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陕师大生科院为例,通过对近年来生物学学术型研究生生源现状及其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相关性分析。进而提出从增强学科综合实力、制定学院研究生招生规划方案、改进特色型宣传方式等方面提升研究生招生宣传效力、吸引优秀生源、提高生源质量。
关键词 研究生 生源 招生 宣传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对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001年以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日益凸现。而优质生源是高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招生的关键就在于能够选拔和招收优质生源。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在促进一流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招生宣传模式,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生源与教育质量。本文以地处西北地区的“211”高校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对学院近年来硕士生源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研究生招生宣传效力进行了思考总结,以便为今后硕士研究生生源选拔及招生宣传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借鉴。
1生源现状及分析
1.1生源区域范围较局限,应拓宽生源覆盖面
本次调查的740名硕士研究生,来源省份排名前五的依次为陕西省(240人)、山西省(191人)、山东省(33人)、甘肃省(29人)及河北省(24人),各占比例为32.43%、25.81%、4.46%、3.92%和3.24%。将各省份按地域划分为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7 区域分析发现,分别有38.92%和34.73%的硕士研究生来源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华南、西南、东北所占比例均小于5 .00 %。而西北地区又以陕西省和山西省为最多,我校地处关中平原中部的西安市,为全国重点高校之一,其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交通、气候、饮食具有一定优势,理应有较广阔生源。出现此现象可能与宣传地域不够广阔,宣传力度欠佳有关。为改善生源结构,应着力拓宽生源覆盖面,在今后的招生宣传工作中,应有计划性的扩大地域宣传范围,吸引更多来自其他省份、区域,尤其是南方片区的高水平大学考生报考。
1.2生源来源最多的省份,优秀生源普遍偏低,应加强定向宣传
从本科毕业院校来看,通常被高校定义为优质生源的“985工程”、“211工程”的毕业生(192人,其中来自本校的有86人)占比25.95%,报名我校的人数排名前五的省份,优秀生源却普遍偏低,所以应对这些有一定生源储备的省份高校进行定向宣传,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山东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兰州大学等,针对此类高校制定相应的招生宣传计划,,加强校际间招生的交流与合作,推荐本校的学生“走出去”,将外校的优秀生源“引进来”。通过这些措施逐步提高硕士生源质量,改善硕士优秀生源率。
1.3生源相关性分析
我们对2015届、2016届、2017届毕业生培养过程的评优评奖环节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与考生毕业院校、考试方式(推免生、一志愿、调剂)等方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校毕业生和推荐免试生在各项评奖中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图1、图2)。是我院目前生源结构中质量稳定的优质生源。而目前数据显示此两类考生群体报考人数均有下降趋势,所以近两年我院在制定招生宣传策略和资助奖励办法时,应着力加强对本校生和推免生的吸引和宣传。
2对策建议
2.1以学科评估为契机,全面提升我院生物学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优质生源的竞争,实质上是一所大学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综合竞争。自 2002 年以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自主开展的学科评估经过 14 年运行,已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高校、公众,甚至国际同行的重视。有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在选择报读高校时,科研实力与声誉度是首要考虑因素。目前,学科评估不仅是高校对学科建设水平的诊断,了解学科建设的“短板”和瓶颈。也是社会上了解各高校学科发展的水平,并作为求学的重要参考。近期,第四次学科评估的结果已发布,我校生物学学科评估为B+,与一些优秀的211院校,甚至985院校处于同一段位,势必对近年的招生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院应围绕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及科研团队;加大学院科研平台建设力度及研究生教学投入,为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及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奠定良好基础;加大对学生国际交流的支持力度,营造条件,鼓励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同时积极接收国际留学生。创造良好环境以吸引优秀生源。
2.2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为目标,制定学院研究生招生规划方案
对于本校生源,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结合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兴趣,对学生学业进行科学规划。从本科一年级开始,为每个班配备一到两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负责学生日常学习中的答疑解惑,通过跟踪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学业动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对学生学业进行科学规划。在大二可对部分学习优秀且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配备导师,提前安排其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一对一的科技活动指导,争取学生留校读研;(2)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制定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相关政策。安排院士、二三级岗知名教授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导论课等核心课程或作专题报告,便于学生近距离接触名师;对大学生参与科研实施资金资助;定期进行大学生的科研成果展览与评比奖励;把大学生参与科研量化为具体的学分;开展院系考研动员会,为学生考研及推免相关问题做专业性的解答,使大学生们充分了解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感受学院文化和研学氛围,以此推动对本校应届生源的吸引力。
