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同学志愿该当何罪?

2019-07-18 13:40
南方周末 2019-07-18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正方反方

恶意填写、篡改同学志愿的事屡有发生。不久前,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三位考生按照自己的高考成绩,分别填报了各自院校。几天后,查看自己的志愿时,却发现高考志愿被人篡改了。警察侦查后发现,作案者系同学陈某,他利用知道三位同学身份证号码和登录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密码的便利,将他们的高考志愿篡改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三)项规定,天台警方对陈某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无独有偶,河南中牟也有人恶意填写同学志愿,并且连续修改两次,让本人无法再做修改。恶意填写或篡改同学志愿,该当何罪?

▶正方:

高中生还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思想还不如成年人那么成熟,其中有些人还会很冲动,做事情不那么顾及后果。河南中牟考生恶意填写同学志愿,是因为琐事与同学发生矛盾;浙江天台程某是因为自己考得不好、三位同学考得好,都是临时起意。也好在没有什么大的后果,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根据后台记录恢复了三位同学的原始高校志愿。陈某受到了当地警方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教训。如此看来,事情已经得到圆满解决。

▷反方:

高中毕业生已经满18周岁了,已经是成年人了,有完全行为能力,不宜再被看作孩子。恶意填写、篡改同学志愿,不管是为了排除直接竞争对手、提高自己进入某高校的概率,还是出于纯粹的恶意与嫉妒,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都是满满的恶意。而且,这些行为的性质是非常恶劣的,这是谋杀、毁灭别人前途的恶性行为,如果这三位同学没有登录查看,就难免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后果很严重。就从恶意与行为的恶劣程度本身来看,就应该入刑。

▶正方:

当地警方判罚的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三)项: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已经对陈某顶格处罚了。2016年山东曾有一名考生篡改了四名同学的志愿,被当地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刑7个月,但那是因为后果已经产生了,这四名同学只能去上被篡改后的学校。再说了,我们还是要爱惜高中生的前途,如果一时鬼迷心窍的陈某被起诉并判刑,他人生的轨迹将彻底改变,将上不了大学,一生将背负恶名。

▷反方:

难道作恶者的前途是前途,被恶意篡改志愿的同学的前途不是前途?让蓄意毁灭别人前途的人失去好的前途,难道不是正义与公道的体现吗?诚然,在恶意填写、篡改同学志愿的事情发生后,往往会有一些补救措施,如教育考试院恢复原始志愿、原来填报的学校进行补录等,以降低对无辜者的影响,但这些措施如何能成为作恶者脱罪的理由呢?恶意填写、篡改志愿行为应一律入刑,目前司法实践上通常适用的罪名如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其实不是很贴切。也许刑法应该加入更合适的罪名,体现非法侵入账户及非法填报、篡改重要信息的特征。

▶正方:

陈某固然是犯了大错。但他的同学也不是没有问题,应该把个人密码保护好。填报系统也有瑕疵,每次登录,都应该用手机短信验证码或面部识别进行验证,或者给手机发登录提示信息。这样,陈某就算有心做什么,也无力做到。根本解决之道在于提升填报系统的安全性能。

▷反方:

当然应该对填报系统增加安全防范措施。但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银行账号防范措施够多够严了吧?可不法分子窃取银行账号的方式仍层出不穷。好在恶意填写、篡改志愿往往是同学或其他熟人,提升作恶成本会有显著效果。你想毁灭别人前途?那就押上你自己的前途。

【点评者说】高中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别让纯粹的恶意与嫉妒占据自己的心灵,“我不行,你也别想好过”的心态是最坏的。也要明白,你是跟全省甚至全国的考生在竞争,用不当手法排除几个同学的竞争对竞争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人生的路长着呢,诚实,尊重规则,在规则范围内竞争,永远是最佳的策略。

猜你喜欢
计算机信息正方反方
寻找缺失的一角
我的机器人在哪里
探究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质量的有效策略
辩论赛
减肥秘方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数字骰子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与展望
如何提高初中计算机信息课的实效性
元旦辩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