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敬,张 敏,王再珍,黄丽红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贵州省贞丰县人民医,贵州 兴义 562400)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设医疗联合体及对口支援,促进基层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升[1]。我院于2018年1月正式建立托管式紧密型医联体,通过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学科建设、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医疗行为、加强人才引进及培养等,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综合实力,现报道如下。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院开放床位300张,设有妇产科、儿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五官科、中医科、麻醉科、血透室、门诊部等科室。护理人员260名,护士年龄19~53岁,本科 67名,大专165 名,中专28名。副主任护师8名,主管护师27名,护师73名,护士152名。
1.2.1 建立三级质控体系 由护理院长、护理部及护士长、科室质控人员组成三级质控组织,主要负责三级护理质量控制,护理院长及护理部主任组成医院三级质控,负责每季度对全院护理目标管理进行督查;护理部副主任及护士长组成二级质控小组,主要负责临床护理二级护理质控管理;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及护理骨干组成科内质控小组,负责科室一级护理质量管理,明确上述人员的职责及分工。
1.2.2 强化制度建设及医院安全管理 召开科主任月例会和护士长例会,抓好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新下发奖惩制度、请假审批制度、付款审批流程、差旅管理办法、首诉负责制度等。
设立院领导带班制度,并设立总值班,落实层级管理,使医院管理逐步完善规范。
1.2.3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邀请三级医院护理质控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及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质量评价标准等,指导培训护理质控的方法及要点,保证护理质控顺利开展和实施。
1.2.4 实施三级质控 每月随机抽取项目对关键环节进行检查,定期对各病区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由分管片区护理部副主任持续跟踪改进效果。质控人员每日对分管项目进行随机抽查,并在每月末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反馈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后对改进效果进行持续追踪。
比较护理质控体系实施前后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例次、转诊人次、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情况。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质控体系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 护理质控体系实施后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及手术例次明显多于实施前,转诊人次明显少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表1 护理质控体系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
2.2 护理质控体系实施前后护理管理情况比较
护理质控体系实施后分级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及急救物品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表2 护理质控体系实施前后护理管理情况比较 (±s,分)
表2 护理质控体系实施前后护理管理情况比较 (±s,分)
注:与实施前比较,#P<0.05
时间 分级护理 护理文书 病区管理 护理安全 消毒隔离 急救物品实施前 83.06±3.46 79.05±3.16 84.59±3.42 87.24±3.09 84.55±3.46 87.03±3.61实施后 95.27±2.48# 87.41±3.09# 93.47±2.07# 95.22±3.15# 93.75±1.22# 94.28±2.03#
医联体是医院医疗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模式,通过医联体主体医院对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医疗护理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帮扶,全面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2]。而在医联体形式下建立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则可对护理工作进行持续监督、指导、检查和反馈,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并提高护理质控管理水平。我院通过建立医联体形势下的三级护理质控目标后,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及手术例次明显多于实施前,转诊人次明显少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护理质控体系实施后分级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及急救物品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说明医联体形势下的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能够提高县级医院医疗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医院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医联体形势下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可促进基层医院护理质量提升,同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