类节目,进一步梳理我国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发展状况,并分析此类节目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及突围方向,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节目发展现状
我国第一档婚恋节目《玫瑰之约》在初播时期曾为湖南卫视创下收视奇迹,但21世纪初,此类节目并未大火,直至2010年,《非诚勿扰》才掀起收视狂潮。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婚恋观念的转变,再加上电视节目自身发展趋势的影响,近年来,婚恋交友类节目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从《乡约》等传统型婚恋相亲节目到《非诚勿扰》等舞台型婚恋相亲节目,从以《我们相爱吧》为代表的明星配对类节目到《心动的信号》等素人恋爱类节目,总体呈现出婚恋交友类节目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的发展特点。
1.1 传统类
这类节目的初衷是为普通人搭建一个相亲平台,解决青年群体的结婚难问题。节目在形式上简单不花哨——通常是男女主人公通过自我介绍互相了解,然后再由主持人来引导以加深互动和了解。此类节目一般不设游戏或约会环节,娱乐性、故事性、演绎性的成分很少,节目嘉宾均是未经过任何包装的普通老百姓,真实性较强。
传统相亲类节目主要以电视为传播媒介,很少在新媒体中出现,节目受众平均年龄也偏大。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革新,这类节目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2 舞台相亲类
舞台相亲类节目实质上可以说是传统型相亲节目的升级版,以《非诚勿扰》为典型代表,这类节目多数在演播室内拍摄,注重舞台效果。节目组会提前挑选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节目嘉宾。节目中,嘉宾都会精心打扮并提前拍摄MV,一定程度上具有表演成分。节目环节设置精细,增设情感专家,现场进行情感分析。此类节目风格更加活泼,受众覆盖面更广,取得了较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但与此同时,节目也不断陷入嘉宾身份造假、“牵手造假”等负面舆论风波,真实性受到质疑。
1.3 明星恋爱类
这类节目一般以当红明星为噱头,以“秀”为主要特征,将明星两两组合成假想情侣,向观众展现甜蜜的恋爱生活,典型代表是《我们相爱吧》。节目主要通过策划环节、给定任务等方式推进相处进程。节目的宗旨是分享爱、练习爱、学会爱。
这类节目的受众以年轻群体为主。因嘉宾明星自带流量,加之受众窥探明星情感生活的猎奇心理,往往一经播出就拥有较高的话题度和关注度。
1.4 素人恋爱类
如果说舞台相亲类节目是传统相亲类节目的升级版,那素人恋爱类节目就是明星恋爱类节目的现实落地版。素人体验类情感节目以城市青年适龄男女为表现对象,通过规定情景的体验式相处,谋求男女间的配对。
在这类节目中,最为火爆的就是腾讯视频于2018年下半年推出的《心动的信号》。该节目将素人嘉宾邀请入住同一小屋中生活一个月,通过日常相处、匿名短信、周末约会等方式推进嘉宾间的交往。节目另设有明星观察团,在演播室内对嘉宾间的情感走向进行推理分析。
2 节目变化趋勢及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分类,我们大致可归纳出婚恋交友类节目的整体发展趋势:一是节目内容明显娱乐化;二是节目设定更趋日常化;三是节目功能融合化,形式多样化。而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受众、媒介、市场三方力量在共同起作用。
2.1 受众方面
一是受众需求的改变。在婚恋交友类节目层出不穷的现状下,大众对于节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新颖独特、符合个性化审美的节目,受众才愿意买单。除此之外,人们观看节目的目的已发生变化——过去人们看电视、看节目,是为了通过电视获取信息,了解世界,但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当下,人们观看节目更多是为了放松、娱乐,他们希望通过节目中形成的拟态人际关系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甚至将自己的恋爱观点构筑于节目中,在虚拟世界中实现自己的恋爱梦想。
