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效应”视角下的创新创业人才流失影响因素研究

2019-07-17 05:39朱宣霖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人才流失

朱宣霖

摘 要:本文从“虹吸效应”角度,应用推拉理论,研究了镇江市创新创业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并对镇江市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环境和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虹吸效应”;创新创业人才;人才流失;推拉理论

一、引言

“虹吸效应”常常指条件好的地区对条件差的地区在各要素上的吸引所造成的流失与转移现象。高速铁路经济加快了相邻城市间的“虹吸效应”。镇江市在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上,一直存在着“引不来”“留不住”的现象。2008年至2017年,镇江市引进的近1500名高层次产业人才中已长期落户的只有481人,占比32.4%,其中省“双创计划”人才长期落户占比仅为28.5%。

二、创新创业人才流失的推力因素

人才的流动是由“推力”和“拉力”这两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力”是推动人才从流出地流动的力,是消极因素;“拉力”是吸引人才向流入地流动的力,是积极因素;同时,人才的流动除了推力和拉力外,还存在着阻碍因素,共同影响着人才的流动。本文将探究影响镇江市创新创业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镇江市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统计调查阶段,对目前在镇江工作或曾经在镇江工作但是已经离开镇江的创新创业人才,进行了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含了9个因素,其中,被调查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选择在镇江工作的原因等5个因素为客观因素;生活环境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创新创业环境满意度、政策环境满意度等4个因素为主观因素,采用了5级利克特量表。

本次调查阶段共回收245份有效问卷。对镇江市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环境满意的共有138人,占比为56.3%;不满意的共有107人,占比为43.7%。在问卷通过了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之后,将镇江市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满意度影响因素作为因变量、人才满意度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即把不满意的设为0,满意的设为1,将问卷中包含的各个变量纳入以满意与否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四个主观因素变量的子项,具体介绍如下。

其一,生活环境满意度。主要内容有:①生活便利,公共服务体系完善;②社会安全稳定,保障体系完善;③教育水平;④医疗水平;⑤文化生活水平;⑥社会交往水平;⑦归属感。

其二,工作环境满意度。主要内容有:①薪酬和福利水平;②培训和交流机会;③晋升机会多,发展空间大;④有配合默契、志同道合的团队;⑤工作单位发展前景良好;⑥工作单位惜才爱才氛围浓厚;⑦企业文化和领导管理水平;⑧专业特长能够得到发挥,能实现自我价值。

其三,创新创业环境满意度。主要内容有:①全市创新创业氛围浓厚;②创新创业成本低,社会鼓励包容;③社会竞争公平,知识产权等能得到有效保护;④硬件条件完备,R&D科研资金充足;⑤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顺利;⑥创新创业载体(如创客空间等)服务完善;⑦风投活跃,金融机构信贷便利;⑧法律、咨询、专利、人才服务等中介机构完善;⑨留镇应届高校毕业生充足,能满足用人条件;⑩创新创业成果能得到社会认可。

其四,政策环境满意度。主要内容有:①获取人才政策渠道多元、方便快捷;②政府部门重视人才工作,人才发展理念符合时代发展要求;③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大,奖励内容多元;④人才引进、培养、激励、联系服务等机制完善;⑤人才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体系完善;⑥申请相关奖励和配套政策程序便捷;⑦奖励和配套政策能顺利、及时得到兑现。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环境满意度中的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工作环境满意度中的有配合默契、志同道合的团队,政策环境满意度中的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大、奖励内容多元等4个因素与满意度高度相关,且在0.05的水平上有显著意义;其他因素在0.05的水平上不具有显著意义。设人才对镇江市创新创业环境满意度为p,这4个因素分别为X1 、X2 、X3 、X4,在双边0.05的显著性上得到的模型logistics方程为:

ln=10.126+0.641X1+0.629X2+1.041X3+0.993X4

可见,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团队因素、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和奖励内容等四个因素均与满意度正相关,即教育水平越高、医疗水平越高、团队越配合默契、人才政策支持力度越大及奖励内容多元,人才满意度越高。其中,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两个变量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差不多;团队因素、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和奖励内容两个变量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差不多,且大于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两个变量的影响程度。

以上推力因素分析得到了创新创业人才对镇江市人才发展环境不满意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团队因素、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和奖励内容等。这四个因素是导致镇江市创新创业人才流失的推力因素,也是人才最期待改善的几个方面。

