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孵化率与雄蚕率调查*

2019-07-23 02:56于少芳王红芬王永强祝新荣
蚕桑通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结茧蚕种孵化率

于少芳,王红芬,王永强,祝新荣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蚕桑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21)

雄蚕具有强健好养、出丝率高、茧丝质优的特点,生产上实现专养雄蚕能有效提高蚕桑产业链的经济效益。本所自1996年开始专养雄蚕研究以来,先后育成并审定通过了5对实用化雄蚕品种。其中“秋·华×平30”是首对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一直以来作为专养雄蚕的主推品种在生产上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深受蚕农与茧丝绸企业的欢迎与好评[1,2]。

近年来,“秋·华×平30”在推广过程中,在有些蚕期会出现孵化率偏高的异常情况,杂交种的孵化率会大大高于理论孵化率(50%左右)的问题。为探讨雄蚕杂交种孵化率异常的可能原因,2017~2018年我们将“平30”的2个品系、采用不同的用叶处理及不同的雄蚕杂交种处理方式(不同用种期别),对其高孵化率的发生与结茧率、雄蚕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与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限性斑纹杂交原种“秋·华”、平衡致死系单系原种“平30A”、“平30B”均由本所生产,试验用桑叶来自本所桑园,桑树品种为“农桑14号”。

1.2 试验方法

1.2.1 原蚕收蚁与饲育处理

杂交原种“秋·华”采用蛾区蚁量育,14个蛾区合并收蚁作为1个饲育区,常规饲养至4龄第2 d,根据雌雄不同斑纹,淘汰雄性白蚕,只饲养雌性花蚕,用于试验用雄蚕杂交种的制备。

“平30A”、“平30B”分别选取50个蛾区,每个蛾区分成3等份。按品系将来自50个不同蛾区的1个等份合并为1个饲育区,“平30A”、“平30B”分别组成3个来自同一种质的饲育区。催青过程中,在“平30A”、“平30B”蚕卵点青前,用钢针将其雌性黑卵刺死,只留雄性黄卵饲养(蛹期进行雌雄复鉴)。每个品系的3个饲育区全龄分别以新梢上部叶(嫩叶)、新梢中部叶(适熟叶)与新梢下部叶(老叶)进行喂饲。

1.2.2 试验蚕种的制备

3种不同饲育形式的平衡致死系,分别按“秋·华×平30A(B)”的交配方式制成3套试验用种,分别作为即时浸酸种、冷藏浸酸种与越年种进行试验调查,每套蚕种以28蛾框制形式各制备3张。

1.2.3 孵化率、结茧率与雄蚕率调查

即时浸酸种与越年种用二段催青法催青,经2日孵化后分别调查每个处理每张连纸不同孵化率的蛾圈数(图1),统计不同处理的高孵化率蛾圈百分率。

冷藏浸酸种在催青过程中根据蚕卵的转青情况,选择高转青率的卵圈包种,分别饲养“秋·华×平30A”与“秋·华×平30B”高孵化率卵圈各5个,调查各蛾区蚕儿的生长发育与结茧率、雄蚕率情况,并统计各处理的高孵化率蛾圈发生的百分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孵化率卵圈的发生

图1 “秋·华×平30A(B)”的2种孵化率情况Figure 1 Two Kinds of Hatching Rate after Qiuhua×Ping 30A(B)Brooding

“秋·华×平30A”、“秋·华×平30B”各处理雄蚕杂交种高孵化率卵圈发生率调查结果分别见表1与表2。从表1可见,“秋·华×平30A”孵化率高于70%的卵圈数的发生比例,即时浸酸种与冷藏浸酸种在不同用叶处理间为38.67%~51.22%之间不等,且表现为适熟叶>老叶>嫩叶。而越年种没有发生高孵化率的卵圈。从表2可见,“秋·华×平30B”孵化率高于70%的卵圈在3种不同用种期别中均存在,发生比例即时浸酸种>冷藏浸酸种>越年种,不同用叶处理间以老叶的发生率为最高,嫩叶与适熟叶的发生率相仿。

表1 秋·华×平30A两种孵化率卵圈数及高孵化率卵圈数占比Table 1 Egg Bbatch Numbers of Two Hatching Rate and Proportion of Abnormal High Hatching Rate for Qiuhua×Ping 30A

