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自芳
摘要:目前全球还没有可用于非洲猪瘟免疫的疫苗,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此背景下,建议养殖场可以从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加强疫病防控、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适度规模化养殖几个方面着手,使生猪产业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非洲猪瘟;生猪;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9)06-0028-01
自2018年8月3日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生猪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动荡,持续性限制生猪跨地区运输等政策对养殖户产生了诸多影响,提高了养猪风险、增加了养殖成本、影响了猪价走势,但同时也降低了猪肉进口量,对国内养猪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非洲猪瘟的发展规律及他国的案例来看,非洲猪瘟的存在会是一个长期性的,对我国生猪产业将产生较大影响。现就非洲猪瘟背景下养殖户如何更好地发展生猪产业予以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 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1.1 净化养殖环境
非洲猪瘟病毒对环境的耐受力非常强,针对非洲猪瘟的消毒,应严格采取清除消毒对象的杂物污渍、冲洗清洗、消毒干燥等程序,对污染物和环境进行彻底清扫、强力清洗,结合消毒药的特性合理使用各种消毒药物。常用消毒药物有10%的苯及苯酚、2%的氢氧化钠、含2.0%~2.3%有效氯的次氯酸钠、3‰的福尔马林等。猪舍要保持干燥、通风、清洁。
1.2 设置多道安全屏障
在养殖场大门处要设置消毒池,放置2%氢氧化钠、1%菌毒敌等消毒剂;猪舍通道门口设置与大门处相同的消毒池;制定和改进生物安全措施,设置门卫、淋浴、清洗、消毒等制度,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把生物安全落到实处。
1.3 建立安全的种群管理制度
1.3.1 自繁自养 自繁自养猪场疫情稳定,基本不会出现与其他猪场的交叉感染,保证了猪场的稳定生产。且养母猪有利于长远发展,更易扩大规模。
1.3.2 规范调运 确实需引种时,要掌握引种单位猪群的健康程度及免疫程序。引种猪群须在猪场外1~2 km处隔离场(舍)单独饲养至少45 d。混群前先将场内1头猪放人引种猪群,饲养观察2周后无异常方可混群饲养。
1.3.3 订单养殖 可采取“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创新措施,养殖户与企业签订养殖订单,龙头企业对订单户全程跟踪、免费服务、统一收购,可有效解决养殖户后顾之忧,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也为当前脱贫攻坚事业增添助力。
2 加强疫病防控
2.1 常规疫病防控
规模养殖场(户)要结合防控实际,切实做好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猪肺疫、猪支原体病、猪瘟等疫病的免疫工作,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生猪要及时补免。
2.2 普通疾病防治
在生产中会出现很多的疾病,轻则造成猪生长缓慢,增加养殖成本,重则造成猪死亡,损失极大。因此,在搞好防疫的基础上,要做好猪消化道疾病、寄生虫病、脓肿、中毒及种猪产科病等疾病的防治。
2.3 疫病监测
规模场要定期开展疫病监测排查,特别是发生猪瘟疫苗免疫失败、不明原因死亡等现象时,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
3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3.1 采取封闭式管理
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进入养殖场;进出养殖场及生产区的人员、车辆、物品要严格消毒。尽可能封闭饲养,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等的接触。
3.2 加强饲养管理
3.2.1 饲料选择 避免饲料中添加猪源性饲料添加剂,特别是乳猪料;避免饲料水分超标和原料霉变;选择大型饲料企业生产的品牌饲料。
3.2.2 饲养方式 在冬季结冰时节可采用生料干喂法,把粉碎的精、粗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放入自动食槽让猪自由采食。另设水槽,自由饮水。其他季节可采用生料湿喂法,在饲喂前,把粉碎的精、粗料和其他饲料按规定比例及总需要量搭配好,加上青饲料和水(一般料与水的比例为1.0∶0.8~1.0)。
3.2.3 生猪保健 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预防保健,可增强猪群免疫力,不发病或少发病,使猪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性能,如中药黄芪、板蓝根、黄芩等。
4 規模化养殖
4.1 适度规模养殖
在非洲猪瘟的背景下,适应新常态以及行业自身的需求,规模化是生猪养殖业的必然趋势。适度规模化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加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推进技术进步。可以以"公司+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快速提高养殖量,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疫病防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
4.2 推广生态养殖
为迎合现今人们追求原生态食物的高要求,养殖户可以走生态养殖道路,可采用野菜、米糠、红薯、南瓜等天然生态物品作为养殖饲料,采用放牧的方式进行饲养。这种养殖方式的养殖周期虽长,且猪肉价格比一般的猪肉要高,但因其肉质更好,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养殖前景相当可观。
广大养殖户与政府部门并肩作战,共同抵抗非洲猪瘟, 是打赢这场“非瘟狙击战”的强有力后盾。广大养殖户只有提高防控意识,加强饲养管理,适度扩大规模,才能在打赢非洲猪瘟防控“狙击战”的基础上,使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