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海鸥
国网江西吉安供电公司 李超然
国网江西井冈山市供电公司 胡惠芳
井冈山坝上村,被当地人称为“红军村”,烈士后代有11户,红军后代7户,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送盐的情节取材于该村聂槐妆送盐的故事,龙关秀英勇献身地也是该村。现如今,坝上村这一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发源地,已经成为井冈最美的乡村之一。环村而过的潺潺龙江水,娓娓述说着一段动人的电力情缘;坝上村依傍的山峦上竹林,静静赞叹着供电人的服务情怀。
就在环村流淌的龙江支流上,1959年筹建的装机5千瓦水轮泵是坝上村电力的开端。70岁的杨玉庭,这位昔日的茅坪乡水电站站长清楚地记得,它是由当时的宁冈农水局投资建设的。
1961年春节,通电了!坝上村从此告别了无电的历史,告别了无电的漫漫长夜,但喜悦中仍难掩心酸——这5千瓦的水轮泵只能供坝上、杨亚等4个村小组60多户人家400多人口照明用电,洋桥湖和牛亚陂两个村小组20多户人家120多人口只能眼巴巴看着。
灯泡基本上都是15瓦,但比使用篾片和煤油灯照明已经强多了。坝上等4个村小组60多户人家400多人口已经很满足了。
当年红四军军需处处长李筱甫遗孀——74岁的杨香莲抚摸着读小学一年级的孙女李荣芬的头说:“你再也不需像哥哥一样在煤油灯下写作业了。”
哥哥李祖芳,曾担任坝上村村支书,现任江西省委党校井冈山培训基地的客座教授。当时14岁,刚离校1年多。说:“当时家里户口簿5口人,第一次过上有电的春节,欢喜得不得了!”
1980年,杨玉庭进入茅坪公社水电站当电工,1985年底当站长。“1987年,用上了变压器电,用上了公社的电。”
30千伏安的变压器,六七十斤重,从公社到村里4公里距离,板车路;8个人分两组,4人4人一换,手拉肩扛把这坝上村的第一台变压器扛了进了村。“嘿吼嘿吼”的号子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浑厚悠扬,绵绵不绝。
36根10千伏电杆,依然是手拉肩扛,从茅坪水电站运一根架一根,一直架到了村里。
变压器在村中心架设起来。杨玉庭心里那个欣慰,这变压器可不是乡里每个村都有的啊!
坝上村历史上第一台30千伏安变压器,改变了供电高峰时段灯泡忽明忽暗的窘状。
距那台水轮机给坝上村的带来电力的1961年肇始时刻,18年过去了,当时上小学1年级的李荣芬已经出嫁。此时,李祖芳在乡里的竹制品制造企业管供销,妹妹嫁妆中才有了那台当时少见的便携式录音机。
变压器电是用上了,当时没有机米加工等生产用电需求,供电和用电基本平衡。
人生不老,时光飞逝。1994年全国搞100个电气化试点县,主要目标是消灭无电村,水泥电杆代替木电杆。宁冈县是江西省选中的两三个县之一。“坝上村七八十根木杆被换了下来。”杨玉庭回忆道。
那一年前后,杨玉庭和李祖芳先后买了电视机。杨玉庭1992年买的那台是村里第一台电视机,是从朋友开的家用电器修理部买的二手货,日立牌,12英寸。企业倒闭后重新回家务农,1995年春节前,李祖芳买了井冈山牌,赣新电视的前身,14英寸。“经常是看得兴起时,出现令人讨厌的马赛克,不仅是我两个儿子急得大喊大叫,有的邻居们也拿起凳子转回家。”那年,他小儿子李珏12岁。
水轮机电力代替煤油灯,将电力带进了坝上村;变压器电改变了灯泡忽明忽暗的窘状;电气化县试点,水泥杆代替木杆,但马赛克又让他们在享受中渴望着,渴望更充足更稳定的电力。
世纪之交,全国农村广阔大地上,发生了一场重大改革——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和电网改造,到户电价和城镇同价,简称农村电力“两改一同价”改革。
1999年,宁冈实行“两改一同价”。坝上获得5.7万元的建设改造资金。
5.7万元资金的确不多,宁冈全县也仅有3553万元的投资。面对13个乡镇场94个行政村,每个村大抵如此,也只能如此。
宁冈整个电网从新中国成立后,未能进行很大的投资建设。10千伏线路都是35平方毫米的裸导线,其电杆都不足10米,还有很大数量的木杆,很多村还是无电村。
