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华 王一强
摘 要 目的:分析上海宝山区张庙街道泗塘社区2013-2017年居民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年上海宝山区张庙街道泗塘社区户籍居民的死因监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分类,统计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死亡率以及死因构成。结果:2013-2017年上海泗塘社区户籍居民报告粗死亡率为1 169.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4.72/10万;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居民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损伤与中毒已成为严重影响上海泗塘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对于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当前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死因;死亡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12-0036-03
Analysis of the death causes of residents in a community in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from 2013 to 2017
WU Yuhua, WANG Yiqiang(Preventive and Health Care Department of Sit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Zhangmiao Neighborhood of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and trends of the death causes of residents in Sitang Community of Zhangmiao Neighborhoo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o develop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The surveillance data of the death causes of the residents of Sitang Community in Zhangmiao Neighborhood of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from 2013 to 2017 were collected, an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 the cause of death coding was classified, and the mortality and death causes of different ages and gender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From 2013 to 2017, the reported crude mortality rate of the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Sitang Community, Shanghai was 1 169.16/100 000 and a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was 424.72/100 000; the top five causes of death were circulatory diseases, tumors, respiratory diseases, injuries and poisoning, and endocrine and nutrient metabolic diseases. The mortality rate of me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omen, and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residents increased with age. Conclusion: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injuries and poisoning have become major diseases that seriously affect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in Sitang Community, Shanghai, and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work are the top priority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KEY WORDS cause of death; mortality; analysis
死因監测是反映人群健康水平和经济生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死因监测分析,可确定不同时期主要的死因及疾病防治的重点[1-2]。本文旨在分析2013-2017年上海张庙街道泗塘社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居民死亡资料来源于2013—2017年上海市死因登记信息系统报告的宝山区泗塘社区户籍的所有死亡病例。人口资料由上海泗塘派出所提供。标准人口为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1.2 统计学方法
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死因编码分类[3],数据采用Excel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上海泗塘社区五年死亡情况变化
2013-2017年上海泗塘社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1 074.49/10万、1 203.97/10万、1 219.09/10万、1 152.62/10万、1 196.62/10万;人口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26.64/10万、466.69/10万、416.79/10万、399.52/10万、415.98/10万。2013-2015年死亡率逐年增高,2016和2017年死亡率略有下降。2013-2017年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见表1。
2.2 上海泗塘社区不同年龄和性别死亡情况
2013-2017年上海泗塘社区累计人口数273 358人,累计死亡3 196人,粗死亡率1 169.16/10万,标化死亡率424.72/10万。其中男性死亡1 849人,粗死亡率1 313.93/10万,标化死亡率509.67/10万;女性死亡1 347人,粗死亡率1 015.57/10万,标化死亡率333.6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性别比1.37∶1,除15~19岁、35~39岁年龄组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其余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见表2。
2.3 死因顺位比较
上海泗塘社区全人群前五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前五位死因死亡率为1 064.54/10万,占全死因的构成比为91.05%。前三位死因顺位男女相同,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男性第四位死因为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女性为损伤与中毒。见表3。
2.4 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分析
循环系统疾病居上海泗塘社区居民死因的首位,死亡率为489.10/10万,占全死因构成比为41.83%。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224.25/10万,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总数的45.85%;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20.96/10万,占循环系统死亡总数的45.18/%。
2.5 肿瘤死因分析
肿瘤居上海泗塘社区居民死因的第二位,死亡率为369.84/10万,占全死因构成比为31.63%。其中恶性肿瘤占96.74%。列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均为肺癌,分别为131.46/10万和52.78/10万,男性肺癌死亡率是女性的2.49倍。
3 讨论
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7年上海泗塘社区户籍居民死亡率均高于上海宝山区的死亡率[4-8]。这可能与上海泗塘社区的人口老龄化有关。上海泗塘社区是始建于1958年的老城区,社区户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5.60%。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期望寿命的延长,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升高。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疾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以及慢性病的综合防控管理,关注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是关键所在。2016-2017年上海泗塘社区户籍居民的死亡率略有下降可能与近年来政府开展的公共卫生项目有关,如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大肠癌筛查,慢性病随访管理等。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发生吸烟、酗酒、熬夜,职业压力,忽视身体健康等方面危险因素的几率更高有关,因此维护男性健康也是未来疾病防控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从死因顺位来看,循环系统疾病居泗塘社区居民死因的首位,死亡率为489.10/10万,占全死因构成比为41.83%。其次是肿瘤,死亡率为369.84/10万,占全死因构成比为31.63%。两者占全死因构成比为73.46%,提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上海泗塘社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与国内很多研究结果相似[9-12]。因此慢性病防治仍将是上海泗塘社区防控重点。应加大慢病防治管理的宣传力度,控制和消除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加大对医疗卫生资源和人力的投入,并向社区基层公共卫生倾斜,落实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 流行病学[M]. 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195.
[2] 唐曼贞, 朱韩武, 付敏, 等. 2012-2016年郴州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8, 25(8): 915-917.
[3] 董景五.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M]. 2卷.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 上海市统计局. 2013年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013.
[5] 上海市统计局. 2014年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014.
[6] 上海市统计局. 2015年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015.
[7] 上海市统计局. 2016年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016.
[8] 上海市统计局. 2017年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017.
[9] 谢建妙, 郑剑勇, 陈佩, 等. 温州市瓯海区2010-2012年居民主要死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14, 26(1): 3-7.
[10] 贾谊军, 何宝华, 陈俊. 上城区2007-2009年居民死因分[J]. 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3): 47-49.
[11] 徐楓, 傅入娇, 盛虔. 1993-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社区居民死因分析[J]. 上海医药, 2015, 36(8): 47-49.
[12] 尹翠萍, 王广文, 王俊红. 2013-2016年青岛市崂山区户籍居民人口死因监测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 2018, 16(14): 113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