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华,邓慧杰,杨军华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282)
危重症患者病情较重,且进展速度快,在临床中,危重症患者一般会由于手术、创伤和机械通气治疗等而引发焦虑、烦躁等问题[1],后者会导致应激反应,影响患者的耗氧量和代谢状况,甚至会拔管,不利于患者的急救治疗。因此,危重症患者通常会给予镇痛和镇静治疗[2],以保证急救的效果。但是,不合理的镇痛和镇静治疗可能会导致谵妄或焦虑。为了分析应用整体护理对危重患者谵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随机选取本院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患者64例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现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本院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患者64例,男性37例,女性27例;患者的年龄为32-78岁,平均为(60.04±10.94)岁。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2例)与整体组(32例)。两组的上述一般资料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在镇静镇痛中给予常规干预,包含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等体征和症状,定期排痰,检查治疗器械的管理连接并遵医嘱用药。整体组患者在镇静镇痛中给予整体护理干预。①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成员结合本院重症患者镇静镇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同责任医师和呼吸治疗师等共同讨论,针对镇静镇痛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体护理措施。②心理调控:护理人员应在交流和操作中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待患者清醒时及时对患者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和疏导,讲解病愈出院的病例,并加强对患者的关爱,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节奏。同时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告知其病情状况和治疗的优势。③定期清洁患者的口腔、会阴,可按照患者的病情给予局部肢体按摩和翻身,可指导患者实施早期床上肢体活动。④每隔2h评价患者的镇静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告知医师调整药物量,维持患者处于浅镇静状态。
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焦虑程度和谵妄率。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0-40分表示患者生活完全无法自理,41-59表示患者部分生活无法自理,60-99表示患者很少生活无法自理,100分表示患者生活可自理。焦虑程度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低说明焦虑程度越轻。
研究结果用SPSS23.0处理和分析,谵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表示,开展x2检验,焦虑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开展t检验。
护理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评分比护理前的明显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比护理前的明显增加(P<0.05);护理后,整体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P<0.05);护理后,整体组患者的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比对照组的明显增加(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生活质量和焦虑程度/分
护理后,整体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P<0.05),见表2。
组别 谵妄研究组 5(15.63)常规组 13(40.63)x2 4.947 P 0.026
以往研究发现,约70%的危重症患者在治疗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而一部分患者会引发谵妄,后者会导致机体功能损伤,甚至会导致死亡[3],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因此,在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同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的结果中发现,护理后,整体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和焦虑评分均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P<0.05);护理后,整体组患者的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比对照组的明显增加(P<0.05),可见应用整体护理可降低危重患者的谵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患者病情稳定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在整体护理干预过程中,主要针对我院中危重症患者在镇静镇痛治疗时常见的问题展开分析,借鉴医师和呼吸治疗师的意见和经验共同制定护理措施,从而保证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护理实施期间还可及时同医师进行沟通,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通过整体护理中的心理调节可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波动,减轻患者的不安感,给予情绪疏导和共情,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4]。张荣利等[5]的研究中也发现,有效地心理干预能够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这和本研究的结果相符。通过整体护理中的镇静评估和定期唤醒,可保证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在合理的范围内,调节机体的代谢反应,不但会降低患者的谵妄发生率,而且有助于早期床上肢体活动的开展。早期床上肢体活动和按摩翻身干预可改善危重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避免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压疮、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方秀花等[6]的文献研究表明早期床上活动能够提高患者的肌力水平,防止肌群萎缩,从而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应用整体护理可降低危重患者的谵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患者病情稳定后生活质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