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课程的继承与创新型研究

2019-07-20 11:57陈俊炜应惟圆赵家俊
运动 2019年3期
关键词:武术体育教学模式

陈俊炜,李 鸿,应惟圆,赵家俊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 海宁 314400)

1 研究目的

高校武术教学作为武术发展、培育人才的前沿阵地,面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高速发展,各种琳琅满目的诱惑与选择,西方快餐文化的影响等,在当前互联网+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如何继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内外形态、弘扬武术精神、展示武术魅力是高校武术课程亟需要解决的问题。武术课程教学不能再以单纯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学习的传授模式进行授课,需要尊重、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化和差异化。深化教育改革,继承传统武术的优秀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探讨高校武术教学的新模式,使教学过程与效果得以优化,使高校武术教学向科学化发展。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健康第一”“阳光体育”“终身体育”及“快乐体育”等观念的不断提出,各个大学体育都在试行改革,通过系列措施将改革落到实处,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科学且有意义的武术课程,以保证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让学生喜欢上武术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17、2018级武术课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现试行武术教学课程进行分析,提出继承并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学校都把武术课程作为体育必修课之一,也有不少学生兴趣浓厚,想通过武术课程走进武侠小说、电影里的武林高手。然而多数高校武术课程教学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学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纠错,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乏味,个体差异导致了学生学习进度的不统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3.1.1 应试教育背景下被动的传统教学观念应试教育所产生的灌输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也反向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武术套路教学所形成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对如何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更加关注,学生则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完成考试、获得学分上。全面发展成了口号,武术课程学了一两个套路,然而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未得到提升。被动的传统教学观念形成一条单线教学,没有形成师生相互促进的长效循环。

3.1.2 武术教学评价模式单一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武术课程普遍以初级拳械和简化太极拳械等为主要内容,缺乏互动与配合,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由喜欢武术转变为怕上武术课。目前对于学生的综合成绩评价,过于强调借鉴现行武术竞赛规则评分标准制定的相应的武术技术、技能评定,缺乏对武德教育的评价,更少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此种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结果无法正确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情况。从体育共性的视角出发的“单一评价”模式,忽略了武术教育的个性特色,通过考察教师教授与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情况的教学评价指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武术教学的需要,对拥有多重教育功能的武术教学来说,仅从技术、技能出发的考核评价无法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衡量。

3.1.3 武术课程缺少对优秀文化内涵的提炼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武术教育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高校武术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对武术动作、技术等外在文化形态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内在文化的提炼。没有武德教育、武魂精神等内在精神培育的武术教育只是一个空壳,搭了一个空架子,脱离生活实践,毫无生机,当然不受学生欢迎,甚至被社会所淘汰。从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孕育出的武术文化,拥有与其他体育运动不同的文化属性。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武术文化关注、挖掘、共享的欠缺;对武术文化缺乏与时俱进的态度,高校重点加强优势学科专业等因素,都影响制约着武术文化的发展,导致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中武术内在精神的缺失。

3.2 借助手机App进行大学生武术锻炼情况

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手机App的使用程度越来越高,不少大学生通过Keep、Nike+、咕咚等一些手机自带的运动App指导自己锻炼。通过对大学生的访问调查发现,学生通过观察App提供的视频指导,对自己的错误技术动作进行纠正;同时,App能够详细记录学生的运动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知道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最后,通过App中的交流,认识同一爱好的运动达人交流学习运动心得和经验。通过借助手机App,运用互联多媒体进行锻炼的学生日渐增多,这也为互联多媒体与课程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

3.3 武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

3.3.1 建立全面科学性的武术课程评价体系改变“单一评价”模式,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学期末的成绩不能代表全部,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模式。在武术教学中,将攻防动作作为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攻防意识,首先提供安全护具让学生自行体会攻防情况下的身体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然后通过教师讲解单个攻防动作的攻防技术,在学生有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动作;最后再传授套路动作,同时讲解每个动作的攻防意义,学生就能比较轻松,清晰的学习每个动作,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升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目前,关于大学生失联等人身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教授防身自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让学习贴近实践,能够学以致用,而不是一个空架子,这也是学生所希望的。通过武术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些逃生技能,这样学生在遇到突发状况、遭遇危险时,能够减少甚至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在武术教学中大幅提高学生武德修养水平以及动作攻防用法的内容比重,建立全面科学的武术教学评价体系。

3.3.2 根据武术教学的特殊性,充分挖掘优秀文化内涵武术蕴含的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思想,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武术所表现出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等特征,是我们需要不断继承发展的优秀文化内涵。

对于武术课程的设置,需要我们把武德、武魂、武术礼仪、武术精神等优秀的武术文化渗透到武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体育态度、体育意识、合作精神等深层动力的挖掘,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养成。

3.3.3 运用互联多媒体创建武术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教育”模式得到普及,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电脑,通过手机作为窗口来认识和了解社会也成了一种方式。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更要让借助手机进行学习的行为成为习惯,手机不仅仅是娱乐、游戏的工具,互联网技术与武术教学相结合正是最好的表现。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结合课上教师的讲解与指导,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武术技术要领,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同时做到网络课程和传统课程的有机结合。此举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体育观念的转变。课后通过互联网络与他人交流心得体会,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有利于武术课程的开展。目前手机上比较多的是有关于健身的App软件,针对的武术基本都处于开发阶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平台交流学习,尝试混合式教学模式,创建武术课程课内外一体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掀起了各行各业改革创新的高潮。在武术课程的教学创新中,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充分继承优秀传统武术精髓,提炼武术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武术课程教学新模式,通过攻防对练简化教学内容,同时借助互联网传授技术动作,使得学生能够较轻松全面的掌握武术技能。在当前中国经济文化大发展、实现中国梦、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武术作为培养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强力载体,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武术教学模式,弘扬尚武强国精神,充分利用互联多媒体构建武术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个武术工作者都应为之努力奋斗的新型教学模式。

4.2 建 议

创新武术课程教学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媒体应用于传统攻防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资源配置与共享。在高校武术课程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我本体的感受,坚持教学服务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学重点突出学生武德、对武术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意志的磨炼等方面,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教学过程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提高,根据教学改革实践获得的经验教训和理论充分结合,通过不断的磨合调整优化武术课程校内外一体化的创新模式,推动高校武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武术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