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菲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手术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骨科手术一般为开放性伤口,因此,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手术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其住院时间,加重了经济负担,甚至可以导致骨髓炎,使得肢体终生残废[1-2]。本文对骨外科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总结,并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15年3月-2018年2月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46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切口感染标准,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2.65±10.28)岁。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4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2.59±8.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探讨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BMI、手术时机、手术时间、骨折类型、手术部位、钢板使用、基础疾病以及抗菌药物等;并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
本次的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并分别应用x2检验、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检验水准为0.05。
观察组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17例,发生率为36.96%,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29例,发生率为63.04%。
如表1所示,年龄、BMI、手术时机、手术时间、骨折类型、手术部位、钢板使用、基础疾病以及抗菌药物等方面是骨外科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17例,发生率为36.96%,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29例,发生率为63.04%;年龄、BMI、手术时机、手术时间、骨折类型、手术部位、钢板使用、基础疾病以及抗菌药物等方面是骨外科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的年龄越大,合并的基础性疾病越多,对手术的耐受性越差,越容易发生手术切口感染[3]。BMI代表了患者身体的应用状况,适宜的BMI发生切口感染的额几率较小,因此,在术前应积极的治疗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急诊手术时,患者的术前准备不足,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手术时间的延长,加大了对患者的创伤与细菌感染的机会,也使得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应用钢板固定可以导致死腔的形成,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可能性[4]。下肢以及腰髋部的手术切口较深,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导致切口感染的几率增加。完全性骨折导致患者的创伤较大,创面污染严重,也使得切口感染的几率增加。积极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表1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针对上述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在进行手术时,应在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做好清创工作。术后,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并将患肢抬高,加速其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5]。密切观察术后切口的情况,及时发现切口异常并进行处理。遵照医嘱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指导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