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习准备 品读阅读指导

2019-07-19 08:18罗冬玲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5期
关键词:栏目技能内容

罗冬玲

[关    键   词]  《地球科学》;美国教材;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210-02

《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是2008年出版的一套美国中学核心理科教材,适合于美国中学6~8年级的学生。整套书共分四册:《地球的构成》《变化的地球》《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地球与宇宙》。阅读这套教材有一种让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之处:整套书在教育理念与行动上折射出美国教材对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的注重,而我们的教材则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每章内容的编排上设计了作用不同的8个板块(栏目),其中内容导读、实验室2或家庭实验室、章节回顾等是我们教材中的空白或非常不足的地方;在教程呈现上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而我们的教材依然有点刻板,与生活衔接不够紧密;在学习过程上注重整个过程[学习前(如何学)、学习中(学什么)、学习后(如何用)],而我们的教材和教学更侧重于学习中(学什么),学习前几乎是空白,学习后简化成知识巩固和检测,缺乏联系实际的运用和分享。

这套书在编排上每章除正式的学习内容外,还设有“内容提要”“预备活动”“学习准备”“实验室”“学习指南”“每章回顾”“标准化测试”等辅助学习栏目。这些栏目所占的篇幅往往大于正式学习内容。在这些栏目中学生可以获得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指导、知识的运用,而这些比仅仅获得知识更重要。因此,《地球科学》是一套真正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的教材。下面仅从这套教材每章学习准备中的“阅读指导”栏目来分析一下美国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教材体现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

(一)教材中“阅读指导”栏目的界定

《地球科学》教材每章内容中都有一个“学习准备”板块,其中包括两个栏目,一个栏目名称是固定的——“学习目标”,另一个栏目名称是不固定的,分别以“了解中心思想”“新单词”“检测”“形象化”“笔记”等不同关键词来命名。虽然这个栏目的名称不同,但其内部结构是一样的,都分成“阅读与理解”“思考与讨论”“应用与总结”三部分。纵观整套书的栏目和教材对各板块的说明,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因此,可以把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称为“阅读指导”栏目。

(二)教材中“阅读指导”栏目的启示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试想一个阅读能力不强的人怎么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怎么能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其他学科主要的任务则是传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当学生遇到读不通一些资料或问题时,学科老师往往会责怪学生语文没学好。作为一名有多年教龄的地理教师,在自己多年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也缺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

《地球科学》是美国的一套理科教材,按理说主要任务是传授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但在每章内容中都设有具体要求不同的“阅读指导”栏目,让人惊叹于美国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由理科教材之一《地球科学》中的“阅读指导”栏目,不禁让人联想到美国其他学科教材,其中也很可能设有相应的“阅读指导”栏目。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美国中学教育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综合的、不分科。各学科教材注重对阅读的规划,各学科教师注重通过教学对阅读进行指导,从而多途径、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获得全面、综合的阅读能力。

二、教材体现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递进性

通过梳理《地球科学》教材四册中每章“阅读指导”主题,可以清晰地发现整套书搭建了由一条主线贯穿,同一主题两次重复(交叉)出现,“阅读指导”从简单到复杂,“阅读水平”逐层递进、螺旋上升的阅读能力培养阶梯,指导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一条主线逐层递进

《地球科学》教材中的“阅读指导”主题是按照一条逐层递进的主线编排的,其相应的阅读要求和阅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这条主线按阅读要求和阅读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编排,其“阅读指导”主题依次为“了解中心思想、新单词检测、形象化、笔记、问题与答案、询问、预测、识别原因和结果、联想、总结、对比和比较、推断”。这其中有培养阅读基础能力的“阅读指导”主题,如“了解中心思想”“新词汇”“检测”“形象化”等主题;有培养阅读思考能力的“閱读指导”主题,如“询问”“预测”“识别原因和结果”等主题;有培养阅读运用能力的“阅读指导”主题,如“联想”“总结”“对比和比较”“推断”等主题。

(二)同一主题两次重复(交叉)

