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的空间手法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

2019-07-20 09:38
四川建筑 2019年6期
关键词:借景私家园林古典

李 林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00)

中国古典园林一方面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浓缩在一处,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追求意境的创造,讲究寓情于景,蕴含隽永优美的诗情画意。但是要怎样将园主人的情感充分的寄托在小小的园圃之中,达到造园者们所研究追求的“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艺术效果。园林建筑的一大精髓则是“物外情,景外意”,即需要在在拓展室内外艺术环境,突破空间局限的同时,延伸意境,创造出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趣味景致[1]。其中以小见大的空间设计手法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之一。以下则是对以小见大的空间手法的起源、表现手法的阐述,以及分析在当代建筑中的如何运用。

1 起源

哲学与文化方面。中国人本就推崇自然的伟大,宣扬人类的渺小,“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更是中国人推崇和向往的。佛教的传入则加深了古人回归自然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土文化,使得以小见大的美学思想慢慢成为主流。道教的盛行又让出世哲学的观点深入人心,让人们追求在小小的园圃之中也能体验到大出世的感觉。

其次,由于文人意识的崛起,士大夫阶层越来越赞扬归隐山林的归隐之风,文人们开始返归于内,将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园林之中,在小园林之中,运用以小见大的空间手法让人即使在室内,依然可以“思接千载”,进入无限的自然,如“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的景致,用有限蕴含无限,又从无限回归有限,如此回旋往复。

私家园林一般规模较小,空间有限,多处于市井之中,表达了园林主人的隐逸思想,因此,形式较为封闭,主要为围合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布局,同时还会较多地受到周边环境影响。私家园林中的建筑体量一般较小,造园者在私家园林的设计建造中多使用以小见大的空间设计手法。

2 以小见大的空间设计手法

“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图画中的亭子并不大,但总是在万千山川中而置,可观万象。[2]中国私家园林庭院的规模一般不大,但精在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以小见大。这种以小见大,就是用植物、岩石、水池等,通过从小处着眼,化无限为有限去营造空间,在狭小闭塞的空间中通过借景、空间的分割渗透等手法处理,让空间变得更为丰富。

2.1 借景

借景需要将视点和视线巧妙组织起来,把空间以外的景物纳入到风景画面的构图中来。借景妙在能将无限收于有限之中,拓宽景观视阈,将园林空间与周边的山水、动植物、建筑包括天文气象等景观因素相联系,充分利用园内外一切可借之物,通过增强空间景深来扩展空间,这种空间的扩展方式也就成为园林小中见大的重要手法之一。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3],如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我国古典园林中近借手法中十分成功的案例则是宜两亭。单独的物体单调无趣,而借景使各种景物在相互衬托中形成完整的画面,扩大游人的视觉和联想,突破空间局限性,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2.2 空间的分割渗透

隔景是将游廊、树木、花草等作为景物或景区间的间隔利用起来,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的空间,增加空间层次,即“视觉莫穷,往复无尽”。透景则是完全的隔而不断,可见不可及的感觉,既分隔空间,又不破换空间的延续性,诱发人对另一空间的无限遐想和参观的愿望。中国古典园林的庭院空间具有多层次的空间,以隔而不断、漏而不透的大胆而细腻的处理手法对空间进行再次、三次甚至更多层次的划分,则进一步创造出层层递进、隔而不绝、围而不闭、极具变化的空间类型,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让人们可以获得各种空间体验。[4]这种真正体现古典园林精髓的创造性空间建筑理念,是中国古典园林和其他各国园林不同的重要特色之一。

3 当代建筑中以小见大空间手法的运用

自然的写意手法和传统建筑的体量与形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表现得十分融洽,而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中则显得格格不入,但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有助于现代人对本土历史传统的深刻理解[5]。我们可以将古典园林中的以小见大的空间手法通过隐喻的方式运用到当代建筑中,而不是直接生搬硬套。

3.1 借景的运用

“借景”需要借园内或园外的美丽景色到自己观景范围里,从各个视点去充分欣赏到每一景物。因此我们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时,想要突破一般的建筑设计,则不要拘泥于对称及朝向。比如为了一棵树而去掉半间屋,为了借墙外之景而在墙上开个洞窗等都是借景手法的运用。

通过“借景”的方式使建筑外部景观渗透到建筑物内部,可以在外层空间中创造各种洞口,形成界面的虚透,使每个空间保持渗透和联系,以便于人们观赏景物和沟通,同时还能发挥意境的烘托作用。例如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茶室的地方,设计了一面冰裂纹花窗,这个花窗呈现为苏州私家园林中常见的“海棠形”形状,游客可以通过玻璃窗借景于室外,看到墙外亦真亦幻、若隐若现的景致,减少室内单调、沉闷感,使景色有更加富有层次,并增加室内外空间的渗透和流动;这面冰裂纹花窗虽然使用的材料是现代的,但其背后的形状和设计的意义以及优雅、宁静的园林气氛均源于对苏州园林空间的深刻理解(图1)。又如苏州博物馆内现代艺术厅外使用的玻璃门,不仅有增加采光的功能,还借室外的景色,起到了扩大空间的效果,使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走廊的一端望过去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嵌入框中(图2)。

图1 冰裂纹花窗

3.2 空间分割渗透的运用

在建筑中,为了使空间体验摆脱由于相隔空间互相缺乏交流与渗透,对日照景观等的处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单调乏味、使用缺乏灵活性等问题,空间的分割渗透则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性与灵活性。但因为功能的限制,并非所有的建筑空间都能具有游园般的灵动自由,然而,至少能够从人的角度出发,去认真的考虑对人的多方面的感知,并在建筑物内创造丰富的体验。

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中心的博物馆,游客视线通过一个小门空看到内里较暗的环境,但当游人穿过门空以后,则可以看到一处新的空间,由明到暗再到明,有光与影的对比,并形成了空间的“藏与露”,实现了空间的分割渗透,在丰富了游人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能使游人感受到空间的流动性(图3)。

建筑以大小、高低各异的方楼作为基本构成元素,内部不同空间通过廊道连接,廊道作为为空间的中介和灰空间,把展区划分成多个尺度不同的空间,又使互相分隔又相互联系,创造空间的流动感和层次感,令游客在不同展区流观的过程中体验空间的流动及灵动 (图4)。

4 结束语

“大”空间和“小”空间是相对的。在有限的空间中,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各种设计手法,结合艺术空间概念,充分完成物理空间的扩展到意境空间的联想升华。这些设计手法虽然看似“传统”,其实细细分析,与当代设计的基本原则等并不相互排斥。由于传统文化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 因此在当代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其与传统的关系,成为当代建筑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立足于当下,让传统的以小见大的空间手法在新的分析与理解后获得再读的价值,使之能为新的设计所用。将传统与我们现在的设计结合起来,不仅需要继承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发掘提炼其精髓,而不只是仰望经典并把传统束之高阁。

猜你喜欢
借景私家园林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怎样读古典诗词?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这半江月谁家之物——借景抒怀类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理法分析
借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