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丹
语文阅读是一种“渐进式”的推动与发展过程。这种“渐进”集中地体现在——無论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来说,阅读就是“潜移默化”的引领与“厚积薄发”的深入,都要历经一种“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的过程。而要快速有效地实现这种目标,就需有善教乐学的阅读环境、阅读心态和阅读过程。如何较好地确保这一前提条件,如何切实有效地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从“情趣、开放、多元”基本要素出发,主要就情趣阅读、生活阅读、信息阅读、整合阅读、群文阅读、自主阅读等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并期望收获商榷和指正之言。
在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阅读教学既是不容忽视的有机组成部分,又享有无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地位。尤其在“得阅读者得语文”这一新课程大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令人重视和日益关注起来。“教学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它并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是在于积极有效地激励学习意识,唤醒学习能力,鼓舞学习信念。”初中教育正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更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的重要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善教乐学的良好环境和活跃氛围,把学生逐步地引向“乐于阅读、勤于阅读、智慧阅读”的良性发展之路呢?本文拟就如下几个方面,试简要提出抛砖引玉之论。
一、以“情趣激发”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信条式教育命题意在强调“情趣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它与爱因斯坦所倡导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调有着实质性的异曲同工之妙。从本质意义上来说,语文阅读是由学生主体所进行的一种读书体验与学习体悟活动,如果缺乏“情趣”元素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它就是消极性、被动式的,阅读活动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的。与之相应的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趣阅读教学,则能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情绪智力”效益。
以《长征组歌(两首)》课文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改传统形式“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阅读模式,而是采取了“以唱代学”形式,让学生跟着教师、跟着录音,分别学唱《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这两首歌曲。待到大家基本会唱之后,再让他们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开展相互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活动。直至到了最后环节,师生双方共同进行总结、反思与提炼。如此而为,不仅激发了课堂学习情趣,这种教学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以“生活联系”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语文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化描绘和超越性体现,不仅如此,“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语文知识及其教学活动始终离不开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而且两者之间有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一旦远离或者摆脱了生活元素,它就会因此而逐步陷入“镜花水月”“虚无缥缈”的境地。与之相反,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与生活元素链接起来,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语文学习价值,而且有利于为教学相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比如,在教学《背影》《甜甜的黄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等“至爱亲情”语篇时,教师可组织并引导学生,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充分地联系起来,善于在“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中实行“内外互动”,让他们在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中“想一想、悟一悟、谈一谈”。由于这些都是比较熟悉的话题,学生们不仅谈兴甚欢,而且能够言之有物,切实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
三、以“信息融入”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在教育科技化特质日益显著的今天,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融“音、像、图、文、动”为一体的先进特点,凭借其“储备海量、人机互动、更新即时、操作便捷”等方面的优势功效,不仅有利于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无可比拟的良好支撑,而且有利于大力开发与充分利用更加广阔的课程资源。
以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文为例。笔者事先从《换了人间》影视剧中截取了相关精彩片段,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呈现出来,为学生们提供了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视听盛宴”,以此引导他们通过“像文互动”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开展观赏与阅读、学习与体悟、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再以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玛丽·居里这一现代科学巨匠,更好地体会女主人公的科学精神和崇高品质,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平台,除了介绍《居里夫人与三克镭》的科学家故事外,还演绎了有关于她执着科学、艰难实验、坚毅品德、高尚情操等多个方面的动人事迹,从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动中为课文作出了注脚。
四、以“学科整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在学校教育里,为了教与学活动的便捷与顺畅,分别设置了相互独立的许多学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各科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尤其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作为一门母语学科和最基础型应用学科,它与其他各科之间更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本着“相互联系、和谐相长”这一指导思想,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等需要,善于开展相互之间的优化与整合教学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攫取“1+1>2”的良好效果。
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课文为例。这是一篇历时已久的新闻稿件,它极其生动而又全面详实地报道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的全过程,集中地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透过这一动人场景,孕育着极其丰富的历史知识,记录着中华民族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屈辱、血泪和振兴史。为了让学生切实地感悟过去、激励现实、展望未来,笔者向他们简单介绍了自鸦片战争“香港割让”到中英七次谈判,从“一国两制”到香港回归的历史大事件。通过“文史结合”,播下了“爱我中华”的种子。
五、以“群文互促”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随着现代教育形势的快速发展,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单篇阅读”模式的新型阅读活动“群文阅读”,在最近两三年里悄然兴起于校园并快速地兴旺起来,不仅掀起了语文阅读的阵阵热潮,而且逐步形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强烈发展态势。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群文阅读”是先进教育理念和现行语文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开放的产物,它不仅有利于不断地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涵,增加阅读的宽广度和深厚度,而且有利于把学生逐步地引向有效阅读、深度阅读、快速阅读的良好发展境地。
以朱自清笔下的《春》为例。笔者在课堂教学前后环节,本着“同一题材内容”为中心的导向原则,先后引入了一些关于“春姿春色、春风春景”的名篇散文,如老舍的《大明湖之春》、张晓风的《春之怀古》、温皓然的《写在春天的文字》和巴金的《春天里的秋天》等著名语篇,并让学生通过“群文类比”阅读,从不同角度、不同景物、不同情感等,不仅习得了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写法技巧,而且切实地感悟到了“春在人间、春在人心”的人文思想。
六、以“自主体验”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学生群体不仅是语文阅读活动的主体力量,他们的“进步与发展”更是衡量阅读教学有效与否、高效与否的根本标准。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把学生“自主体验”认认真真地落实在常态化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之中,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手、口、脑”和谐互动的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从“学用结合”“实践创新”中赢得令人期待的“附加值”现象。
以周国平笔下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为例。笔者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对于人来说,肉体和灵魂哪一个更可贵?”“人的灵魂高贵与他的身份尊贵有必然性关系吗?”“列举自己所熟悉的事例,说一说这些人具有什么样的高贵灵魂。”以此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展多人学习小组内的相互辩论活动。最后在几天后的班会上,以此为辩题开展集体范围内的自由辩论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样属于“自主体验”范畴。因此,这场辩论的“裁判”依然以学生自己为主。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善于以“情趣激发、生活联系、信息融入、学科整合、群文互促、自主体验”为抓手,灵活运用并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就会日益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21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