《地球科学》整套教材四册书中各章“阅读指导”主题按照阅读要求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可以分成两组,一组为《地球的构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对阅读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较低,另一组为《变化的地球》和《地球与宇宙》对阅读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较高。两组教材在阅读要求的能力和水平上构成一条纵线,同一“阅读指导”主题大部分在组内两册书中分别出现,构成横向上的重复,小部分在两组之间交叉出现,给学生创设了两次获取同一阅读方法、技能的机会,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地球科学》整套教材四册书中“阅读指导”主题的纵向上一条主线和同一主题两次重复(交叉)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教材体现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操作性

《地球科学》教材对学生各项阅读能力的指导都非常具体、可操作。每章不同主题的“阅读指导”栏目都包括三部分:“阅读与理解”“思考与讨论”“应用与总结”,分别从目标、示范和实践三个角度,分层对不同阅读方法、技能进行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这项阅读技能是什么,有什么用,知道怎样具体使用,怎么在本章阅读中训练这项技能,这些可操作性的指导有利于学生习得相应的阅读方法、技能。

(一)“阅读与理解”,明确认识

“阅读指导”栏目的第一部分是“阅读与理解”,主要阐述某项阅读技能、阅读方法的含义,介绍它在阅读中的具体作用,并从理论上给出使用建议。如《变化的地球》第1章“地球纵横”中“阅读指导”的主题为“询问”,其第一部分“阅读与理解”的内容为“询问会帮助你理解阅读的内容。在阅读时,提出并思考你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往往可以使你在接下来的段落或文章中找到答案。通过询问‘是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学会提出一系列好的问题。”看完这段描述,学生基本明确了“询问”在阅读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去“询问”、需要“询问”哪些问题,从而对这项阅读方法、技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二)“思考与讨论”,范例指导

“阅读指导”栏目的第二部分是“思考与讨论”,一般是从本章内容中选取一段阅读材料,根据第一部分“阅读与理解”的思想,结合选取的阅读材料,以实例的方式具体阐述如何使用这项阅读方法、技能。如《变化的地球》第1章“地球纵横”中“阅读指导”的主题为“询问”,第二部分“思考与讨论”的内容为“阅读以下摘自第1节的段落。山顶被雪覆盖的山脉通常笼罩在云层中,远远高出周围的土地。如果你登上山峰,视野非常开阔。世界最高的山峰是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00 m。对比之下,美国最高的山峰才6000 m。山脉的形成方式也不相同。四种主要的山脉类型是褶皱山脉、隆起山脉、断层山脉和火山山脉。——摘自第10页”“下面是一些你可能会就以上段落提出的问题:‘喜马拉雅山:四种主要的山脉类型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四种山脉类型的差异?世界最高的山峰在哪里?”。

(三)“应用与总结”,实践应用

“阅读指导”栏目的第三部分是“应用与总结”,要求学生在阅读本章内容的过程中尝试应用所学到的阅读方法、技能。通过第二部分具体范例的指导,学生能体会和学习到第一部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如何应用,为把这项阅读方法、技能迁移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打下基础。如《变化的地球》第1章“地球纵横”中“阅读指导”的主题为“询问”,第三部分“应用与总结”的内容为“在阅读本章内容时,将每节标题作为问题,并寻找其答案。”通过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应用与总结”部分对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阅读方法、技能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很容易操作。

美国在《地球科学》这套中学理科、非语言类教材中设计了如此系统、具体的阅读方法、技能的指导,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要培养未来人才所需要的综合阅读能力,我们的教育还需要许多認识上的改变、措施上的跟进。

此外,这套教材分四本,可能是由于编译人员的不同,相同两部分内容在表述上存在一些差异。如,关于“形象化”的描述,《地球的构成》分册中的描述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形象化。想象文中是怎样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味觉进行描述的。寻找页面中可以帮助你理解课文的任何照片或图片。”而《人类的生存环境》分册的描述则是“阅读课文内容的时候通过在脑海中勾勒出影像而使其形象化。想象课文中的描述看起来、听起来、摸起来、闻起来或尝起来是什么样的。在同一页上寻找可能帮助你加深理解的图片或图表。”针对这点不足,建议该书再版时可以考虑针对一些相同内容的描述适当进行统一。

编辑 王 敏

猜你喜欢
栏目技能内容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征 稿
品牌栏目策划新方法——栏目品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