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良军,左小丽,崔本红
(1.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河南 南阳 473000;2.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风险因素,颈动脉斑块发生破裂后引发的血栓栓塞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机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缺血性脑血管病每年的发病人数逐年增长[1]。相关研究报道指出,若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迅速,则会加大脑卒中发生的几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故尽早诊断、及时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抑制疾病的发展,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尤为重要[2]。丁苯酞软胶囊属于抗炎类药物,可有效阻碍炎性因子的表达,增强易损斑块的稳定。本研究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效果。分析如下。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12±3.46)岁;基础病:高血压18例,糖尿病16例,高血脂14例。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9.84±3.71)岁;基础病:高血压17例,糖尿病15例,高血脂16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经CT等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②患者于本次脑梗塞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临床症状趋于稳定状态;③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均为颈动脉易损斑块。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②存在血液性疾病、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炎、心源性栓塞、高凝状态等疾病者;③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者;④近2周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或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者;⑤因外科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所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者。
对照组予以降压、补液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治疗,口服,100 mg,q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70,规格:20 mg(按C33H35FN2O5计)],20 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0.2 g,tid。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可服用普罗布考、贝特类等降脂、抗氧化药物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治疗前1 d、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炎性因子、斑块稳定性。①炎性因子:取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离心获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 ,MMP)-9、超敏 C反应 蛋 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细胞间黏附因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ICAM)-1、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水平;②斑块稳定性: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intimal media thickness,IMT)、斑块Crouse积分、不稳定斑块的数量。
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MMP-9、hs-CRP、ICAM-1、NF-κB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观察组不稳定斑块数量为94个,对照组96个,治疗后观察组检出31个(32.98%),低于对照组的63个(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5,P=0.000);观察组治疗后IMT、Crouse积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斑块稳定性比较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础,脂核、纤维帽是组成动脉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而纤维帽的厚度、脂核大小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可降解多糖外的全部细胞外基质成分及斑块纤维帽成分,降低斑块的稳定性,使斑块发生破裂,引发血栓,进而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MMP-9在MMPs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正常组织及斑块的交界处为MMP-9分布的主要区域,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出现破裂风险性的早期标记物[4]。CRP是评估炎性反应的重要因子,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有效体现炎症程度[5]。ICAM-1属于炎症黏附因子,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一般情况下,ICAM-1在内皮细胞中表达较少或不表达,一旦机体出现应激反应,ICAM-1表达较明显,且介导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等黏附,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6]。NF-κB是一种转录因子,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MP-9、hs-CRP、ICAM-1、NF-κB水平、不稳定斑块数量、IMT、Crouse积分较低,表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进一步提高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稳定性,利于患者康复。丁苯酞是一种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有效成分为dl-正丁基苯肽,可有效改善缺血区域的脑血流量,优化微循环状态,改善前列腺环素、花生四烯酸等水平,降低谷氨酸分泌,减少细胞内钙的浓度,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脑部血供的恢复;此外,丁苯酞可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7-8]。
综上所述,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稳定颈动脉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