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
摘 要:本文就如何提高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的对策进行了探究,首先阐述了提升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的现实意义,然后指出了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偏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升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
事业单位项目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以外安排的资金支出,因而项目支出不同于基本支出,它具有专项性、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特征。提高项目支出的预算执行率,可以加快财政专项资金的周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履行专项职责,更好地服务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加快,事业单位的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充分履行职能,必须切实提升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尤其是专项支出的预算执行率,实现资金优化配置。
一、提高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的意义
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主要是指某一专项的实际支出额度与预算支出额度之间的比例,是衡量一个项目执行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的预算执行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督促单位预算编制更为科学合理,提升项目预算支出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其二,合理利用项目资金,严格规范各类收支行为,提高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同时,也可避免徇私舞弊现象,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二、部分事业單位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偏低的原因
1.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编制不严谨
很多事业单位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一般都是在常规性项目的基础上,考虑当年单位发展需要增加一些阶段性项目。对于常规性的项目,一般可以参考上年预算编制数进行申报,但是对于新增的阶段性项目就必须使用“零基预算法”进行编制,这种预算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进行立项、调研。一般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以财务部门为主、业务部门为辅,这就导致有些业务部门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不认真对待本部门的项目预算,缺乏项目立项依据和必要的风险评估,编制过程简单粗糙,夸大或盲目上报项目资金额度,甚至对可有可无的项目也进行申报,到了来年才发现项目额度报多了,导致项目资金结余,直接影响了项目的预算执行率。
2.事业单位项目支出执行不规范,监督力度不够
首先,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资金使用的具体规则和条例,资金使用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很多单位的项目支出集中在年底,突击用款,甚至违背“专款专用”的原则,将项目支出作为基本支出的补充。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项目执行的有效性。
其次,在项目预算监督过程中,动态监管力度不强。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设置独立的预算监督机构,预算执行业务部门既是执行机构,又是监督机构,这就导致预算监督缺乏独立性,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很难通过全过程监督来提高单位项目预算执行率。
3.项目开展过程中管理难度大
项目预算管理具有全流程的特征,需要单位内部各个部门进行分工合作、数据共享。但是事实上,很多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各样的内部管理问题,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协调。比如,业务部门仅仅关心项目本身的进度,而财务部门仅仅关心资金使用的进度,到了年底很容易出现项目结束了但是资金没用完,或者项目没结束但是资金却用完了的现象,前者导致项目预算执行率低,后者导致项目赤字。
4.项目预算执行考核制度不健全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追踪,仅仅是通过单位财务人员按季度编制“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表”来体现,即使本级财政部门要求实行项目绩效评价,完成绩效评价报告的仍然是单位财务部门,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均未参与其中,这就使得项目支出的日常跟踪及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通过全流程跟踪来监督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其次,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制定与项目预算执行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项目负责人缺乏工作积极性。这里提出的绩效考核,是动态的、全过程的管理活动,不仅仅是对结果进行考核,更要将项目中长期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标,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对项目进行全流程评价,从而评判项目的完成情况,并与相关人员的职务升降、培训发展、劳动薪酬等挂钩。
三、事业单位提高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的措施
1.规范预算编制、审核,合理配置财政资金
(1)事业单位作为预算编制基层单位,在编制项目预算,尤其是阶段性项目预算时,应坚持全员参与的理念,采取“混合式”预算编制方式,成立以分管领导、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组成的预算编制小组,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预算草案,要求项目有充分的立项依据、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的支出内容、具体的支出计划、合理的绩效目标等,必要时可成立专家评估小组。重大预算项目应实行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2)主管部门应根据下属事业单位的工作计划和项目申报资料,对其申报的项目进行合理性审核,做好项目的初审工作,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来安排各个项目,对于可有可无的项目进行删减,确保本系统分配到的财政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同级财政部门对汇总上来的项目预算数进行合规性审核,即审核各部门上报预算的测算数是否符合规定,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等。对于常规性的项目,财政部门可参考该项目的上年执行情况来安排本年度资金;对于非常规的阶段性项目,财政部门可成立专家小组对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待明确该项目是否合理后再进行资金安排。
2.制定内控管理制度,强化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
(1)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涉及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领域,而项目预算管理则是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加强项目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首先,单位应强化项目专项资金的内部控制意识。其次,从预算编制与批复、预算执行与分析、预算追加调整、预算绩效评价等环节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并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业务活动的全过程。
(2)在项目预算下达时,列出各项目预算执行的时间表,将责任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并制定资金使用的具体规则和条例,对项目预算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树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意识,按要求使用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并認真执行审批制度。同时,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加强沟通,以季度为单位,每季度末业务部门向财务部门提供项目的执行进度情况,财务部门向业务部门提供项目资金的使用进度情况,两个部门相互协调,数据共享,确保项目资金在年度内均衡使用,不搞突击用款。每季度末,可以编制对比表,密切关注项目实施进度与项目资金使用是否存在偏差。
(3)强化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近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越来越严、越来越细,完善监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主管部门可以在本系统内设立独立的财务监督部门,如内审机构、集中核算中心等,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全程监控,一旦发现项目执行偏差或者项目执行滞后,及时提醒并督促下属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进行沟通、整改,必要时可出具书面形式的整改函,这种做法在有效预防财务风险发生的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规范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建立健全项目预算执行考核制度
(1)事业单位在年初建立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方案,明确绩效目标,制定绩效指标,在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由管理层、监督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关注项目执行,进行全流程控制,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项目预算的全过程。年度终了,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
(2)财政部门作为项目绩效审计的主体部门,应建立一套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兼顾效益与公平、切实可行的绩效审计指标。对事业单位各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对于重点项目应组织评价专家组到项目执行单位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审计项目执行单位财务收支的合规性来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评价结果直接与来年的项目预算资金挂钩。对预算执行好的项目,优先考虑下年度预算;对于执行不好的项目,来年可缩减拨款甚至叫停项目,由此可增强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预算责任意识。对于有结余的项目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听取基层事业单位的解释,进行综合分析后,再决定结余资金是收回,还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四、结语
项目支出本是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发展目标而由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支出。建立健全本单位预算管理体系,提高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预算执行率,是事业单位日常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认真研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这种性质的资金使用,除了在安排时要根据轻重缓急,优先安排急需资金外,在执行过程中更要从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这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管理过程需要全员参与,这样才能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参考文献
1.胥娜.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管理探讨.经贸实践,2018(06).
2.吕雅杰.关于提高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执行率的思考.经贸实践,2017(18).
3.吴海军.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学习,2018(11).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