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引入联想PC+课程,建立高度贴近企业运作的工业化IT服务实训中心为教学作支撑,打造贴近行业人才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与行业技术同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体系,全面提升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校企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的要求。
[关 键 词] 中职;计算机专业;PC+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306-02
当下是“互联网+”时代,是IT设备纵横的时代,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学习和就业方向急需结合市场需求和时代变迁而发生重大变革,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精神,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中势在必行。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校通过计算机品牌专业、现代化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创建中发现,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上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另一方面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低。究其原因,虽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随着笔记本电脑、一体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产品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的IT人才标准、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工作方法脱节,学生学不能致用,实践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入手,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中心、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加强中职学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计算机专业引入联想PC+课程的目的
联想PC+课程體系包括职业素养课程、LCSE(服务工程师) PC+课程和岗位实训课程三个模块。主要由联想组织IT行业专家、教育领域顾问、校方骨干教师、联想高级讲师成立项目组,共同设计符合IT行业及学校战略发展的IT服务行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学校与联想集团深度合作建立联想PC+专班,引入联想PC+课程,校企共建“联想PC+服务实践基地”,引入联想IT人才标准、认证体系、联想企业运行的流程、规范和制度、工作方法,打造以联想服务全球运营体系为技术和流程的支撑,具备教学与实训双重功能的、一体化工业化标准实训中心。它使学生能在最真实的工作和服务环境中完成针对个人电脑、笔记本、一体机、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芯片级故障检测、维修实习实训。校企共建“联想3C多品牌服务中心”可以承接PC、手机、平板等3C设备的服务,包含设备检测、软件系统调试、硬件维修、芯片级维修、服务器运维等,它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最真实的顶岗实践平台,“联想3C多品牌服务中心”与“联想PC+服务实践基地”有机结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共育共生、技术技能融合职业精神,打造贴近行业人才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与行业技术同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产业与专业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
三、计算机专业引入联想PC+课程的实践
针对联想3C服务中心接待工程师、上门工程师、PC维修工程师、芯片级维修工程师、手机工程师等工作岗位需求,2016年9月我校与联想集团深度合作建立联想PC+专班,学员从计算机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中择优录取,由联想高级讲师驻校授课,校方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全程参与的模式共同开设职业素养课程、PC+课程和岗位实训课程。
1.职业素养课程分为“团建及唤醒”(包括“破冰周”“联想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建设”)和“就业指导”2个职业素养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联想及联想服务介绍、职业素质养成、商务礼仪、赢得客户满意的沟通技巧、面试技巧、目标管理、时间管理、问题与问题解决、职业生涯规划共120学时。
通过团队建设及唤醒模块让学生了解个人融入团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主动融入团队,明确团队目标与职责、团队分工、自身职责及运作机制,让团队获得最大成功。能在各种场合下遵守职业规范的要求,有效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展示良好的职业修养。能够根据具体沟通场景和沟通对象,利用多种手段,获取并识别相应的信息及反馈,最终达成沟通目标。能够从客户角度出发,分析客户需求,有效管理并合理满足客户需求的意识与行为方式。
通过实习前就业指导模块使学生能够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通过相应的学习发展,实现个人职业化成长。能够有效利用多种招聘信息渠道,搜索出与自身匹配的工作岗位。能够利用面试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进行面试准备和面试。职业素养专班学习,将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其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训,同时具备企业应聘、职业生涯初步规划等就业基本技能。
2.PC+课程分为“PC+售后服务通用技术基础”“PC产品故障诊断与基础维修”“移动终端产品故障诊断与维修”“PC+售后服务规范与政策”4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硬件基础、操作系统、网络基础、联想产品介绍、PC维修技术规范、常用工具使用方法、机器拆装指导、PC通用维修方法、操作系统安装与恢复、手机&平板维修基础知识、手机&平板软件操作技术、手机&平板规范拆装、简单焊接技术、手机&平板故障诊断思路、联想服务规范5.0、联想服务政策、复习&考试共240学时。
通过学习PC+售后服务通用技术基础、PC产品故障诊断与基础维修、移动终端产品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使学生具备联想LCSE认证工程师技术能力标准,通过认证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进入联想服务体系开始职业生涯。
3.岗位实训课程包含IT服务专业的“PC+售后服务岗位技术基础”“PC产品芯片级维修”“PC+售后服务工程师销售技巧实训”“PC+售后服务工程师PC产品基础维修实训”“PC+售后服务工程师PC产品芯片级维修实训”“PC+售后服务工程师移动终端产品芯片级维修实训”“PC+售后服务工程师综合实训”共7门岗位综合实训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岗位认知、服务规范、产品技术、芯片级维修电路基础、芯片级维修焊接技术基础、芯片级维修实训、芯片级维修岗位操作流程、PC+服务产品销售综合实训、PC软件服务综合实训、PC硬件保养综合实训、PC芯片级维修综合实训、手机芯片级维修综合实训、PC+售后服务综合实训共320学时。
通过PC+岗位综合实训,学生可以仿真演练更多的岗位工作任务,学生能力将与目标岗位工作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进入企业后,其岗位竞争力将大大增强,职业发展路线优势明显。学生经推荐,并通过考核、面试后,进入联想服务体系开始职业生涯,根据其兴趣、能力特点,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四、计算机专业引入联想PC+课程的成果
1.通过三年的校企紧密合作,组建了2期“联想LCSE专班”,引入联想PC+课程,培养了90名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具备就业竞争力的“准员工”,开拓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夯实专业建设,与500强企业共同打造专业品牌,实现计算机专业招生人数的逐年递增。
2.引入联想PC+课程为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提供长期、深入的企业实践平台,培养“了解企业、理解企业、满足企业要求”的“教师+工程师”。三年时间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5名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模式及教学模式的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成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
3.引入联想PC+课程,将一家真实运营的“联想3C服务中心”引入校园,为学生、教师提供最真实的顶岗实践平台,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4.引入联想PC+课程,将“综合素养、职业精神”与教学高度融合,使学生在“软技能”上也能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高度契合,实现“企业文化进校园”“技术技能融合职业精神”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以点到面从一个专业向全校辐射推广,对校企合作投入资源实现充分的高效率利用。
5.引入联想PC+课程,建设满足“联想LCSE专班”教学需求的实训平台,将联想全球运营服务体系引入教学实训平台和实践基地,打造最真实的工作和服务环境。同时,该实训平台可开展企业内部培训、社会技术培训和专业技能鉴定,实现培训中心功能拓展,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通过引入联想PC+课程,我校建立了高度贴近企业运作的工业化IT服务实训中心为教学支撑,打造贴近行业人才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与行业技术同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体系,全面提升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校企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的要求。实现学生在校时“零”距离实习、毕业时“零”距离上岗的“双零”目的。
參考文献:
[1]李慧平.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探索与总结[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67-68.
[2]普靖.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4(6):136,139.
[3]陈留香.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126-128.
[4]刘博,马艳玲.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23-224.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