二是受众价值观念的改变。现代价值观、婚姻观的改变给相亲这一交往方式注入了新的元素。相亲不再是单身一族讨厌的方式,而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途径。如今,70%以上的单身人士都认为相亲是高效、简单的,针对这一特点,几乎所有的婚恋节目也都是速配的。另外,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恋爱和婚姻也在变得更务实和功利。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得现代单身男女不仅注重物质保障,更注重两人的恋爱婚姻价值观是否一致。例如,在《心动的信号》中,更多的是男生在做饭,这完全打破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更契合年轻一代的婚恋观念。
三是受众心理的改变。每个人都对别人的生活感到好奇,互联网时代尤甚,真人秀类婚恋节目就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光明正大窥探他人恋爱婚姻状况的机会。传统婚恋交友类节目仅仅通过谈话来了解嘉宾,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人们的窥探欲,但是在真人秀类婚恋节目中,人们可以通过节目看到这些嘉宾是如何寒暄、熟识、恋爱、相处的,大多数观众享受这种好奇心被满足的愉悦感。
2.2 媒介方面
一是主要传播媒介发生变化。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电视几乎是受众观看视频节目的唯一媒介,而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手机、互联网为受众提供了更丰富、全面的视听体验。新媒体吸引了更多年轻的受众,网络的及时性、便利性也激活了更广泛的潜在受众群。为了抓住年轻群体和潜在收视群,节目创作者纷纷改变节目类型,丰富艺术形式。
二是网络媒介的双向传播特性。电视作为单向传播工具,观众的观后效果不能迅速地反馈至节目创作者,而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传受双方的交互,制作者可以根据舆论迅速接收到受众的反馈。例如,有网友在微博上质疑《心动的信号》节目有剧本,在第二期节目中主持人马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回应,同时,视频“弹幕”的出现使得这种交互更具有沉浸感。从这一方面来说,媒介双向性的传播特性加速了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形态变化。
三是政府对媒介的管理。政府对于电视节目审核有着严格的流程,相较之下,网络具有相对更自由的空间。“2011年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2]“2018年7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3]这些文件对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问题进行了整顿。多档节目因各种原因无法通过审核,这促使一大批综艺娱乐节目纷纷转战网络媒体。
2.3 市场方面
一是市场竞争的压力。当下播放的婚恋交友类节目有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辽宁卫视《完美告白》、贵州卫视《非常完美》,几乎每家卫视都有婚恋交友类节目。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节目的市场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各个卫视之间的争夺,更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节目创作者要想更胜一筹,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二是广告招商的压力。除了对观众的争夺,节目主要的资金来源——广告商,也是节目组争夺的对象。然而,广告商要求最大限度地对产品进行宣传,而观众对于广告的过度植入却越来越反感。如何争取到“金主”,又如何平衡观众观感与广告效益两者间的平衡,也是节目的一大挑战。
三是综艺输入的压力。近年来,欧美及日韩综艺节目不断输入,在年轻群体中颇有影响力,不但抢夺收视群体,还在无形之中改变、塑造着大众的审美情趣。我国不少综艺节目都是购买国外节目版权,或直接模仿甚至抄袭,婚恋交友类节目也不例外。例如,《非诚勿扰》借鉴的是英国节目《Take me Out》,《心动的信号》借鉴韩国综艺《Heart Signal》。这样一来,我国的婚恋类综艺节目的发展事实上是被动跟随的,深受国外原版节目的影响,呈现出从围观式到沉浸式的改变。
3 节目发展面临的困境
3.1 原创度低,多数是模仿借鉴
当下大多数婚恋节目都是借鉴国外成功的节目模式,原创度低是此类节目长期被诟病的地方,而“借鉴”这个词会被观众视同于“抄袭”。不少观众还会转而观看原版节目,造成收视率的降低。
除了对国外节目的模仿,国内的节目同质化严重程度更高。一家卫视上演“非诚勿扰”,短期内就会有N个翻版“非诚勿扰”出现,但翻版节目很大程度上只是模仿了外在形式,并未洞悉节目的深层次内涵,往往都以失败告终。
