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特教学校德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2019-07-17 09:11李秋霞
新丝路(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人生观特殊教育

李秋霞

摘 要:在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如何指导学生适应生活,如何培养学生融入社会,如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但是,特殊教育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困难重重,本文从常见困难入手,分析开展并加强特教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提出促进特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特殊教育;德育;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开展德育工作的常见困难

1.学生情况特殊,开展德育教育效果不强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因生理、心理存在的障碍和缺陷,心智发展的不健全,教师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拔苗助长,必须切合实际地开展教学工作,加强德育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生因为天生的缺陷,所以多会有自卑、猜疑、敏感的心理特点,不适用较为强硬的手段来要求学生学到什么,做到什么。

2.学校教育特殊,学校德育环境把控不足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都是非常敏感的,老师就必须身先示范,循循善诱、表里如一,以和善的面容亲近学生,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压力下,很少有教师能够全程以和善可亲的态度对待班级中的学生。不可否认,老师是爱着自己学生的,但是想要做到各方面都能体谅学生是不现实的,是艰巨的。而且单单依靠老师言传身教依旧不足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决定性影响。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影响,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等,这凸显出学校对德育环境的把控依旧不足。

3.家庭教育特殊,家校德育沟通不足

特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加上生理、心理特殊,家长对于学生更是过分的怜悯和疼爱,甚至是溺爱,家庭教养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差异使得对学生德育的教导更为困难;此外,有些学生自小周边几乎没有玩伴,所以其行为上我行我素,沟通上难以进行,这类学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最难跨过去的坎。

二、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我国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开展和加强特教德育工作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重中之重,是第一位的。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加强德育教育,有助于塑造智障学生的人格,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特殊学校孩子的身体存在某些缺陷,他们的心理有巨大的压力,加强德育教育可以避免他们的思想出现偏差。通过德育培育,使学生能够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身体的残缺和生活的挫折,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特殊教育学校改革德育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特教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普遍较为低下,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德育大多属于理论性的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 都给德育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转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制定更为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牢牢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学生大多喜爱听故事,很多童话和预言故事都包含着丰富的哲理,这些故事的内容简短,易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盲聋哑学生实施德育。比如说“小马过河”的故事就非常适合,教师在对学生讲完故事之后,要让学生讲一讲他们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最后,教师要将故事的真正内涵揭示出来,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要轻易听信他人之言,而是要不怕失败,敢于实践。”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深化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唯有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他们才会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即使没有教师的耳提面命他 们也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自学观念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首先,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先提出基础性的问题,当学生掌握思考的规律以后再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不能让学生陷入思维的误区,或者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要为学生提供思路,让学生产生思考的动力;最后,教师要不断变化提问模式,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以打破学生的固化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分层施教,因材施教

(1)初级阶段的养成教育。智障和盲聋哑学生在生活中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在信息获取方面是存在着困难,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差,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树立学生基本的是非观念。很多学生都是在骄纵的环境下长大,这样是非常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些学生大多比较自私、不合群,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地在人际交往方面進行提高,这样能够使这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集体。

(2)中级阶段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由于听视觉的缺陷,自卑感困扰着大部分盲聋哑学生,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感到压抑和不满,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形成心理问题。教师要在德育课上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们就能克服自卑感,寻求良好的自我发展途径。

(3)高级阶段的良好的意志品格培养。比起健全学生,特校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他们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他们往往就更脆弱,更容易灰心丧气。教师要告诉学生:“人生逆境十有八九”,困難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战胜困难和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

4.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教育不再单纯是学校的职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尽到责任和义务。家校联手才是做好特殊教育的最佳方式。学生身体上的障碍导致他们日常生活能力和行为与普通学生有差异。在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对德育工作的落实与巩固,更是对学生的启蒙和保护。学校、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携手编织一个保护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有所提高,有所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增强文化知识。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人生观特殊教育
人生观(一)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阅读理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