三、创新创业人才流失的拉力因素

拉力因素主要来自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镇江市虽然地处苏南,但毗邻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与上海,发达的高铁交通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吸引了镇江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本次调查的245份样本中,对于“您觉得镇江市创新创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吗”这个问题,有132人认为“严重”,占比53.88%;39人认为“不严重”,占比15.92%;另有74人認为“不好说”,占比30.2%。

在“有”离开镇江去沪宁线其他城市发展意愿的124名人员中,有37.9%想去南京,29.84%想去苏州,21.77%想去上海,6.45%想去常州,4.03%想去无锡。由此可见,虽然沪宁线上其他城市人才竞争力都大于镇江市,但是对于毗邻南京市的镇江市来说,南京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仍然大于苏州市和上海市,也远大于非区域中心城市的常州市和无锡市。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镇江市创新创业人才怀有流动意愿的原因为:①想去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高,城市更有活力(50.81%);②沪宁线其他城市都很近,寻求新工作的机会很多(50%);③有普遍更高的薪酬收入和福利待遇(48.39%);④产业集聚度更高,龙头企业更多,人才和项目更集中(40.32%);⑤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和个人发展空间,更能实现自我价值(37.9%);⑥沪宁线高铁很方便,班次很多,即使工作地和居住地分离,也是可以接受的(35.48%)。

综上所述,除去中心城市相对于中小城市本身的吸引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收入福利和发展空间等),便捷的高铁交通、良好的工作机会对于中小城市而言,确实是一种很大的“拉力”。有很多在镇江的创新创业人才在一段时间后会离开镇江,因为相近的地理环境、便捷的交通使得获取新工作的机会很多、成本很低。镇江至南京乘高铁只需18分钟,便捷的交通已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同城化”,“南京工作、镇江居住”这种双城生活,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才的选择。

四、创新创业人才流失的阻碍因素

不愿意离开镇江去沪宁线其他城市发展的121名人员中,阻碍镇江市创新创业人才流失的原因為:①其他城市房价高,购房不容易(45.45%);②家人都在镇江,配偶工作调动困难(36.36%);③镇江有熟悉的同事、朋友,值得留念(32.23%);④周边城市综合生活成本高,嫌麻烦(28.1%)。

可见,紧邻中心城市的中小城市虽然受到“虹吸效应”的影响,但是中心城市的高房价对于中小城市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阻碍因素迁移者。此外,安稳的现状和熟悉的亲朋好友等也是人才流动时候的最大顾忌因素。

五、政策建议

(1)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目前,镇江国际化社区、医院、学校等资源还比较缺匮乏,中等教育水平的不足也影响着创新创业人才的长期驻扎意愿。要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完善人才综合服务配套,从创业到生活,点点滴滴彰显对人才的关怀与爱护。

(2)建立创新创业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咨询、项目考察、项目落地、产业推进等全过程跟踪服务,同时开展特色化服务,如针对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项目申报和评估、项目跟踪和监督、行业交流研讨、应急协调等的需求,提供专业化、高端化服务。

(3)提高人才政策激励和培养力度。建议改善目前人才政策“重引进、轻培养、轻激励”的现状,丰富政策层次,提升培养和激励环节的力度,同时突出人才政策的执行力和人才环境的服务力,在推动配套落实上下功夫,把已有的丰富的人才制度、政策集成起来落实,真正形成人才工作的机制效应。

(4)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以塑造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核心,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大力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既使企业发展获得技术和人才支撑,也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

(5)加强对人才的亲情关怀,以情感留人。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全面优化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和文化环境,坚持“感情留人”,构建“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态。

参考文献

1.杨洋,朱文仓.人才“虹吸效应”及其对策.中国人才,2006(12).

2.杨昱梅,李继娜.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境下的保定市人才战略研究.经营管理者,2015(12).

3.彭燕东.苏沪同城效应情境下的苏南地方政府人才战略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和人才政策视角的分析.苏州大学,2012.

4.陈亮.地方政府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机制措施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8).

5.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江苏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江苏人才竞争力报告(2018年).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人才流失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民营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物业服务企业用工荒及人才流失问题的相关探讨
如何有效防止人才流失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