3.2 价值观扭曲,偏离节目主旨
从《乡约》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节目是想通过电视这一平台解决男女交往的社会难题,但发展到舞台相亲类节目时,不少节目就违背了初心,只是披着情感节目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了惹人注目的另类娱乐节目。《心动的信号》节目俨然成了现实版的“宫斗剧”,成为激进恋爱者发泄自己情绪的平台,对于解决情感问题并无实质作用。
3.3 表演痕迹重,真实性堪忧
当下受众需要的是真实,他们想看到的是在没有剧本、没有节目组干涉情况下的情感真人秀,但为了追求节目效果,很大程度上制作者只能做到在剧本基础上的真实,这也致使很多观众并不买账。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虚假都会成为节目信用坍塌的因素。
不少节目中都曾出现“人设”崩塌的尴尬情况。例如,在《心动的信号》中,四号女生在节目里呈现的是一个害羞不善于表达的舞蹈老师形象,可是在微博中却是一名网红,平时穿着时尚、很是拜金,这与她在节目中的人物设置千差万别。无独有偶,《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也多次被曝出身份造假。除此之外,嘉宾节目内外的关系也让人难以接受,很多情侣走出节目就完全变成了陌生人,导致受众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对现实的情感、婚姻丧失信心。从这一方面来说,这样的情况进一步加重了“结婚难”的危机。
4 节目创作困境突围
4.1 平衡娱乐与宗旨的关系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多元化的娱乐氛围似乎正在消解传统的主流价值观,而让节目生动有趣与坚持节目宗旨这两者并不矛盾。例如,芒果TV热播的《明星大侦探》,在综艺探案悬疑中始终有正能量的价值观贯穿剧情。同样,婚恋交友类节目也应致力于向受众传递正确的恋爱观,解决单身男女的交际问题。
当然,娱乐不等同于庸俗,不应以拜金主义为基础,也不应以男女嘉宾之间的钩心斗角为看点。要做到这些,就要求制作者在创作时把握好娱乐的尺度,受众也需要不断提升媒介审美水平,注意自己在网络中的言行。
4.2 找准利益与责任的定位
在资本逻辑下,节目制作者为追求利益有时会盲目迎合受众趣味,如此一来,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就会让位于市场需求。社会责任的履行不仅要靠政府管理,更有赖于传媒人的自觉。节目制作者要增强把关意识,不仅仅要控制娱乐内容,更要坚守节目宗旨,保持节目的真实性。只有在担起责任的基础上,节目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4.3 辨明借鉴与抄袭的维度
借鉴不等于全盘照搬。如果长期依赖于购买国外节目,一方面,不利于节目自身的发展,会造成观众的反感,导致节目生命周期缩短,另一方面,也会使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原创力更低迷。究其根本,首先要大力培养创新型节目制作者,鼓励制作者原创并给予资金支持。其次,创新离不开需求驱动,受众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娱乐”这一层面,制作者要深入现实生活,了解受众的真实需求,挖掘当下“结婚难”问题的真实原因,将受众的现实需求作为节目制作的出发点,制作内容创新、形式新颖的新型婚恋交友类节目。
参考文献:
[1] 张衡.电视婚恋交友类节目发展现状分析[J].美与时代(下),2013(6):87.
[2] 關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jrzg/2011-10/25/content_1977909.htm,2011-10-25.
[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contents/6588/382234.shtml,2018-07-10.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 陈小玲.我国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兴衰及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2.
[6] 张羽洁,王勇.从《玫瑰之约》到《非诚勿扰》——试析婚恋交友类节目的成功之道[J].新闻世界,2010(7).
[7] 杨继耘.关于电视相亲节目如何避免过度娱乐化的思考[J].中国电视,2014(3).
[8] 王晓红,孙芳田.《乡约》栏目的创新思考[J].电视研究,2016(6).
作者简介:王姝媛(1996—),女,河南人,硕士,研究方向:电视艺术,文化艺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