消灭无电村和改善全县的网架结构更需要资金。“电网建设历史欠账太多了。改革开放21年,刚有些积累,国家就想到了农网,我作为一名老的农电工作者,已经很知足了。”现任国网井冈山市供电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时任副经理的张德忠如是说。
5.7万元投下去还是产生了质的飞跃——实现了一户一表,分摊线损的痼疾一去不复返了,大家再也不会为分摊线损生闲气了。
改制前,党员唐湘源在大陇供电所的前身大陇电管站供职。2007年,与同事从事茅坪乡柏露村等4个乡供电管理工作的唐湘源被抽调出,接手负责葛田乡和茅坪乡17个台区的供电管理,其中坝上村5个。
当时村里使用的还是机械电表,变压器虽增加到5台,但都是30~50千伏安的,高低压线路依旧全部是裸线,对于150多户人家600多村民,坝上村电网还是处于一种保障程度较低的水平上。
如此低保障程度的电网已属难得了。2008年春节前夕的一场世纪冰雪,将这难得的低保障程度的电网也损毁惨重,大雪骤然而降,竹断杆倒线断,全村断电。
村支书兼村主任李代平和所有村民在企盼着,快些恢复供电啊;回乡的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在企盼着,快些恢复供电啊,千万别让这享受天伦之乐的春节因为无电兴味索然。
一条10千伏茅柏线、一条380伏低压线和众多进户线,时任所长熊丽凡、唐湘源和同事们踏雪疾行,逐一巡视,奋力抢复。
线路进村后,李代平、杨玉庭、李祖芳、李忠林与众多村民与熊丽凡、唐湘源等供电员工一起,将损毁的电力设施在一个星期内全部修复,春节前坝上村终于恢复光明,除夕看上了春晚!
“村民们在家里看春晚,我们在队部守护。一旦停电,我们就冲出去啊!”唐湘源说道。
是过上了有电的春节,但仓促间抢出来的电网也只能临时应付一下。仅坝上组的四五十根电杆、进村的200米10千伏线路、400多米380伏线路恐怕难以维持长久之计。
正月十六,元宵一过完,坝上村电网的恢复重建全面展开,重建的标准较前大幅提高。
10千伏线路横截面增至50平方毫米,380伏线路增至35平方毫米,低压电杆规格增至150×8米……时任所长熊丽凡、唐湘源等大陇所16名员工在坝上昼夜忙碌。
两个月后,坝上的电网焕然一新。
重建的时间要求比9年前“两改一同价”更急迫。竣工之时,大家都变得更黑更瘦了。
生命不老,时光易逝,又过去了8年。
2016年茅坪乡被确定为进行第三批小城镇(中心村)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的乡镇,坝上村又迎来了一次电网升级改造的历史机遇。
大陇所供区内荷花乡高陇村、茅坪村和坝上村等5个行政村纳入这一工程范围。坝上临近村委会的10个村小组成为具体实施范围,获得29.2万元的建设改造资金,这比坝上6个村小组1999年和2008年的投资还多。
2016年7月始,5个村相继展开建设改造,到2017年5月,陆续完成。
大陇所12名员工在廖琨的带领下,按照10千伏及以下配网建设导则,提前进行勘测、设计,确定所有线路绕村庄的外围架设;客户产权的表后线路全部从新用DVC套管铺设;对每一户的表箱进行了“三封一锁”(互感器、接线盒和电表上封,表箱上锁);客户经理公示牌(含照片、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贴在电表旁。
户均容量由原来的1.16千伏安增至4.64千伏安,供电半径由原来的480米缩短至为380米,月售电量翻番达到6200千瓦时。
“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坝上被井冈山市确定为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特别是加之‘红军的一天’的主题活动,每天到我们坝上参观或参加活动的络绎不绝,2018年,我村游客达到8万余人次,给村民带来不少收益,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这可喜的局面确实离不开供电公司的贡献!”在扶贫工作总结会上,坝上村村支书黄国洪如是说。
坝上村农网改造。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