表2 秋·华×平30B两种孵化率卵圈数及高孵化率卵圈数所占比例Table 2 Egg Batch Numbers of Two Hatching Rate and Proportion of Abnormal High Hatching Rate for Qiuhua×Ping 30B

从雄蚕种的不同交配形式看,“秋·华×平30A”的高于70%孵化率的卵圈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秋·华×平30B”的发生率。从不同用种期别蚕种的高孵化率卵圈发生率来看,即时浸酸种与冷藏浸酸种明显高于越年种,其中“秋·华×平30A”的越年种没有发生高孵化率卵圈的情况。

2.2 高孵化率卵圈蚕儿的发育

通过“秋·华×平30A”、“秋·华×平30B”各5个高孵化率卵圈的饲养观察,高孵化率卵圈的蚕儿发育至2龄眠前,蛾区内的蚕儿出现极度不齐的情况(如图2),蚕座中出现部分弱小个体蚕,而待发育到2龄眠中与3龄起蚕时,在蚕座上又看不到这些弱小个体蚕,这些被埋在蚕座下面的虚弱小蚕因吃不到喂饲的桑叶而不能继续生长发育,该部分虚弱小蚕是本来就不应孵化出来的雌性个体。

2.3 高孵化率卵圈的结茧率与雄蚕率

分别饲养“秋·华×平30A”、“秋·华×平30B”高孵化率的冷藏浸酸种各5蛾,单蛾饲养,调查收蚁蛾区的孵化率、结茧率与雄蚕率,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见,2种交配方式的高孵化率卵圈的孵化率均为70%左右,结茧率均在40~50%之间,而雄蚕率均为100%,表明高孵化率孵出的雌蚕在2~3龄期间死亡,雄蚕杂交种的高孵化率对雄蚕种的健康度、结茧率与雄蚕率均没有影响。

表3 5个高孵化率卵圈冷藏浸酸种的孵化率、结茧率与雄蚕率Table 3 Hatching Rate、Cocooning Rate and Male Silkworm Rate of Cold-stored Eggs after Acid Treatment from 5 egg Eatches of High Hatching Rate

图2 高孵化率卵圈的小蚕发育情况Figure 2 Growth of Juvenile Silkworm with High Hatching Rate

3 讨论与分析

平衡致死系雄蚕杂交种因致死基因的作用,雌性个体理论上在胚胎期致死,不能孵化与生长发育,雄蚕杂交种的理论孵化率应在50%左右[3]。近年来,在雄蚕种推广过程中,在不同的蚕期时常出现孵化率偏高的状况,尤其是在夏秋期饲养更易发生。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雄蚕杂交种不同的蚕种处理方式(用种期别)对高孵化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即时浸酸种与冷藏浸酸种更易发生高孵化率的情况,而越年种则很少发生。平衡致死系的不同品系杂交,对雄蚕杂交种的高孵化率发生存在差异,“平30A”系杂交的雄蚕杂交种更易发生高孵化率卵圈。不同用叶条件之间对高孵化率卵圈的发生存在一定差异,但与不同用种期别比较差异不甚明显,而两个品系在不同用叶条件下的高孵化率发生存在差异不一致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原蚕饲养在春蚕期进行,新梢上部叶、中部叶与下部叶的叶质老嫩程度差异不明显而造成的结果。

通过对高孵化率卵圈的饲养与发育调查及其对结茧率与雄蚕率影响的分析,认为雄蚕杂交种高孵化率情况的发生,对雄蚕品种的健康度、结茧率与雄蚕率均无不良影响。结合前期对雄蚕品种孵化率影响因子的研究,催青过程中的不同时长光照、不同温湿度条件等,均未能发现规律性结论,考虑到平衡致死系致死基因致死机理的复杂性,相关研究有待今后继续深入探讨。

生产中雄蚕杂交种高孵化率的发生对养蚕农户产生影响,本人认为最主要的影响是增加了小蚕期的用叶与用工,而对蚕茧产量与质量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结茧蚕种孵化率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蚕宝宝的魔法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趣味问答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攻克优质蚕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日记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