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安勇
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全面推进,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创新活跃、发展较快,存放同业账户作为同业业务资金的重要载体,伴随同业业务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成为风险频发的业务领域。本文将从制度建设、流程优化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索构建统一规范、安全高效、便于监管、风险可控的存放同业账户集中管理模式。
一、商业银行存放同业账户管理问题分析
(一)存放同业账户管理相关制度规定不合理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相关制度中未对同业业务使用的存放同业账户做出明确的制度要求,也未对存放同业的账户的开立、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做出相关规定。但是根据各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发展来看,现行制度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明确。目前人民银行相关制度未对单位定期存款账户做明确的制度规定,而同业投融资业务中,很多业务是通过定期存款账户完成的。另外,现行制度规定的开户审批要求严格、流程较繁、耗费时间较长,与同业业务要求高时效性、快速响应的实际情况存在矛盾。
(二)存放同业账户开户审批流程不合理
存放同业账户开户审批流程不合理容易造成个别商业银行机构以同业业务办理时间紧迫为由,逆流程操作,未经审批同意,提前开立账户,存在违规风险和资金风险。目前,人民银行要求存放同业账户的开立要逐户获得一级法人机构或其授权的一级分行的内部书面授权书,因此商业银行要通过正式文件请示和批复,流程长、时效性差。另外,人民银行要求执行同一银行分支机构首次开户面签制度,由开户银行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亲见存款银行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在开户申请书和银行账户管理协议上签名确认,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开户银行分支机构工作人员要面见存款银行的法人,特别是规模较大银行的法人,难度很大、等待时间较长。
(三)存放同业账户管理相关系统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将单位结算账户纳入账户管理系统统一监控和管理,各商业银行也不断完善行内系统支撑,银行业务的单位结算账户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存放同业账户承载的业务与传统公司结算业务不同,存放同业账户的管理要求和风险点也与一般单位结算账户不同,迫切需要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进行技术创新,强化系统支撑,提高管理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二、加强商业银行存放同业账户管理对策研究
(一)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存放同业账户管理
存放同业账户管理作为重要风险防控点,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应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严格控制办理同业业务机构层级,明确同业業务的账户使用和管理要求,加强制度指引力和约束力;应探索建立以风险较低的单位定期账户为主、风险较高的单位活期账户为辅、禁止使用内部账户的同业业务账户管理要求,并将同业业务使用的单位定期账户纳入人行统一监管范围,加强同业业务资金的监控和管理。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制订行内的相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明确奖惩机制,严惩违规行为。
(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存放同业账户管理质效
首先,监管机构应对现有存放同业账户开户的审批流程进行精简和优化。同业业务和存放同业账户是有很强的关联性,同业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经商业银行审批通过后,其所使用的存放同业账户的相关风险基本可以管控,因此可以考虑将同业业务的审批及其对应的存放同业账户的审批进行优化整合。其次,我国应探索建立同业业务的统一交易平台。交易双方在平台上完成同业业务的协议签署、确认交易、自动联动向收款方发送账户开户申请,收款方收到该笔业务资金后自动开立存放同业账户,并将资金存入该账户;业务到期、资金结清后,开户行自动注销该账户,提高账户开立和销户办理效率。再次,商业银行应持续优化存放同业账户管理流程、加强风险的穿透性管理,针对存放同业账户管理的难点、痛点、风险点,不断进行业务流程的调整和优化调整。
(三)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相关系统支撑能力
首先,人民银行应拓展账户管理系统的账户范围,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方便商业银行使用。该系统应支持商业银行存放同业账户(包括单位定期账户)的自动报送,将全部存放同业账户纳入系统管理和监控,并支持商业银行总行、一级分行等查询本行在同业开立的所有同业账户情况。其次,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应增加商业银行存放同业账户对账功能,要求同业业务的双方按照对账周期将存放同业账户的余额数据自动上传到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自动完成同业账户对账。再次,商业银行应将存放同业账户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充分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