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
所谓的清室,不仅仅是皇宫里的那几个人,而是整个满人亲贵集团。清朝的政治,除了朝堂之上种种,里面还有一个满人亲贵的小圈圈。用钱穆先生的话讲,叫作部落政治。這个小圈圈,才是清朝政治的关键。
辛亥年,武昌起义,大清的大半山河易色。即使起用了袁世凯做内阁总理大臣,也只是暂时遏制了革命风暴向北方的发展。待到南北和谈开始,傻子都知道,大清已经完了,关键是怎么个完法。
袁世凯逼退了摄政王载沣,借口前方没有军饷,逼得隆裕皇太后把宫里的内帑献出来八万两黄金,还逼个个王公捐献,或多或少,让这些只进不出的王公亲贵,出了不少的血。他用这笔钱,稳住了北洋军。然后,就以内阁的名义,上奏隆裕,暗示说,如果不想再一次逃难,或者像法兰西革命那样的结果的话,还是退位算了。还派人私下告诉隆裕,如果及时退位,有好多优惠条件,但如果拖下去呢?就不好说了。
到了这个时候,隆裕只能乞灵于满人的小圈子了。于是,在辛亥年的十一月二十九日,召开皇族会议。在会上,说来说去,正经还算个主意的,就是寄希望于冯国璋,但是,冯国璋说了,要给三个月的饷。王公们不肯出血,而隆裕说她的内帑也已经给了袁世凯了。其实,此时冯国璋的兵权,已经被袁世凯给拿下了。至于王公们,当过军谘使(总参谋长)的载涛,说他只练过兵,没带过兵。其余的王公大臣,一言不发。只有那个从来没沾过兵的花花公子恭亲王溥伟,拍着胸脯说他可以带兵上前线。但是谁敢相信他呢?
皇族会议没有结果,但是,北洋军那边却有了动静,段祺瑞率领40余北洋将领,通电声明拥护共和。与此同时,革命党人又在北京,炸死了皇族中唯一知兵的前御林军协统(旅长)良弼。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还组织人在皇宫后面扔炸弹,吓唬人。再次开皇族会议,老奸巨猾的奕劻,首先托病不来,载沣原本出了门,听说奕劻不来了,自己也溜了,会愣是没开成。次日,隆裕放话了,无论如何,得叫载沣和奕劻来,这俩人不得已都来了。奕劻倒是同意退位,这点事儿,他还是明白的。这回,轮到隆裕下决心了,那决心来自于袁世凯的保证,只要退位,优待条件,他可以尽量争取好一点。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一根稻草,清室诸公也只能抓了。于是,这次皇族会议,隆裕拍板,奕劻襄助,决定了清室退位的大计,其他人,鸦雀无声。
退位诏书,给清室留足了面子,给人一个顺应民意、顺应世界大势、不愿同胞相残的印象。但是,端着架子,委托袁世凯组织民国政府,这一点,让好些革命党人老大不舒服。
一些人,包括孙中山的不舒服,跟共和大局比起来,不算什么。于是,孙中山兑现承诺,把临时大总统的位子让给了袁世凯。统治中国260余年的大清,就此寿终正寝。几个咋咋呼呼的清室王公,实在是没有本事掀起什么大浪来,结果很好,一场革命收官,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