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文
颅脑损伤(TBI)是现今社会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由暴力引起的外伤,其分类呈多样,根据脑部损伤部位不同分为头表皮受伤、头骨受伤与脑部受伤。常见原因为外力物理伤害[1~2],包括:出现车祸损害、猛烈撞击以及不小心摔伤等情况。救治患者生命时,重点在于恢复脑部神经系统[3],从而降低脑病死率和身体伤残率。临床治疗主要针对闭合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发病率直线上升,拥有患病率以及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时甚至病死率也高居不下[4]。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本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TBI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5.7±24.3)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45.8±22.4)岁。两组患者家属同意本研究进行,并且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颅脑损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依从性较好。②排除标准: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治疗,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1~1.5 mg/kg或以70 mg加5%葡萄糖液稀释,于10 min内缓慢注射,必要时10~20 min重复一次,总量不超过210 mg。静注起效后改为静滴,滴速0.5~1.0 mg/min或口服维持。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给予普通基础治疗上,额外使用瑞芬太尼进行治疗,采用静脉给药方式,特别适用于静脉持续滴注给药。本品给药前须用无菌生理盐水注射液溶解并定量稀释成50 μg/mL浓度的溶液。当手术过程中需要连续进行静脉给药时,过程采用特定的静脉给药装置,如有条件,应使用专门静脉给药装置。停止给药后,应全麻消毒清洗静脉给药装置,避免与别的药物使用相同静脉给药装置,影响结果。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呼吸性障碍等问题,需要操作者注意。此外,给药时应注意联合给药,并且注意给药的种类与剂量。成年人按照体质量给药(输液速度:0.5~1 μg/kg)进行持续静脉给药。在手术操作中,应根据气管插管情况选择麻醉给药的种类,根据药品规定剂量之外,逐渐减少麻醉药的注射速度。手术过程中的给药速率应该随着时间的延续进行加减药,从而在手术中获得最佳用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机体疼痛反应,需要隔2~5 min进行静脉推注多次给药,保证患者在一定的麻醉效果,剂量为0.5~1 μg/kg。
1.4 判定标准 采用国际惯用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手术清醒时间,医护患者负责全程记录患者在手术中的 VAS 评分以及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清醒时间,VAS 评分其中具体为:0分:患者完全感觉不到痛感;1~4分:患者会感觉到轻度痛感;5~7分:患者会感觉到重度痛感,并且出现机体排斥反应,身体可以承受;8~10分:患者会感觉到剧烈疼痛,机体排斥反应剧烈,需麻醉药物辅助。患者在其手术的过程麻醉效果:显效:无疼痛;有效:轻微痛觉;无效:严重疼痛。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清醒时间以及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清醒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清醒时间及VAS评分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的比较 例(%)
瑞芬太尼为属于芬太尼类药物,给药进入人体1 min左右就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可以迅速引起机体反应,在体液中迅速发挥着麻醉效果,故效果出现较快,但是可以维持的时间短[5]。舒芬太尼经注射后较其他药物具有起效快的显著优势,但具有较短的持效时间。可实现通过脑等组织在较短的时间内再分布于脂肪组织,终末消除1/2 t约为2.5 h[6]。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2.5%,主要在小肠和肝内完成代谢,用量的80%可于24 h内排出体外。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的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治疗TBI合并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对该疾病患者手术时进行麻醉的推广药物。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治疗TBI合并心血管疾病临床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