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
【摘要】从让学生灵活应用基本和重要的工程法律法规,解决常见工程违法实务纠纷角度出发,文章系统设计和开发了建设法规课程微课资源,探索了如何将微课合理地应用于课程教学,并对教学实施过程与取得成效予以了总结。
【关键词】建设法规;微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基金项目】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科研团队。
微課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教学中的应用。高职建设法规微课的应用,必须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实施任务驱动,结合翻转课堂,支持泛在学习,强化情感支持,以促进学习为中心,以教学内容为主线,以提升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方面做系统设计。
一、教学设计
建设法规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结合工程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教学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先后顺序,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现场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课程实施重视学与用的一致性,有意识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弱化理论,强调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完成工作任务必需和够用为尺度,将若干系统知识点“微”成36个应用点,并采取如下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1)根据实务案例,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激发学习兴趣;(2)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学生作品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
一方面,教师宜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所谓启发式教学法(Heuristic Teaching),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完成学习任务,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
如在教学“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制度”一节中,课前即下发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学习平台上传的微视频(都江堰、它山堰微视频),并上网查阅“板桥水库、綦江彩虹桥”资料。在课堂上设置环环相扣的系列问题,如:(1)对于工程最重要的?(2)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与哪些因素有关?(3)作为工程人,我能做什么?学生通过课前微视频的学习,查阅资料,形成自我认知,教师在课上对学生答案不管对错,都启发、鼓励学生思考。
另一方面,学生宜采取自主探究法。教师保障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是良好学习环境的创建者,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自主性,建设法规的微课教学基本遵循以下模式:(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认知冲突;(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自主能动地观察、分析、综合、类比、概括归纳等;(3)学生交流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探索所得,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思想方法条理化,总结提炼出规律性的结论;(4)问题升级,进行知识迁移。通过对案例背景、实务纠纷进行引申演变,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手段
第一,课前。安排学生提前预习学习平台上传的微视频(建设法规36个微课视频、拓展学习视频),并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知识点教学采用提前预习微课视频,小组群讨论。
第二,课中。采用音频、微视频、案例重现、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工程案例转化成音、色、意立体呈现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案例信息资源的教辅资源。通过建设法规课程QQ群、学习平台空间,教师上传最新的考核资料,学生即时反馈意见,信息即时传输。
第三,课后。利用学习平台,上传有关施工许可制度近五年一级、二级建造师考试真题,要求学生网上提交作业并汇总,对于掌握不透彻的知识点,再度观看微课视频,完成平台上传的对应课后小测。
四、教学过程
课程教学包含教与学两个过程。教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不教,即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建设法规课堂教学应致力于让学生融入实境,接受实务的锻炼,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巩固基础理论,训练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我基本职业道德操守。下文以学习情境“质量与安全”中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制度”为例,阐述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教学导入5分钟。以微视频重现,用电子相册展示学生学习平台评论截图,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学习。
第二,分享故事10分钟。采用音频、案例重现方式,将抽象工程案例转化成音、色、意立体呈现的画卷。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工程失事时当事人的切身之痛,从而感受到生命之宝贵。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在生命面前,哪些单位承担着工程质量与安全责任?引出建筑市场中承担质量责任的主体,从而为施工许可制度立法宗旨做准备。
第三,立法宗旨10分钟。采用微视频、案例重现方式,引出板桥水库、綦江彩虹桥两个失事案例,对比刘汉希望小学、都江堰、它山堰优秀工程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优秀工程之伟大之处,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社会责任,从而引出质量与安全立法宗旨。
第四,真题演练20分钟。采用真题代入方式,将真题提前上传到学习QQ群,学生将梳理的考点、真题答案汇总到QQ群,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梳理知识点,带领学生有效识记,完成构建式学习,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平台下发任务2,完成课后小测,实现知识迁移。
五、教学反思
第一,扩展学习、学科交叉对于工程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非常有效,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以外,还能意识到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今后,我们仍将坚持将此法带入课堂,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建立自我人生价值目标。
第二,微课的介入使得课堂教学过程相对传统教学过程倒置。课堂教学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存疑问题进行梳理,对学习需求、程度不同的学生,可借助微课,自由安排进度,并通过闯关式测试,完成自检。
第三,历年真题的穿插,增强了法规型课程的应用性,而分组型的课堂安排,也增强了组员的合作意识,组长各负其责,大幅节约了教师规范课堂精力,有效保证了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基本可以做到无浑水摸鱼现象。
第四,课程学习穿插的话剧汇报表演形式,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行剪辑视频,非常优秀,从而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宋伟娜.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04): 88-90.
[2]姜伟娜,李婷婷,化夏,等.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策略浅析[J].科技资讯,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