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有乐 冯露
[摘 要] 配送作业作为物流活动中重要的职能之一,掌握好配送作业的相关知识对学物流管理的中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现代物流环境下对配送的作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提高配送作业人员的工作技能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物流管理的中职学生毕业之后是否能胜任配送作业的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思想在指导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怎样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将学徒制的理念运用到学生的培养上,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更贴近社会用工需求。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022-02
一、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及运用
“现代学徒制”的出现是解决职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我们国家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人们对该方面的理论认识较少,需要更多的尝试和论证。“现代学徒制”简单来说就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企业用工需求的认识,结合学校拥有的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学校培养的学生不是企业想要的员工这一难题,也就是在学校中就能让学生学到企业要用的技能并有一定的工作素养,使他们毕业后能顺利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企业参与到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合适的员工,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优化学校教学质量,对完善中职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二、学校与配送企业长远合作的分析
能否顺利进行,要依靠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和配合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求校企双方有一个比较长远的合作目标,实现互惠共赢。目前,“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合作案例也有不少。但是,这种模式在推广上遇到了很多难题,经过调查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学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实际上没有进行深度合作,大多数只能做到浅层次合作,存在“企业冷,学校热”的现象,企业对职校学生的培养计划不是很感兴趣,根本原因是这种合作短期收益比较小,企业没有精力和多余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激励机制
首先,政府的帮扶力度小,没有通过政策补助等激励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其次,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不高。德国的“双元制”之所以能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参与企业都能保持很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而在配送这个物流环节中,他是有大量的用工需求,而学生若能参与到实际的操作中,对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配送在物流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帮助。只是我国许多配送企业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校企合作上时没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导致学校在推广这一模式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而参与企业的规模、实力与他们的参与热情都影响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效果。企业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其没有远大的战略目标或是其无法承受这一部分的资源消耗。只关注短期成本,看中短期利益,是很多企业的通病,最终导致该类岗位缺乏储备人才。最后,职校没有建立完整的学徒管理制度。最常见的是现代学徒流动性大,常出现企业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没有留在该企业进行服务,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参与企业很难和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因此,只有完善对企业的激励机制,才能提升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学校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物流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在我国近30年才有高速的发展,我们对企业的认识很多时候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而配送这一主要职能在面对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的压力下也有了新的發展。职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都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例如,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安排时,很少让企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课程设置中,教材的选择很多时候已经不适合当前物流发展使用,理论性太强,缺乏真正有用的实操技能,结果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现代学徒制”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跟当企业技术骨干的学徒,学习实践技术。目前,学校很多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他们和企业技术员工比较起来在实际操作能力上还有很多的欠缺;另一方面,企业师傅的专业工作实践能力确实很厉害,然而让他们把自己熟悉的工作实践知识转换成学生熟知的教学案例,精准地表达清楚却是一件难事,他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比不上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课堂的掌控和表达能力上有待提高。
三、优化校企合作、完善配送作业教学的建议
(一)政府加大对校企合作企业的扶持
解决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光靠民间的协会扶持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在物流配送这一领域中,物流配送企业的成本很大一部分集中在配送中心的厂房建设,政府可以对有校企合作意愿或在校企合作中表现较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如降低厂房的购地税、减免园区的管理费用等。其次,提升企业对校企深度合作的认识。交易方物流配送的相关单位要正视这一问题:一方面,提升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比较好的物流配送职校实行义务帮扶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认识到校企联合的积极性。通过与教育单位直接联系,既可为企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配送实务,也可为企业进行宣传和推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后,学校要建立适当的管理原则,以加强对学徒的管理。如通过合同制的原则保证毕业学生能留在企业工作,使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有一个计划性的延伸,减少岗前培训的成本。
(二)通过第三方整合资源,串联企业和学校,让企业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養方向的设置
物流配送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实操类的课程,在现实的企业中不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就有不同的作业流程侧重点,而最了解行业工作重点的就是一线的技术骨干。例如,到广西先飞达物流有限公司调研时,我们发现其配送的模式不同于其他企业,该公司以“城县网点”—“分流中心”(分拨中心)—“城县网点”的模式展开。在全区开设140多个城县网点,以分流向下为主,集货返运为辅的物流流向,定时定点地发车运行,最大限度保证时限要求,争做同类企业的时效第一。配送模式的改变在于企业注重的客户服务不一样,这是我们在设置课程时应该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培养学生注重客户需求这一意识。所以让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学校课程设计是“现代学徒制”校企深度合作的体现。而面对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就要使有第三方介入才能更好地合作,一方链接企业掌握行业用工需求和企业资源,一方链接学校优化课程设置和利用教学资源。学校应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与市场上的配送部门进行联系。一是及时了解配送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二是及时了解配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以此为学徒制配送实务课程学习进行创新建设,展开更有效的学徒教育,提升教学的综合水平。
(三)增强教师队伍技能培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物流配送发展迅猛,要想掌握行业的新动态,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师就必须深入企业一线。配送作为物流活动的末端活动,其面对的是客户,而该活动又属于动手实操内容较多的部分。教师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就必须到企业了解实物流通的具体操作。如广西区内很多企业已经实行实物与面单分离的配送,进一步弱化对面单填写及处理能力的要求。如果教师不了解还一味训练学生货单一体的配送方式,将不适应行业的需求,误导学生浪费教育资源。当前很多配送企业对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员工具备一定的工作素养,应对这些新的变化只有学校教师与企业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才能了解到,进而要求学生在学习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作素养,让学生知道怎样为人处事的同时可以将行业中要求员工的某些优秀品质加进去,进行一个宽口径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对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3(1).
[2]杨小璐.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
[3]吴业亮,王潘,杨光云.探析现代学徒制[J].当代职业教育,2014(9):12-14.
[4]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12):1.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