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一些看法

2019-07-19 04:12常瑜
财讯 2019年16期
关键词:融资模式创新措施

常瑜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人员来到城市工作,促使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我国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出现了大规模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是多元化的,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活力。但是,在融资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对我国现有的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促进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措施;创新

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概况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基础设施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基本保障,主要涉及交通运输、机场、港口、通讯及城市排水供气、供电照明等方面。目前国际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趋于缓慢,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也并不理想,基于此,我国政府推出宏观降准降息经济计划,这一计划的推行,改变了我国融资现状,便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向市场,这其中,一大部分资金将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可以使我国尽快摆脱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作用,还可以扩大内需,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模式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1)自由融资为主的投资模式

顾名思义,自由融资为主的投资模式主要是发挥市场的调控手段,以市场调节为主,外界干预为辅。在融资的过程中,将企业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及企业的信誉度作為担保,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将投资者的资金汇聚在一起的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能够从项目成立、施工建设及运营不同的阶段分别进行运作,灵活性较高,可以利用多元化的融资模式盘活资金,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自主性较强。

(2)政府干预为主的投资模式

政府干预为主的投资模式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利用政府发布的各种融资政策及信息共享的便捷性,采取一些补充的融资模式进行投资。政府干预为主的投资模式从项目立项、施工建设及后期运营均由政府进行主持并开展,一般情况下,由大型国企进行承建。在这种融资中,主体较为单一,效率较高。

(3)公私混合投融资模式

公私混和投融资模式主要是指政府和企业共同融资的形式。在混合融资模式中,政府将一个建设项目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政府和企业分别对各自所负责的部分负责。在混合融资模式中,企业承担了一部分的融资任务,政府减轻了自身的资金压力。目前,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常见的有PPP模式。如,现在城市中许多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类似于体育馆等,由于其规模较大,建设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当地政府资金有限,便会引进大型央企参与建设,由其引进资金,这样的投融资模式减轻了政府的压力,为后期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投融资规模难以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工业、服务业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脚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建设先进的基础设施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投资资金匮乏,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这一现象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应该占到社会固定总资产的9%左右,同时不能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5%,这是WTO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建议。根据研究显示,我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不足,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在我国,地区间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基本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歌剧院、体育馆等数不胜数,交通也极其便利。但是在我国的二三线城市,这些基础设施确少之又少,从这一点上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足,造成了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差距。

(2)投融资主体单一

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资者是政府,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收入和贷款。由于投资主体单一,也暴露了其局限性,首先贷款需定期还款并带有一定利息,其次,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资金紧张等情况。这就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滞后,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落地困难,无法有效地舒缓地方政府投资压力,据统计显示到2016年底,全国PPP入库项目11260个,投资总额13.5万亿元,签约的仅1351个,进展31.6%,主要是由于签约PPP项目融资不畅、回报机制不合理造成。

(3)投资环境约束了融资模式

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脚步,不少企业将剩余资本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新的投资模式的出现,在法律方面缺少相关的约束,导致投资环境不透明,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在资本市场中,企业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展经济活动,我们便简单的理解为,投资便要得到相应的回报。许多企业将资金投入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便无法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下,政府很容易进入以权力和利益作为驱动力的误区,无法激活市场资本。此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尚未明确,市场资本、社会金融只能持观望态度。

四、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探究和解决措施

(1)增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探究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资者是政府,由于投资主体的单一性,便容易导致资金匮乏,需要鼓励更多的企业将剩余资本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解决方法如下:首先,政府应提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让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其次,进一步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归类,判定标准主要是经营性、准经营性及非经营性项目;项目的主体模式、所有权归属等也是标准之一。此外,可以借鉴西方的资金募集形式,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作为银行专项市场集散资本。

(2)深化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的投融资管理体制僵化,投资环境约束了融资的渠道,鉴于此,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投资环境,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政府还具有监督的职能,在盘活生活市场资本的同时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以市场为主导,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为其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其次,政府需要出台强有力的法律来规范投资市场的秩序。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法律尚未完善,对于投资的法律也是空白,投资者遇到问题时,不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多的是通过行政协调解决。我国应尽快出台固定资产、金融等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与目前现有的法律形成完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为投资人重拾信心。

(3)利用好各类政府资源

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政府手里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应将手中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政府手中的资源主要归为两大类,首先是资金,有各种类型的财政资金,但是使用在多个方面、管理分散、使用不够集中等问题,难以形成合力。在使用方式上,政府资金也要考虑怎样能够更好地与金融机构及社会投资主体的资金进行衔接,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

(4)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报

首先,应确定适当的价格和收费制度;其次,对项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其商业价值;再次,合理利用项目土地资源。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地铁上面的建筑物,还有许多污水处理厂,都建设在低下,都是通过优化设计,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爭取最大收益。通过多元化提高投资收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投资者获得了巨大的实惠,调动了他们投资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亦是突飞猛进。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资金平台,投融资主体实现多元化,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为加快城市进程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企业也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识到投资基础设施的必要性,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富伟,白永平,周鹏,等.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协调度时空格局演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4):41-46.

[2]林勇.关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6215-6216.

[3]李明阔.项目投融资模式在新形势下城市基础设施的应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6,(21):117-119.

[4]康金莉,潘丽丽.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探讨[J].当代经济,2014,(8):70-71.

[5]张韬,郭宝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2):1-5.

[6]张德兰.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现状及创新路径[J].智能城市,2016,(10).

[7]程哲,欧阳如琳,杨振山,等.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投融资时空格局与发展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6,(4):440-449.

[8]孙志娟.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河南省基础设施投融资运行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2):39-43.

[9]乔富伟,白永平,周鹏,等.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协调度时空格局演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4):41-46.

[10]周广柱.浅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及创新[J].消费导刊,2018,(27):203.

猜你喜欢
融资模式创新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贵州省XX市新型城镇化试点融资模式探索
浅析公租房融资模式
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探讨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