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图表可视化设计在新媒体教学体验中的应用研究

2019-07-19 20:18李妙兰
教育界·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媒体

李妙兰

【摘要】信息图表可视化用简练生动的方法呈现复杂庞大的信息和逻辑关系,具有易读、趣味、美观、简约等特性,通过高吸引度与视觉亮点的可视化设计有效提高学生在教学体验中的轻松愉悦感。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难点和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媒体,以体验为本、技术为手段、个性为指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促进新时代教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信息图表可视化设计;新媒体;教学体验

在信息时代,面对众多数据浪潮的冲击,特别是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化繁为简便显得很重要,通过IA用图表、图形、多媒体等各种科技相结合进行学科构思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视觉设计,已经在传统媒介中普及开来。

一、信息图表可视化设计在新媒体教学中的发展前景及需求

在教媒融合视角下,课程内容的展现形式更加丰富化和多样化。由图案、文字和数字组合的可视化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多视角学习空间,各种信息图表、数据可視化图的兴起,以信息可视化思维作为创作训练导向,探讨新媒体实训教学模式创新,科普学科知识、调研报告、教学内容及方法都摆脱了以往单一的数据文字内容,建立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机制体系的教学形态。

二、信息可视化设计与体验式学习

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信息可视化教学吸取先进教育理念,形成独特的教学特点:体验为本,任务推进,个性互动。强调学生对课程有更好的体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和多种视觉情境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意自主性,培养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与专业的设计门类不同的是,信息可视化逐渐被需要而又缺乏,成为教学体验的难点。体验式学习大师David A.Kolb觉得,学习不是简单的内容传递获取,而是把过往经验转换,重新创造知识的过程。高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从而激发想法,然后进行思考与反思,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结合课堂教学特点及目标,采用信息可视化设计手段重新转换创造知识,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引导和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对象、设计的过程和设计的成果需要结合高职类学生知识储备、兴趣特长,加以分解重构图表。分别是:一是备课阶段,定位及策划,对学科知识体系构建需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可视化突出的明确目标;二是课堂阶段,采取引导性的语言和方式,引起学生的视觉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三是评价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可视化成果展示与思考。

三、信息可视化设计教学特点与应用

(一)可视化信息设计把庞大和复杂的数据以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阅图”享受,利用高吸引度与视觉亮点抓住学生的眼球

图形图案将晦涩难懂的复杂专业化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可阅的视觉语言,把枯燥的统计数据转变成色彩明亮、生动形象的画面,使传达的信息更直观化、图像化、艺术化。面对毫无感情色彩的数据信息,在教学体验中学生更喜欢通过图形快速、直观地感受学科知识。

例如在描述创新创业课中商业模式画布的时候,可以采用图标及9宫格轴两个表现形式来区分愿景及当下,合作关系、关键业务、核心资源、与主题相符合的UI设计,把商业模式生动地表现出来,利用空间秩序与视觉导向的版面设计合理形成视线移动规律,既尊重学生群体的阅读习惯,又将信息有效顺畅地传达给读者。通过可视化设计手段,读图是一种更轻松愉悦的阅读方式。对于教育、财经、设计、学科等不同领域知识,可视化设计增强了信息的叙事性及可读性,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的图形元素,通过图形辅助艺术化设计,不仅可以体会到图表情感化、趣味,而且可以迅速找到表述亮点或表述事件的主干,突出教学的主题和思路,激发课题兴趣的重要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文字与数据都有了表情,降低了阅读门槛,不再是单向填鸭式接收信息。

(二)需要挖掘信息深层次内涵,教师需要对教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重整信息,建构信息,呈现信息,使其更加准确和符合逻辑性

首先要思考信息的解构重组,将关键的信息摆放在最突出的视觉区域,弱化减少次要信息的影响。其次要注明不同信息的关系,尽量使用“坐标”维度,使之达到形象化、层次化、秩序化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时空层次化、文本形象化、数据秩序化。再次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顺序,按照“引发注意—激发兴趣—刺激欲望—促成行为”的顺序来引导,这是一种准确的数字文本信息与视觉审美辅以新媒体的手段将其展现的可视化设计,使其传达内容更加丰富立体,也增强了多功能娱乐性、交互式体验性。

(三)信息可视化设计与课程目标定位的契合

明确课程定位很重要,在新媒体与教学融合时代下,各教学领域均在不断探索最前沿技术融合的发展,互联网时代更是对高校各个专业的教学体验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怎么构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方法,将单调的电脑设计制作扩展为多元化创作方式,转变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在可视化设计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目标,借助用户体验设计、故事式设计、情景化设计手法,让学生对前沿复杂学科理论有真切的个人情感、智力和知识收获。

其次,合理安排教学周期,把知识讲授融入可视化案例互动中,用丰富多彩的图形案例及逻辑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在信息可视化设计方面,要充分思考版面的布局是否拥有流畅开阔的阅读视野,文字色彩的搭配能否更高效地促进与学生交流互动,图形、图标的设计与应用是否有更广泛的可读性、趣味性、识别性。比如,在展示每种交通工具的安全率的时候,单纯用数据的方式远不及以图文并茂的可视化手段呈现更生动,更能刺激学生求知欲望。只有将信息数据源和各种视觉元素综合运用才能增强信息传达的高效交流性,才能带给学生一种更深的课堂体验。

再次,教学成果总结展示应该成为师生对教和学过程的一个自我反思、评价及提升阶段。在成果交流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肯定和相互竞争的情境,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塑造及更有效果的课堂体验。

(四)信息可视化设计与新媒体交互式教学

在新媒体信息可视化设计过程中,学生接收信息时,会由面对传统媒介时的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积极接受信息与反馈,这也是新媒体信息可视化设计中人文性、交互性的体现。信息可视化设计运用易懂、直观的图表,囊括很多信息。学生在接受信息时,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新媒体的交互性,包括学生和新媒体间的“人机交互”,还包括建立在新媒体虚拟空间中的“人人交互”。新媒体技术也为信息图表可视化设计更丰富的表达提供了可能性,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信息图表,为学生呈现立体化、简明化效果。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主流媒体在全国两会期间通过媒体融合,构建“数字两会”报道形式,利用信息图表化、动画、音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报道,使会内会外互动性进一步增强,受众范围和数量显著大幅增加。在提升课程体验的基础上,信息可视化设计与新媒体的发展相辅相成,不断完善和挖掘设计课程的潜能,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进步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呈现及解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信息图表可视化的运用,以体验为重点、技术为手段、个性为指引的方法,将教师的创作风格和课程内容相结合,不断完善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为打造信息图表可视化教学的高体验,我们应不断探索挖掘,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并与教学需要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融合,为教学方法改革及专业建设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胡诗逸.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图表可视化传达[J].大众文艺,2017(10):113.

[2]杨洁.信息图表设计体验式教学[J].无线互联科技,2012(07):243-244.

[3]李四达.新媒体艺术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美)简·维索基·欧格雷迪(OGrady.J.V.),(美)肯·维索基·欧格雷迪(OGrady.K.V.).信息设计[M].郭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