對于外校生源,从以下三方面着力:(1)抓住宣传关键时期。调查显示,有54 %的学生认为考研的复习时间应该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有1 946名学生是在大三下学期已确定了自己所要报考的专业,占总人数的44%,所以每年的4 -7月是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的最佳时段;(2)随着招生工作方式的不断创新,全国多所知名高校都组织了面向本科生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搭建起一个学校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通过夏令营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各个专业、特色学科,对各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师资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双向选择;(3)建立调剂生源档案,做好调剂工作。充分利用接听考生电话、QQ调剂群及我校研招预调剂系统等各种渠道,收集考生毕业高校、专业、分数、调剂意愿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拟申请调剂考生信息档案,在国家公布考研复试线前后学院可主动联系考生,分批次复试。
2.3改进特色型宣传方式,提高招生宣传效力
2.3.1加强校际交流, 重视对“生源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考生往往对高校的选择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走进高校” 宣传仍为研究生招生宣传重点方式,但不能仅在考研前以“直接招生”为目的,需重视对“生源市场”的培育和开发。所以应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开展实验室资源共享、文化科技交流、课题合作等交流平台的建设,把招生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招生宣传工作能得到合作高校的支持和协助,同时,有利于培养稳定的、有认同感的潜在生源群体。推荐本校的学生“走出去”,将合作高校的优秀生源“引进来”,扩宽优秀研究生生源。
2.3.2走信息化宣传方式,打造全新的宣传“名片”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青年学子中普及率的提高,信息化宣傳模式势必在研究生招生宣传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发布相关信息,其最大优势在于传播快捷,普及面广泛,有利于实时、高效、便捷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招生宣传资料是学科的第一张名片,无论是宣传册或者招生简章,需注重宣传资料的创新性,应在不增加考生心理负担与压力的条件下,编制出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而又具备院系特色的宣传资料。做到形式上美观大气、图文并茂,不拘一格。内容上突出重点、亮点,信息及时有效。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做好推送及宣传工作,以提升学院的形象及对外竞争力。
2.3.3调动全院师生积极性,稳步推动招生宣传工作迈向新起点
从调查结果看1/ 3 的考生主要通过熟悉学校情况的师兄师姐、同学的口口相传,导师推荐等内部媒介了解获取学校信息的。因此,充分发挥人际传播的作用是今后宣传工作的重点。生源质量的提高,影响着研究生培养及科研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在招生宣传环节,发挥学科组、教授、领军人才的作用,主动出击,利用学术讲座、项目合作等各种方式加强全方位的招生宣传,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同时应重视校友资源,通过已建立的校友链,加强与校友间的沟通,充分调动校友的积极性,多渠道进行招生宣传工作,提高我校的知名度,使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稳步迈向新高度。
作者简介:张红梅(1987.8-)女,汉族,陕西渭南人,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参考文献
[1] 李国平,陈巧巧.优化高校新型科研机构研究生生源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6(04).
[2] 孙海涛.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招生宣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7).
[3] 徐琳,孙跃懂.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与培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六所不同层次高校的实证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3).
[4] 郑书深,冯晓勇,剧亚崇.医学基础学科研究生生源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8).
[5] 殷敬伟,高明生,周天,于欣欣,唐锐,宋瑞琳,李杨.提升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对策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7(05).
[6] 李肖伟,张卫东,邹志刚,黄咏梅.用科学发展观主动培育优质生源——中国计量学院提高硕士生生源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1).
[7] 党亭军.我国学士学位的时代内涵、本土缺失及弥补措施[J].江苏高教,2008(05).
[8] 镇志勇,张学文.新时期研究生招生宣传实效性的探索——基于2010 年武汉市某社会报考点的问卷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03).
[9] 查远莉,蒋秋静.生源质量与研究生招生宣传方式探索——基于武汉某高校2009 硕生源及招生宣传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