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章
1936年4月,邹韬奋和茅盾在《大公报》上发文,号召社会各阶层人士,以1936年5月21日为主题,记述这一天内周围所发生之事,“彰显这一天之内的中国全貌”。在3000多篇来稿中,茅盾精选出490篇,编选成80万字的《中国的一日》出版,成为20世纪30年代出版界的一件盛事。
这是一粒“时光胶囊”,它让我们看到抗战前夜中国正在发生的事。作者大多是各行各业的平民百姓,文字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剪影:慌乱、挣扎、彷徨,当然也有奋勇、前行、努力……今天的读者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情绪,以及人们对自身、民族、国家的未来的想法。很多文章虽显粗糙,却贵在鲜活真实,是极好的一手史料。
其实,和平年代的真实生活图景,也很适合制成这样的“时光胶囊”,以便在未来,活泼泼地呈现在后人面前。
(風中印记摘自《今晚报》2019年5月16日)