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辞书“动态修订”新模式

2019-07-22 12:03汪维辉
辞书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第一版书证辞书

汪维辉

期盼已久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征求意见本)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我国文化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和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值得庆贺。我翻阅了其中的一部分条目,有三点想法跟大家分享,敬请行家指教。

第一,成绩巨大,超出预期。

这次修订,很好地贯彻了“订严补慎”的总方针,修改的幅度之大,质量之好,都超出我的预期。这是很不容易的,为后续各册的修订树立了一个标杆。

第二,问题难免,修订永远在路上。

编辞书是遗憾的事业,永远没有可以圆满画上句号的一天。一部辞书,只要它还有存在的价值,修订工作就永远在路上。第二版第一册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难以尽免的。

第三,转变思路,探索“动态修订”新模式。

像《汉语大词典》这样的“巨无霸”辞书,没有人会奢望通过一次修订就解决所有的问题。第二版采取先出“征求意见本”、全部25册征求意见结束之后再集中出版的办法,应该说是考虑得很周全的,能够尽可能地保证修订的质量。但是正式出版以后,读者在使用中如果发现了问题,又该怎么办呢?按照传统的“周期性修订”模式,只有等到下一次全面修订时再来集中加以解决了。这显然无法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需求,更不要说下一次全面修订是否能够如期进行谁也不敢保证,因为要组织一批既有专业水平又有时间精力的专家学者来给《汉语大词典》进行一次“大修”,谈何容易!以后将会越来越难。有鉴于此,我在十年前《汉语大词典》修订工作刚刚启动的时候就提出过“在线《汉语大词典》”的设想。(汪维辉 2009/2013)基本原则是“共享共建”,包括免费使用和在线修订。“免费使用”就是电子版《汉语大词典》上网让读者免费查阅,这需要国家投入经费。在国力日渐强盛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正在修订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就将采用这一模式。“在线修订”就是变少数专家定期修订为所有读者随时修订。读者可以随时提出修改意见,由一个专门的常设机构(比如现在的“汉语大词典编纂处”)负责收集和处理,简单的错误可以即时改正(如下文提到的“请”字没有繁化),复杂的问题则交由专门的“审稿委员会”去审定。(汪维辉 2009/2013)这样就能实现“动态修订”,使修订工作常态化、高效化,发现问题随时解决,以保证《汉语大词典》的质量持续不断地得到提高。目前采用这种修订模式的有“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审定制度,它们都缺乏权威性,人们只能姑妄查之。我觉得中国可以在大型权威辞书的“动态修订”新模式探索方面先行先试,走在世界前列。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上述三点想法。“一天”这个词条完全是随机抽取的。

对照第一版和第二版,“一天”条义项数相同,都是7个,但是第二版做了以下一些修订:[1]

1. 调整义项排序

把原来的⑤、⑥、⑦三个义项调整到①、②、③、④之前。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①、②、③、④四个义项中的“天”都相当于“日”,而在汉语史上,“天”的这个意义的产生是很晚的事情(蒋绍愚 2012),调整后的次序合乎“一天”这个词语的历史发展事实。下面讨论各个义项,都按照第二版的新排序。

2. 修改释义

有两个义项的释义做了修改,详见表1:

表1

义项④从所引的三条书证看,清代的两例都是指“一个白天”,指“一昼夜”的例子是现代作家的,说明两种用法的产生有先后,第一版的释义把两种用法的顺序颠倒了,第二版的修改既准确又简明,而且把自编例句都换成了实际用例,更有说服力,也更符合辞书的规范。

义项⑤删去“犹一时”,更简洁,也更准确。

3. 补充或更换书证

《汉语大词典》的编纂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所谓“源流并重”,就是通过书证反映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由于历史的原因,第一版在“溯源”和“讨流”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始见书证时代滞后的现象比较普遍,最后书证时代偏早的也很常见,出版后这方面的商榷补正之作极多,这也是第二版修订的一个重点。“一天”条在补充或更换书证方面修订幅度最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下面逐一列举。

义项①增加了《后汉书·苏章传》一例,把此义的始见年代从唐代提前到了东汉。[2]末了又增加了明代龙膺的《朝天子》曲一例,把最后书证的时代从金代后延至明代。这一提一延,就把“一天”的“一块天空”这个义项的使用时限向前向后延伸了六七百年,而且使这个不很常见的义项的书证从两条增加到了四条。在“亦指满天”用法下增加了一条《镜花缘》的例子,在元杂剧和鲁迅作品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说明这种用法不是从元代直接跳到现代的,而是经过明清一脉传承下来的。

义项③把首条书证由元马致远《汉宫秋》例换成了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例,提前了始见年代。末尾又补引清孔尚任《桃花扇》一例,把最后书证的时代从明代延后至清代。

义项④的末尾补引了邓友梅《那五》一例,使得此词的当代用例从自拟例句变成了书证。

义项⑤把最后的自拟例句换成了沈从文的《旅店及其他·阿金》。

义项⑦的第二例由丁西林的《一只马蜂》换成了胡适的《谈新诗》。细读例句,不得不说更换得好,因为《一只马蜂》的用例是“总有一天”,其中的“一天”并不是“某一天”义的典型用法,换成《谈新诗》的“写一天晚上一个远行客人在一个人家寄宿”,就义、例密合了。

4. 其他

第二版在很多细节上比第一版更加严密精细,比如: 义项③“形容很大、很多”,第一版顿号作逗号;义项⑤引老舍《正红旗下》十:“什么样的人都有,就是没有可靠的!”第一版逗号作句号;义项②引唐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第一版无“序”字;义项⑥引《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一天却也没些空闲”,第一版“却也”作“都也”,核对原书,实作“却也”。这些虽然都是细枝末节,但是反映了修订者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作风。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第二版的修订幅度相当大,质量也很高,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当然,如果吹毛求疵,第二版也还存在一些可议之处,比如:

1. 第二版按照始见书证出现的时代顺序排列义项,那么义项⑤应该排到最后,因为这个义项只有现代用例。

2. 义项②“一重天”当有早于唐代的例子,如《广弘明集》卷十载北周甄鸾《笑道论》:“上元宫即太上大道君所治,计一天相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里,则九天相去七十九万九千九百二十里。”

3. 义项①引《后汉书·苏章传》例“请”字没有写成繁体。

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采用“动态修订”的新模式,是随时就可以解决的,而不必等到若干年后的“大修”。

附 注

[1] 请参阅本文附录。

[2] 若按作者范晔的生活时代算,至少也是南朝宋。

猜你喜欢
第一版书证辞书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要点解读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把头版让给老百姓——浅析《义乌商报》第一版改革实践
《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三批第一版)有关修订情况的解读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失误及其影响——以《围城》书证为例
我国民事诉讼书证内涵的再探析
张执浩著作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