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倩,杨 露,田 雪,张桂玉,沈巧丽,钟克黎
(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54300)
新生儿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个部分构成,表皮和真皮依靠近弹力纤维相连接,而新生儿皮肤纤维形成较少,因此表皮与真皮连接紧密度较差,皮肤游动大,易受到摩擦和牵拉等动作导致脱落[1],由于新生儿屏障功能差, 皮肤角质层薄、黏膜柔嫩,有利于细菌进入[2],新生儿自身抵抗能力较低,皮肤破损后易引发感染甚至加重病情。胸外按压也称心脏按压,是指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以达到按压脊柱上方的心脏、增加胸腔内压力、促进身体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按压新生儿胸部的方法是拇指法:用两个拇指按压胸骨,双手绕胸,其余手指支撑其脊柱;双指法:用一手的中指加食指或中指加无名指,用指尖压迫胸骨。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胸骨下1/3,避开剑突。按压深度:使胸骨下陷约前后胸直径1/3[3]。胸外按压时极易造成皮肤损伤,所以保护新生儿皮肤尤为重要。亲水性敷料(又称水胶体或人工皮)是低敏感性亲水性凝胶和透气性、防水性和抗微生物的薄膜,可促进伤口愈合并保护完好无损但有可能受损的皮肤[4],我科在为患儿进行胸外按压时使用人工皮贴于按压部位,对保护患儿皮肤具有明显的效果,且能快速确定按压部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需进行心肺复苏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实验组:体重1.5kg以下17例,1.5kg-2.59kg8例,2.5kg以上5例;胎龄28周-32周11例,33周-37周13例,足月6例。对照组:体重1.5kg以下15例,1.5kg-2.59kg9例,2.5kg以上6例;胎龄28周-32周8例,33周-37周18例,足月4例。
在实施胸外按压前撕开3M亲水性敷料包装,取出敷料后剪裁成2*3cm大小长方形,由进行胸外按压的抢救医生定位按压部位后(胸骨下段1/3,避开剑突)对准按压中心点以滚压的方式粘贴于按压点,操作时避免不必要的拉扯和机械损伤,实施者在其上实施按压。对照组:在实施胸外按压时不做任何干预措施,由抢救医生定位按压部位后直接实施按压。
实验组30例患儿在取下3M亲水性敷料后,皮肤压红6例、皮肤青紫4例、皮肤破损0例,损伤率33.33%;对照组30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其中皮肤压红9例、皮肤青紫12例、皮肤破损14例,损伤率100%。使用3M亲水性敷料的较未使用的在胸外按压时保护皮肤具有显著的效果,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胸外按压是一项急救操作技术,我科收治病人均为新生儿,胸外按压时采用拇指法或双指法,而新生儿皮肤娇嫩,在按压时极易损伤皮肤。新生儿的皮肤是身体重要保护器官的屏障,皮肤薄而柔软,角质层的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含量低,皮肤自我防御能力低下,容易受到不良外界刺激的伤害[5],同时,新生儿的身体抵抗力低下,皮肤损伤容易感染、腐烂还会引起败血症,加重孩子的病情,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亲水性敷料是低敏感性亲水性凝胶和透气性、防水性和抗微生物的薄膜,可促进伤口愈合并保护皮肤。由于敷料使用面积较大,在撕扯时不会给患儿带来痛苦,明显减小胶带对患儿皮肤的牵拉。目前人工皮已应用于:鼻塞式CPAP将人工皮垫于患儿鼻部;气管插管避免了传统的导管固定方法,不是将医用胶带直接固定在患儿的脸颊上,而是固定在敷料上;腋静脉留置时垫于留置针尾翼下方起到保护垫的作用从而保护皮肤;危重患儿、早产儿、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患儿在压疮好发部位垫人工皮保护皮肤减少压疮发生;各种非感染性皮肤破损处粘贴人工皮促进伤口愈合。亲水性敷料应用越发广泛,但将敷料应用于胸外按压部位保护皮肤的还未发现,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两年来我科将需行胸外按压的患儿进行了关于人工皮是否能保护按压部位皮肤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人工皮进行胸外按压前,患儿均出现按压部位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而使用人工皮粘贴胸外按压部位后,能够有效避免胸外按压造成的按压部位皮肤损伤,且能帮助施救者快速定位按压,争取了抢救时间。
表1 2016年1月-2018年1月新生儿胸外按压皮肤损伤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