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yer
尘埃落定,掩卷深思。一次完整的主题之旅即将结束,你是否准备好满载而归?或许,道别之时的话语最是走心,你又能否体会?而下期的精彩还在期待你的贡献。
入秋以来,附近地区的森林火灾严重影响了我所居之地的空气质量。空气中遍布着灰尘和烟雾,PM 2.5指数節节高升,周边学校停了课,各个超市为油漆建筑工种准备的防尘口罩也纷纷售罄。在戴口罩才能外出的日子里。太阳光经不住灰尘的重重折射变得有气无力,似有似无,夜晚路灯下似乎什么也看不清,唯有丁达尔效应下的灰尘清晰可见。
昔日清澈的带着植物气息的空气原不是理所应当的,只有在空气犹如二手烟的日子里我才对它格外珍视怀念。同事们笑称这样的天气容易让人抑郁,因而被准许在家远程工作是有益员工身心健康的。但数十人和许多动物在并不遥远的火海葬身或失踪的消息又让人意识到,新闻里的火场照片和门外的尘雾都如此真实,不知是大自然本来的样子还是它的报复。
山火每年都会发生,一部分环保主义者认为这一把火是必要的,是自然自我更替的一环,因而当地消防在初期多以估量、控制为主。我认为这样的想法是很透彻的,尊重自然规律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然而大自然此刻完全无须理会人类“此等小儿”,一夜之间局部的山火就演变成难以控制的灾害,将居民的一片片家园变为灰烬。这些灰再随着风飘扬千里,遮盖原本清澈的蓝天,向所有关注此事的人展示它的威力。消防车的配件被烧焦了,汽车轮胎熔化了,一只家猫被烧伤了,新闻图片里这些生动具象的物体在经过不完全燃烧后遗留下的最终都是碳元素的样子。似乎置身事外的我只觉得一切都是灰蒙蒙的,所有的灰尘都一模一样,无论来自何处,都归于尘埃。
我对于“灰蒙蒙”的环境的理解大致是空气不纯净,混入了一些固态杂质的“混沌”状态。这样混沌和忧郁的日子只是暂时的。一张机票便可以逃离。解决环境里的杂质终究比抚去人们思想中的杂质要容易得多。人类的历史也是有序和混乱交替,有如今飞速发展的和平岁月,也有迷失方向的战火纷飞。对于宇宙的历史,现今科学家们大致同意它起源于一片混沌,也将归于一片混沌。然而,无论是对于过去还是将来,人们的认知也都是灰蒙蒙的,偶尔得以看清部分真实而已。
灰色在我心中除了含有杂质,看不真切之外,还带着一丝阴郁色彩,但同事中却有不少人喜爱灰色的沉稳。在中世纪及之前的欧洲画作中,灰色往往是农民和穷人所穿戴的颜色。(色彩是阶级的象征,这点在我国奴隶社会中亦得到见证。)而发展到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风格时,托象征着神圣的黑色的“福”,灰色因与“黑”和谐相称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作品中。而到了18、19世纪,灰色渐渐成了一种时尚,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富贵人家的衣着上。正是在这个时期。灰色代替了先前更丰富多彩的色调,成了男士商业着装的主色之一。到了20世纪,代表着工业化与战争的灰色呈现在不计其数的建筑和雕塑里,于我们也不再陌生。因而,一项针对欧美人群的色彩调查显示,人们认为灰色代表着中立、淡漠、守矩和上了年纪的——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这或许是一方艺术史养一方人的缘故。所以在这个秋天,我一边祈望着这样的灰赶紧散去,还生活一片蓝天。一边希冀我对于它的理解更加丰富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