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花
[摘 要] 正面管教是從美国引入的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这种方式与其他管教方式有所不同,其中一个不同是,正面管教对孩子和大人都不会造成羞辱。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介绍正面管教工具,探索正面管教方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中职计算机教学;正面管教;不良行为;共情;积极暂停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88-02
在中职执教十几年里,笔者逐渐感觉到与学生的代沟越来越大。在教学管理中,如果一味地使用严厉压制、说教的传统方法,不但未能达到让学生变“乖”的效果,而且会使学生更“叛逆”。最终,教师身心疲惫,学生越来越不“听话”,师生关系更紧张,何谈教学效果。
正面管教是由美国引入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方法。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的新生父母和教师正在学习与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也达到了卓越的成效,并逐渐受到广大家长和教师的认可。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考中落榜,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差,学习能力弱。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在《正面管教》一书中也提到:“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确,我们中职生从小到大不缺父母或教师的批评、指责,他们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比别人差。所以说中职生极度缺少自信心,也不会通过努力积极争取机会去展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中职生往往很容易被贴上“叛逆”“父母管不住”“学习成绩差”等标签。在平时教学管理中,如何看待一个行为不当的学生,如何通过一种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沟通,才能让学生有归属感和价值意识,增强他们的信心,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教师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中职教师要长远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二、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正面管教方法的运用
(一)建立情感联结
在简·尼尔森博士的《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在你能触及头脑之前,必须先触及心灵。”学生的信念——相信教师关爱他们——是他们感受到情感联结的一个首要因素。所以要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前,或是与学生发生冲突时,首先要避免情绪发泄说教甚至发生争执,而是要先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结,放下教师的身份和架子,以和善、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为基础面对和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关爱了,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学生的心暖了,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只有学生感觉好起来了,他们才会想着要合作,而不是反抗。所以只有与学生建立了情感,走进他们的内心,彼此达到信任,学生才会主动愿意配合你解决问题。
(二)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同传统管教的方法有所不同,它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事情的整个过程中,而传统管教的方法是直接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
1.积极的“暂停”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管理中,教师难免会与学生发生冲突,那冲突来的时候怎么办呢?用制度或职权来吓唬或压制?这样真的能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愉快地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吗?如果能配合正面管教的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来面对冲突,那应该说问题的解决就容易多了。
当我们心绪烦躁并且受“原始脑”支配时,很容易使我们失去理智,再在这个时候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很困难的,无论“战”或者“逃”都不是好的选择。只有让双方冷静下来,不受原始脑支配时,我们才能接通理性大脑,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才有助于我们专注于解决问题。所以,冲突来的时候,先让双方都积极的“暂停”,也就是给双方一个冷静时间,只有大家都处于理性状态下,再来讨论解决方案,才是明智的。
2.启发式提问
探讨式方法是帮助学生的确自己想要什么、要怎么做,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要帮助学生探讨问题,关键是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并且运用一些启发式问题进行提问与交流。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遇到学生上课玩手机是经常的事,如果你在课堂上直接抢走他的手机,并对着全班的学生说,某某同学你再玩手机的话,我就要告知你家长,并把你手机没收,还要扣你的学分。这样处理学生会欣然接受批评与吓唬吗?答案是肯定不会接受的,带给教师的只会是学生的顶嘴反抗,或甚是摔门而去。这时,教师气急败坏,学生充满怨恨与愤怒,这样的状态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在冲突来临时,师生双方能冷静下来,在经过冷静期后再把学生单独叫出来,以和善与信任的态度,利用启发式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学生是不是更容易接受呢?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曾有一个所谓的“坏”学生,上课偷偷地在下面玩游戏,被我发现后,当下我并没有没收他的手机,只是给他记录下来扣分。这样这个学生就觉得不爽了,直接把手机放到桌面上明目张胆地玩起来。按照这种情形,如果是没有接触正面管教之前,我肯定是直接冲上去,一怒之下夺走学生手上的手机。但此时,我并没有在课堂上处理此事,而是到了下课后,单独把这个学生叫出来,问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说反正你都给我扣分了,为什么不能玩?后来跟他说如果我把分数辙了,你能怎么做?学生很爽快地说那就不玩了,并答应上课时,把手机放在桌子左上角。我再提要求,你怎么保证呢?然后该学生写了保证书。果然,在下一次课堂中,该学生真的没有再玩手机游戏,其中有一次忍不住拿下手机,但我用眼神提示了他,他很快又放回原位。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其实没有所谓的“坏”学生,只是他们都很迷茫。如果教师能更多地理解与宽容,信任与关爱,学生也不会跟老师对着干的。
3.有效地运用鼓励
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有效地运用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让他们从自认为不行到可以做到。
(1)鼓励与赞扬
赞扬是夸奖孩子的结果,而不是他们努力的过程,如果长期使用会上瘾,造成孩子太过于看重或依赖于别人的评价。而鼓励,鼓起对方的勇气,使其激励、促进。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观点感兴趣的态度,培养学生自信,是真正的自我尊重,而不是依赖别人的尊重。例如,孩子考试满分,我们不应该夸奖孩子你很棒,因为你的聪明才考到满分,而要肯定说,孩子这是你通过努力得来的成绩,鼓励他能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2)鼓励与批评
鼓励是一种积极向上培养学生自信的方法,而批评带有羞辱的感觉。批评会使学生的情绪更糟,抵触心理更强,这样他们更不会愿意主动快乐地合作。所以只有使学生感觉好了,才能着眼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解决问题。上面的那个学生玩手机的例子,如果一味地用批评的方式,只会使学生越来越反感,下一次有可能伴随的是说谎与逃避。如果我们给予有效的鼓励,向学生传达教师相信他能遵守承诺,我想每个人都是向上的,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3)鼓励自我评价
对学生的问题,不只是指出错误。应该先关注好的地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然后让他们自己总结和评价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反思。且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当你指出哪些做得好时,学生往往会希望继续做好,或者做得更好。
总之,只有教师的态度和善与坚定,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与关爱,且有效地运用鼓励,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冲突时,多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只有学生感觉好了,才会积极主动合作,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2]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