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莉
【摘要】目前,女辅导员在高校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女辅导员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角度探析女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新时代;女辅导员;职业生涯
一、高校层面上
(一)加强引导,运用职业锚理论帮助女辅导员找准自己的职业规划
著名的美国职业指导专家Edgar-H-Sclmein教授提出了职业锚的理论。所谓的职业锚意味着当一个人必须做出职业选择时,她会选择围绕她职业生涯的中心。无论如何,你不会放弃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或价值观。他认为,在从事各种实际工作之前,一个人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需求和价值观,很难确定是否适应当前的职业选择。大多数女性辅导员在选择辅导员职业方面有很大的随机性。更有不少人是迫于压力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对于这些辅导员,高校应引导她们进行职业规划,并结合每位辅导员的特点,尽可能安排合适的职位。而对于那些适合长期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人,要为她们创造一个优质的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化培训及进修的机会,如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培训等,提高她们的专业技能,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
(二)加强教育,转变女辅导员对职业成就感的认识
作为高校,要引导辅导员正确认识职业的成就感,不能仅定位在满足于个性发展,要引导辅导员将自身职业发展与高校教育工作进行平衡。积极发挥新时代中国梦以及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女辅导员多感性,需要让她们从思想上认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是一项光荣的使命。
(三)加强政策支持,为女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平台
依据颁发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等文件,在制定规章制度、职称评定、工作岗位等,并考虑到辅导员的利益,确保辅导员团队的合理权益。对于有兴趣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可以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支持和帮助她们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将她们留在辅导员队伍中,成为实践理论中的“双师型”人才。设立专项辅导员队伍培养方案,加强对辅导员培训,鼓励辅导员会外出学习、考察等途径,增强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指导她们在掌握科学的管理的知识同时增强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技巧,从而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
(四)加强制度完善,优化辅导员职业的“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与消除机制不同,但通过科学设计为不同类型的人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对于那些不适合不称职辅导员,应尽快实施“退出”机制,并应改善垂直“退出”渠道,以优化辅导员队伍。对于优质辅导员,帮助他们设计自己的职业道路并实施“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特别是女性辅导员,帮助处理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增强女辅导员工作的投入度和热情。
(五)分清辅导员工作职责,减少辅导员工作压力
辅导员受到学生工作和教师的双重领导,她们是学生工作和学校管理的最终实施者。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壓力相对较大。如果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得到明确规定,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时间将大大减少。一方面,它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辅导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好更全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个人层面上
(一)女辅导员要善于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女性独有的特质:性格温柔、心思细腻、有爱心、有耐心、有亲和力等这些特质决定了女辅导员在语言沟通技巧,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感优于男性辅导员。女辅导员若能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很好地利用自身的特点来开展工作,则很容易赢得学生的喜爱。因此,女辅导员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则会更好地保证学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女辅导员准确地做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女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一定要将在工作平台上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实践的作用。要熟练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生涯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并能够对自身做出客观的分析,找到自身与辅导员职业发展要求之间还存在什么差距,找到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动态机制,并积极努力提高自我职业发展能力。
(三)加强学习,提升专业化水平
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受到社会环境影响,都非常的活跃且富有个性。这导致辅导员致力于解决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已有的学历和知识储备对女辅导员处理问题的帮助已经捉襟见肘,只有学习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并掌握新的技能帮助自己去探索学生工作的新规律、新途径、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辅导员的工作。
(四)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在新的时代,女性承担着生育教育后代的重大责任,她们承担着家务劳动和照顾老人家庭生活的大部分责任。因此,女性辅导员应充分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正确认识家庭、工作以及相互关系,实现整体平衡,分清不同阶段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将自己的健康、工作、家庭相平衡,得到均衡发展。女辅导员无论对家庭还是对工作,都应该有同样的热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有责任心、在家庭中勤劳务实有爱心。当工作与家庭生活发生冲突时,一方面要取得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另一方面,要在不耽误工作前提下增加与家人的情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